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雄风》第191章


惫傺г萄Ш┭摇!?br />
我思忖了很久,就是想不明白,曾国藩为什么不降?百万大军,每天这么干耗着也不是一个事啊,虽然我不缺银子,但是银子也不能白白浪费啊。必须想办法尽早说服曾国藩,可是曾国藩要怎样才降呢?我又猜不透他的想法。
也许祖宗保佑,也许是心有神灵,苦苦思索之后,终于在灵光一现,想到了解决办法。像曾国藩这样心思复杂的人,我猜不透就不猜啊。完全可以直接问他,想必以曾国藩的聪明,他不会不知道反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现在他所欠缺的是一个可以放下武器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曾国藩必定会隐晦的告诉我。
“大人,外面的人,又来使者了。” 一个亲兵在曾国藩的面前小心翼翼的说着。以前新军对铁血军不是用教匪就是用乱党称呼,不过随着局势的急转直下,清兵明白了,这天下迟早是教匪的,得罪了教匪一定没好下场,所以改用“外面的人”这样中性称呼。这样既可不得罪教匪,又可敷衍上官。
“本官不是跟你说过吗?教匪来人,无非就是劝降而已,一律不见!”
“大人,这次可不一样,这使者是外面人的头。”
“谁?龙居士!”
“啊?”
第六部 共和国的诞生 第九十八章 两京(2)
(更新时间:2006…2…26 21:05:00 本章字数:1951)
我独自一人,没带任何随从,立在南京聚宝门外,欣赏着南京城墙的雄伟身姿。
聚宝门是南京的主城门,在明太祖“高修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下,聚宝门修得极为雄伟,从城脚到城顶有37米高,城顶上又有箭楼,两者一加,高度超过了五十米。内有三层瓮城,四道闸门,如果不知城门结构,冒冒失失的闯进来,必定会被关在瓮城中,成为瓮中之鳖,必定丧生在擂石、弓箭之下。
城门两侧有宽阔的马道,可以跑马上城,马道下和城门后,都有藏兵洞,全部利用上的话可以藏兵五千。在后世,我出差南京的时候曾有幸参观过聚宝门,当我登上城门顶时,被那宽阔的城顶给惊呆了,宽阔的城顶,几乎可以用来当足球场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垒成聚宝门的青石都是一样大小,砌得严丝合逢,刀插不进。不过可惜的是,城顶上的箭楼毁于日本的大炮,我只好凭着照片想象着箭楼的样子了。幸运的是,我来到了这个一百多年前的世界,又可以亲眼目瞩箭楼的雄姿了。
毫无疑问,在冷兵器时代,这样宏伟的城门是不可能被攻破的。不过坚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对于那些一心只想修长城,建城池却不懂得善待自己百姓的中国历代统治者来说,任何坚固的城墙都不足以阻挡自己灭亡的命运。长城既没有挡住元兵、也没有挡住清兵,南京城虽坚固,也没有为逃亡到南方的晚明多支撑些时间。挡住外敌入侵的长城,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绝对不是用石头垒成的,而是存在亿万百姓心中的精神长城。如果中国亿万百姓与政府一条心,试问天下谁是对手?
等了很久,城门上终于有人来传话,说是曾大人有请。接着,城上缒下来一个竹篮。示意我蹲在竹篮中由他们缒上城去。我见之,直皱眉头。
“我是堂堂正正来的使者,不要给我搞这样的把戏!回去告诉曾国藩,要想请我进城,将大门打开!”要我学着那些残兵败将,偷偷摸摸的缒上缒下,这也太没脸子了。
不久,城闸打开了。我大步迈了进去。
“咣——”我才穿过第一重门洞,忽然前后千斤闸都放了下来,这样可好,我成了瓮中之鳖了。四周城楼上,无数的弓箭火枪对着我。
“哈哈……”说句实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还真有些害怕。要是我猜错了,曾国藩真没有半点降意,现在正是一个捉住我,然后威胁铁血军撤围,反败为胜的好机会。古人遇此情况,也是先大笑一阵,吸引别人注意后,再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对方的。如今我也只得学学古人了。
我笑!哈哈大笑!笑过一阵,果然有效,城墙上出现一个身着二品顶戴,清瘦的满清官员,此人必定是曾国藩了。
“龙先生好胆色啊,竟敢只身前来!也不怕本官将你拿下?”
