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使苏军战机损失惨重,区区不到四个小时,苏军就损失二百二十余架战机,而只击落七十四架中国战机,损失比超过3:1。但空中战场还是被压缩到了苏联一侧。
苏联红军战士是英勇善战,不畏死亡,他们冒着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织成的枪林弹雨,他们冒着榴弹炮、迫击炮、速射炮、火箭炮发射的钢铁风暴,奋力向前。
如果中国军队还是开战之初的那支军队,恐怕未必能够抵挡住苏联人的拼命。但如果只是假设,战场是令男人成长最快的两个地方之一(另一个是女人的床),半个月的连续作战,战士们迅速熟悉了战斗,多年训练形成的战斗本能在鲜血的洗礼下,越发的犀利无匹。
乌拉尔斯克以南十公里处的一片无名高地,在这一天有了自己的名字,以“血岗”闻名于世界。一日内在这里流淌奔涌的鲜血,超过了过去半个月所流出的数量,不管是苏联人的,还是中国认的,都是如此。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也没有分出胜负,中国人没有失败,苏联人也没有胜利,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在这里打成了平手。
胜利的是霍东阁,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中国,在苏联人使尽全力,拼死战斗的时候,霍东阁悄悄的调集了一支机动部队在手。
下午三点一刻,战斗如火如荼,苏联人的注意力和机动兵力都集中在无名高地。西方方面军出动了两千架轰炸机,也就是所有轰炸机一次出动,对乌拉尔防线中间一段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轰炸,其火力密度史无前例。在短短七八公里的防线上,中国空军一次投下了一万一千吨炸弹。
三点三刻,霍东阁亲自指挥着机动部队,进攻这一段防线,在遭遇轻微到可以忽略的抵抗后,机动部队顺利的突破了防线。紧接着,西方方面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的越过乌拉尔河而至。霍东阁指挥大军马不停蹄,迅速向乌拉尔防线的纵深方向发展。
消息一经传出,苏军全线震动。
董毅然是第三波登上无名高地的,那时是两点。师长派他上去时有点犹豫,他没理会,接过命令就带人上去了。然后,董毅然就忘记了时间。苏联人猫着腰,排成散兵线,潮水般的涌上来,他们一排一排的被打倒在途中,却毫不迟疑,随后又会涌来更多的苏军。无名高地不如说死亡高地,中军的炮火把苏军成片的放倒在高地四周,苏军的炮火把高地犁了一遍又一遍。
高地上到处都是弹坑和尸体,包括完整点的和碎肉,一脚下去会陷入土里近半米深,黄土都是黑红色,湿糊糊的……
董毅然已经杀红了眼,一个团的弟兄,眼瞅着就去了一多半。谁救了谁也不必多讲,还活着的人,谁都被别人救过。
撤退……你在说笑吧,不上来的话,有可能还会上军事法庭,谁上来再想下去,就直接军法从事了,仗打到这份上,就是拼着一口气了,谁也别想后退。
四点三刻,一直无惧死亡的苏军官兵,忽然一阵喧哗,零乱的攻势被打下去后,突然间结束了。董毅然把一梭子子弹打光,才掰开自己的手指,茫然地看了看周围,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后传来的阵阵欢呼声,说明了一切——“突破了!突破乌拉尔防线了……”
董毅然没搞明白是哪里突破了,这刚刚还打的激烈,怎么就突破了,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找到答案了,身上的伤口虽不很深,血却没少流,骤然放松下来的董毅然,只觉得眼前金花四溅,嘟囔了句“流星雨……”,就晕倒了。
仗打到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守不住了。上边一公里的豁口还没堵住,中间就又撕开了一个七八公里的口子。一天的激战下来,却还是失败了,所有的疲惫似乎都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无所畏惧的苏联红军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群垂头丧气的失败者。
苏军的低级军官,叫骂着,踢打着,躺倒在地上的苏联士兵一动不动。
