他地书封神和天书封神不同,事先并未将众仙名讳上榜,因此众仙若是丧身,上不上榜还是未定之数,故有此说。。
准提道人听了,忍不住一把无名火,烧透九重天天,戟指骂道:“镇元子,你欺人太甚!你早不封神,晩不封神,偏偏我西方教万事俱备,只等东土传教,你便要封神!来来来,我西方教众,尽皆在此,看你是否将他们都封得上榜!”
镇元子听得眉毛大皱,说道:“准提道友,且息无名之火,听吾道来。地书封神,乃是公事,早已有定论在先,众所周知。贫道此时提起,并无私心,亦绝非针对西方教,此事天人共鉴!西方教若要东传,rì后亦可,何必定要急于一时?你可知晓这区区两百余年,世间生灵,四成少了三成。再如此下去,生灵涂炭,到时只怕纵使想要传教,亦无人可传矣!”
诸圣听了,若有所思。只准提道人正在火头上,却哪里听得进去!何况西方教耗费偌大心力,好不容易争得良机,岂是说放下就放下的?
接引道人面沉似水,问道:“道友,你要封神,封的究竟是地府之神,还是幽冥之神?”
这却是问到了点子上,镇元子也不得不答,说道:“此次乃是地府、yīn司同时封神!”
此言一出,众仙大哗,元始天尊说道:“道友,老师有言在先,幽冥之事,非同小可,天地人鬼神都从幽冥轮回,非一教一派有福掌之。你有地书,封地府诸神倒也罢了,如何敢以一派之力,封yīn司之神?你就不怕地仙一门,尽堕神道?”
玉帝也说道:“道友,你心忒大了。三界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才是天道之数、万世不易之基!你yù以一门一派独掌地府、yīn司,违天道之理,坏三界之业,鸿钧老师不会答应,天庭不会答应,各教各门都不会答应!”
就连通天道人都说:“道友。此事犯了众怒,不可为也!莫如你听我相劝,只封地府众神。yīn司之事,交诸教诸派共议之。如此可免得争执,到时不好收场。”
眼见得群情汹汹。镇元子却不为所动,说道:“幽冥之事,鸿钧老师早已知晓。必有可行之处,方允贫道行事。诸位,此事贫道心意已定,是不得不行。还望多多体谅!”
准提道人冷笑道:“镇元子,你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贫道倒要看看你地仙一门,结论如何!”
镇元子也不与他做意气之争。这时太清圣人问道:“道友,你说要封地府众神,地书吾等都曾见过,当无疑议。但你又说要封yīn司众神,然则封神法器何在?”
镇元子道:“yīn司封神法器在此!”乃拿出一件宝物,是一卷书册。明黄书页,皂sè封皮。封皮之上,书“生死簿”三个大字!
此宝也,正是六道轮回之下,九幽地穴之中孕育的宝物,乃是天书、地书交汇,和合而生,又经幽冥玄气洗练,无量业力加持,方成此无上人书至宝。
诸圣见他连人书都拿了出来,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才知道镇元子绝非说笑,是定要封yīn司众神不可了,顿时都在心里暗暗盘算。
只有准提道人冷笑道:“你地仙一门,总共才多少仙品?纵使全部上榜,占不得毫厘之地。此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终究是贻笑大方!”
镇元子也不与他计较,对他说道:“道友如今是动了痴嗔妄念,无名怒火迷了心智,贫道暂时不与你做口舌之争。”
这时元始天尊说道:“道友,昔rì天书封神,乃是先将名讳注于榜上,如此yīn神方得上榜,否则即入六道轮回,仍随轮回之劫。道友你地书人书,皆不注名讳,众仙遭劫之后却要如何上榜?莫非六道轮回,也在道友掌中?”
镇元子回道:“六道轮回是天地之枢,祖巫所化,贫道岂能掌控?之所以敢如此行事,乃是因为一件人书共生之宝!”说罢,拿出一件事物,乃是一支笔,长约一尺,通体漆黑。
只听镇元子说道:“此宝乃是与人书一起,在六道轮回之内生成,专门书人名讳,断人生死,地书人书,他皆书得。即便三魂七魄入了六道轮回之中,此笔仍能将其勾出,注到生死薄上。”
诸圣听了,久久无言。
这时镇元子又说道:“诸位,休以为贫道是要独掌地府、yīn司。这yīn司之神,实该由另一位道友所掌。只是这位道友还未出世,贫道只得暂时越殂代疱。rì后返本还源,人书仍要交还。”
诸圣听得一愣,接引道人问道:“不知这位没有出世的道友是何神圣,能得道友如此眷顾?”