“没一点胆量,怎能一统天下!?”
“难道不怕本官下令杀了你?”
“你不会!”
“哼,你怎知我不会?动手!”
曾国藩一说动手,他旁边的那名火枪手就“呯——”的开了一枪,子弹打在我脚前一尺的地方,激起了一小片尘土。这样的小把戏怎能吓唬到我?枪响之后,我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静静的立在那,如山如岳。
“曾大人,你的兵枪法太差了点,还需练练!”
“你所为何来?”
“为了拯救南京百万军民!”
“别做梦了,本官世代受皇恩,安可降尔等乱党?本官决定誓死不降!”
“你不降就不降也罢,敢问城区百姓又何辜?为什么你要拉着他们一起殉葬?”
“百姓乃皇上的百姓,为皇上尽忠也是应该的!”
“你这么想,百姓可未必这么想。曾大人请你看清楚,外面可有我的百万大军,千门大炮,真要是攻起城来,难免玉石俱焚!”
“本官自领军之日起,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这样谈下去,只会越谈越糟,我来的目的为的是搞清楚,曾国藩要怎样才会降。
“曾大人你要怎样才肯放弃抵抗?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办到!”
曾国藩低头想了一会,然后说了莫明其妙的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别人听曾国藩这样说,一定会摸不着头脑,但我一听,立即明白了。什么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君要臣活呢,臣同样也不得不活吧,如果改成“君要臣降,同样也是不得不降吧”。看来曾国藩是想要道光的旨意,才肯投降啊。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道光已被我活捉了。道光身不由已。一个亡国之君下的旨意有什么意义?看来曾国藩想要道光命令他投降的圣旨,说白了,就是想借此向全天下表白他曾国藩是忠臣,在弹尽粮绝之际,还誓死不降,最后在皇帝的旨意下,才不得不“君要臣降,臣不得不降!”曾国藩这种想法,说难听点,就是死要面子!
搞清楚了曾国藩的投降条件,接下来就好办了,叫道光写了封信了事。
1845年5月21日,曾国藩在接到道光的信后,号淘大哭了三日夜,然后接受了我军劝降,南京得已和平解放。
第六部 共和国的诞生 第九十九章 国体(1)
(更新时间:2006…2…27 19:46:00 本章字数:4175)
解放北京后,第三军、重火力师、空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师,组成东北集群,由张炮担任司令,兵发东北。第三军军长叶士成、海军司令伍长发、空军司令陈明飞都是中将,而张炮仅是少将。让一个少将指挥两个中将,还外带9个少将?这明显不合军制。因此我借张炮擒获俄国公使,搜出《中俄密约》有功,将张炮连升二级,授予上将军衔。
关外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满清为了使祖宗的龙脉风水不被破坏,对东北实行“笼亩”制,以田地为囚笼,禁止百姓离开自己的田地,也不准百姓伐木烧荒。这样的政策造成了东北百姓的普遍贫困。民心早已不在满清了。再加上满族八旗二百多年的腐朽生活,关外清兵虽有十几万,但毫无战斗力。东北集团一去,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东北各地。到八月时东北集群便抵达哈尔滨。
俄国远东军此时已越过了黑龙江,在辽阔的黑土地上“烧、杀、抢、奸、掳”不恶不作。不过他们好像很害怕铁血军,见中国东北集群一来,立即退出了黑龙江以南,隔着黑龙江与东北集群对峙。看来伊犁一战,让俄军明白了什么叫现代武器的杀伐,什么叫巨龙的利爪,什么叫害怕。
与满清八旗和俄国两大敌人两比,藏在白山黑水间的“胡子”(土匪)更叫人头痛。不过我想信,在我军软硬两手的打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子”迟早会消失的。
东北集群在六千里锦绣河山纵横驰骋之时,解放南京的各军也相机而动,浩浩荡荡的北上,江苏、河南、山东、直隶、热河、蒙古望风而降。
到9月初,全国除被俄国占领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外,全境解放。
开国大典摆上了议事日程。
开国之际,人民热烈期盼。街上攘攘人群,个个面露喜色。互相祝贺着国家,从此走向新生。
对于百姓来说,吃饱了喝足了,有大把的时间互相庆贺。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