谁也没有办法,率领这样一群人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消除疲惫,振奋军心都需要时间,而苏联人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到了明天,中国人就会把豁口变成坚不可摧的阵地——这些天可没少看中国人修阵地。到了明天,中国人就会快速深入,迂回包抄,乌拉尔防线可不能够和马其诺相比,在面对正面进攻的时候,背后游曳着一支敌军大部队,这怎么守住。
斯大林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撤退恐怕是一定要撤退了,但这真的很难下决心。而且怎么撤退,退到哪里,都需要考虑周全。现在的形势很恶劣,甚至比中军刚参战时,还恶劣。
南边的高加索方面军还没有撤下来,这也不是他们行动迟缓。中国使用云爆弹,苏联是对下层民众,普通老百姓保密了,但高层还是都知道的。如果高加索方面军撤到斯大林格勒,中国人使用云稗弹怎么办?那不给一勺烩了。
对于中国国内的纷争,斯大林不感兴趣,纷争再大,也不会不用云爆弹的,不用云爆弹才真是希奇事。时机稍纵即逝,略一犹豫,局面就变成这样子了。
只能命令高加索方面军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必须在五天之内,行动起来,突破德军的干扰,撤退到斯大林格勒。
至于撤退到哪里,斯大林站在那张大大的办公桌旁,仔细查看地图。其实不看,那里的地图也印在他的心里。
无声的叹息了一声,斯大林心想,只有退到萨拉托夫、古比雪夫和奥仑堡一线,依托伏尔加河防守,才最稳妥。
但是,一旦如此,斯大林格勒可就成了孤城,成为另一个列宁格勒了。中德军队会从四面包围它,中国可与德军不一样,在里海有一支小小的舰队,配合空中优势,伏尔加河的情势也不容乐观。那样的话,斯大林格勒就连水路交通也被断绝了……
不过,暂时还毋须担心,没有攻克伏尔加河口城市阿斯特拉罕,中国舰队就不能进入伏尔加河,那里的守军不多,但在中德军队重视之前,还不会失守。
况且,不如此又能怎么办呢?
斯大林没有找到办法,他环视一周,也没有人提出意见。看来只有按朱可夫的意见行事,想办法消灭中国里海舰队了。
剩下的撤退,就毋须斯大林操心了,他苦笑一下,苏军的撤退最熟练了。
乌拉尔防线的苏军没有辜负斯大林的信任,连夜完满地进行了撤退。
首先,苏军组织了敢死对,对两处豁口进行了牵制性进攻,这是佯攻,却进攻的很激烈,要把中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才会忽视苏军的行动,掩盖苏军的撤退企图。
被拦腰截断的苏军守军,南段苏军被中军隔开,凭着两条腿在平原上是跑不过中军的,他们会留下一部殿后,主力撤向斯大林格勒;北段守军的选择比较多,但最快捷的,还是撤退到乌拉尔斯克,经铁路前往萨拉托夫,再转道古比雪夫和奥仑堡。
计划即定,苏联人就趁着天黑,有条不紊地执行起来。
果然,中军对苦战半月才打开的缺口十分重视,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察觉不对,随即的侦察证实了这一点。
此后,蔡锷调动大军,对苏军展开了猛攻,也是抓到了小猫三两只,苏军的主力部队已大部撤走了。接下来几天,中国空军轮番出动,轰炸撤退的苏军,迟滞其行动,并派出机械化部队衔尾追击。然而,从乌拉尔防线到斯大林格勒仅仅三百多公里,苏军提前出发一夜,又不断派出部队迟滞中军的追击。
即便霍东阁遇到苏军迟滞部队,直接绕行,但打打停停,以战斗部队前行,或者遇到一片地雷区,总是要探测一番,到了,也没有追上苏军主力,反而在临近斯大林格勒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新鲜事,吃了个小亏。
别说霍东阁,谁见到苏联人放出一帮狗,也不会放在心上。拜托,狗还能咬动坦克,你以为那是哮天犬吗?
这种判断是正确的,狗是咬不动坦克,但狗身上的炸药包就不同了。损失了七八辆坦克,霍东阁也只好以BS的目光苏军主力越河逃窜了。
西方方面军的战果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却也不是太凄惨,不会真是小猫三两只。中军乌拉尔河一战,共打死打伤苏军五万八千多人,俘虏十八万多,自己死伤一万九千多。
其中,苏军的大半死伤都是空军造成的,尤其是最后撤退的时候,苏军为了抢时间,往往顾不得隐蔽,在白天行军,死伤很众。不考虑俘虏的话,陆军的战果不是很出色,毕竟苏军是有工事掩护的,进攻方火力再猛烈,也就一平手而已。
八月初,中军大获全胜,突破?
小说推荐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