镇元子道:“这位道友,来历非凡,rì后成就非小,就如同贫道与诸位一般。其他的,贫道不便多言,免得天机泄露,反为不美!”
诸圣听得一头雾水,准提道人在心头暗思:“看他言下之意,那位道友应该也是一位圣人。但鸿钧老师曾言:天道之下,圣位有九。除去三清,地仙一位,西方教一位,女娲娘娘一位,还有三位人皇乃是人教主亲口定下的圣位,想必已得了鸿钧老师认可。呀,九个圣位都已经有主,哪里还有多余的圣位?”这样一算,不免就想道:“镇元子的弟子酆都公已主十八层地狱,还有什么人比酆都公更有资格掌管人书呢?听他口气,酆都公显然不像。啊,他这是故布疑阵,转移视听!”
其余诸圣也大抵都是他一般的想法,因此对镇元子之言并不当真。
这时接引道人又问道:“道友,你既定要封地书和人书,是个什么章程,可否先透露一二?”
镇元子道:“众神掌管两界,诸位总要知情,提前告知,自无不可!”
只见他翻开地书,指着上面诸多神位,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吾拟于九州之内,设一地府,府君总辖诸地事务。地府之下,每一城,设城隍;每一地,设土地;每一山,设山神;每一河,设河伯;此外还有诸应事之神,以及灶王神、床头神、rì游神、夜游神等众。其中,城隍、土地,由地府辖之。五岳之神,各领一方山神。诸河诸水,由四渎之神统领。如此一来,可使得江山永固,万众生灵皆沐神恩!因此地书之内,林林总总,共乃有十万八千神位!”
又翻开人书,说道:“yīn司之中,设酆都府,总理幽冥之事。其下设五方鬼帝,率领五方鬼王、鬼卒;又有十殿阎罗王,专司审判yīn魂,赏善罚恶;又有十八层地狱之主,每层掌十六小地狱,共是二百八十八小地狱之主;另有无常、判官、勾魂使者、轮回使者等众,合计算来,共也是十万八千神位。”
饶是诸圣心里已有准备,听了镇元子之言,犹自吃惊不小。
玉帝面沉似水,说道:“道友,天书封神,拢共才封得三百六十五位,已是人间大劫。你地书人书,各封十万八千神,这得是多大劫数?简直是匪夷所思。况且,神位如此之多,凡夫俗子如何一一识得?若不识得,众又神如何行使职司?”
镇元子道:“陛下,天书之神,对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各有星宿照应,一位不能增,一位不能减,都是关联周天气运,有**力,大功德。地书与人书之神则不同,例如土地、城隍、河伯、鬼卒等众多神位,皆是凡夫俗子也可以胜任,所为者也多是小事,与天书之神不能相比。”
顿一顿,又说道:“至于封神之劫,亦不可同rì而语。当年天书封神,乃是神仙犯了杀劫,因此是三教有道之士上榜,都是仙才。贫道地书、人书封神则不同,并非神仙犯劫,尽可取凡夫俗子上榜。因此诸教诸门道德之士,只要回归灵山洞府,不履红尘,自然不在劫中。贫道屈指推算,前两百年间之死难者,贫道千中取一,亦足以封得众神之数!”
元始天尊听了,便说道:“你地书人书封神,既然如此容易,当年何苦强抢三教之仙入地书之内,使得吾等凑不足神位,何其犯难!”
元始天尊此语是暗含心机,接引、准提、玉帝听了,都想起镇元子地书之内,至少已有三位大罗金仙,已是不能善了之局。
镇元子岂不知他是挑拨,便回道:“道友,修行之士上榜,转修神道,也是机缘,强求不得。当年那几位,乃是该在地享受供奉,此事早有定论,何必再提?况以贫道之意,地书人书,虽可封凡夫俗子,但若是有修行之士,定要在此时了却一千五百年神仙杀劫,亦无不可!”
此话一出口,诸仙皆是心头一震,暗暗掂量地仙一门实力。
天庭众神已经归位,天书不坏,众神不死,玉帝有恃无恐,岂是吓得住的?就听他冷笑一声,说道:“道友好威风!好霸气!朕观道友地府,竟连四渎龙神也划在其中。道友何不将四海龙神也一并封了,落得干净!”
四渎龙神、四海龙神向来是天庭敕封,玉帝故作此激愤之语。
镇元子针锋相对:“四海属地不属天,如此亦无不可!”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