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英伦三岛的上空,安飞的FR…10J对广飞的HC…3B,一场罕见的中国飞机大比拼开始了。
结果出人意料,HC…3B大胜FR…10J,击落比高达1:1。3。
这可不是FR…10J的性能不如HC…3B,戈林命令战斗机不得离开其护航的轰炸机,完全束缚了战斗机的机动性,德国这样还能打赢,才真是见了鬼!
只气得冯如是咬牙切齿,大骂戈林。
冯如骂戈林,戈林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FR…10J战斗机的长航程和优良的性能,令戈林很满意。戈林高兴之下,又订购了五百架FR…10J,安飞很快就在九月初完成订货。
中国不知从哪里搞到了几架喷火式战斗机,邀请德国人一起研究,这也让戈林心情舒畅。直到几个月后,不列颠空战失败,英国有意泄漏了点儿消息给德国,戈林才知道飞机是怎么来的。其愤怒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吴彪的解释也很有道理,这事也不归我管。空军批准广飞把飞机卖给美国,要求美国用新式飞机来换,美国不肯,就搞来了几架“喷火”。空军考虑过后,觉得差不多,也就同意了。我就知道,空军搞来了几架“喷火”。外交部解释,空军没有与我说明。空军则说,我批准把飞机卖给的是美国,又没有卖给英国,毋须跟外交部打招呼。
总而言之,官僚主义害死人。
加之,德国当时已放弃了对英国的登陆计划——“海狮行动”,准备进攻苏联,正需要拉拢中国,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不列颠空战中,戈林还犯下了几个关键错误。
戈林其实很快就知道了雷达的存在,但显然是不够重视。短暂地轰炸之后,就放弃了对其的攻击。这是一个严重的战术失误。雷达可以在几百里外,就预先探测到敌机,是英军的眼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消灭雷达,就被彼所知,却不知彼了。
在八月末九月初的时候,英国损失了大批飞机,极为困难的关头。戈林只因英国对柏林的空袭,就放弃了对英国空军的打击,转而力主攻击英国城市,来报复英国。
这是战略上的严重失误。德国在这一战中,是要求速战速决的。时间拖的越长,变数就越多。把有生力量用于在平民中制造恐慌,除非戈林使用的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不要说普通轰炸不起作用,就是燃烧弹、毒气弹也不会起作用。
在战略上,戈林放弃了消灭英国的空中力量,却去打击次要目标,被英国人牵着鼻子走。德国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何况,英国还有超级解码机,破译了德国的密电,清楚德国的作战计划。
于是,英国越打越强,德国久战不下,也就自然而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丘吉尔知道了德国的轰炸考文垂计划。但为了保密需要,丘吉尔没有做任何防备,也没有撤离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从道德角度讲,丘吉尔是应该下地狱的,却没有人以为他的选择错误。
对政治家的判断,从来就不是以道德观念,而是看他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些什么。
丘吉尔做的不算错误,但如此狠心,却大大伤害了他的政治前途——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的,而选民不喜欢的政治家,失败也就必然了。
把飞机卖给英国,是我暗示唐绍仪的。英国面临的处境,实在是太困难了,看的我是于心不忍呀!
万一英国佬坚持不下去,真投降了。我也会觉得很麻烦。
丘吉尔这家伙比希特勒还无耻,希特勒主要针对敌国,丘吉尔净算计盟国来着。然而,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我个人感观如何,与国家政策,是两码事。
中德两国携手,消灭苏联。这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一个全无后顾之忧的德国,与中国接壤,我是会感到很不安全的。
现在,有英国在西边,德国怎么也要顾忌几分的。至少与中国翻脸的时候,也得多考虑考虑。
至于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完全不是问题。明知不是伴,事急紧相随。中国与英国关系再恶劣,英国也一样会拉德国的后腿。因为中德之间,只是利益分配问题,不会轻易决出胜负。然英德之间,就是生死攸关了。
只要可能,英国就会给德国找麻烦,而不会选择与德国结盟。就结盟而言,美英两国是天然的同盟,这是谁也无法动摇的。
德军在欧洲大陆攻城掠地,其攻势一日千里。眼看法国败局已定,日本人也待不住了,蠢蠢欲动起来。按照日本人的习惯,邻居家着火,要是不趁火打劫,是怎么也不甘心的。
6月22日,我得到消息,日本在五天前秘密进行了局部动员。
可动员是动员了,日本也做好了开战的一切准备工作。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此次作战的具体目标,日本还没有确定下来。
这事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事情很简单。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虽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却也很流行。日本在东印度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石油不但可以完全供应日本自身需要,还可以出口。东印度丰富的资源,极大地改善了日本的经济状况,也大大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日本的打算很好,一定要趁此良机,“扩展日本的生存空间”。
不过,作战的决心已下,作战方案也已经制订了好几个。在具体的作战目标上,日本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这决定日本命运的一战。是对英法宣战,席卷东南亚;还是直接对美国宣战,占领整个西太平洋,围绕着这个问题,日本内阁与军部之间爆发了激烈地争论。
因为占领了东印度群岛,使海军军部更有发言权。但日本政府还是个民选政府,比历史上强势许多。
争论中,并没有人提议攻击中国——喜欢与否是一回事,但分辨不清可行与否的白痴,还不能主导日本政策。
攻击中国的打算,一开始就被放弃了。
中国的戒心一直很重。防守上,中国始终保持北重南轻,但那是指陆军。三十年代起,日本不断扩充军备,中国也没有闲着。陆军是基本没变,但海空军都大幅扩张了好几倍。
如今,空军飞机超过五千五百架,半数在北,半数在南。算上海军的上千架战机,南方的戒备,一点儿也不比北方差。这些飞机数量多,分布广,日本很难一下子可以消灭。战争长期化的结果,日本无法承受。
而且,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其他各国。反过来来说,中国对日本的了解,也是一样。双方大叫“中日亲善”,暗中的间谍战却一直很激烈。
日本已经得到了中国千里眼(雷达)的部分情报。在不了解千里眼的性能参数,没有确定其分布情况,欣然出击,是极不明智的。
因此种种,不管是美英拉拢也好,苏联挑拨也好,日本趁机大力发展商贸,却在中日关系上小心翼翼。
军部在扩张中,尝到了甜头,激进派成为军部主流。他们主张同时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一举奠定日本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地位。理由是美英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日本对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动手,与英法宣战的话,美国一定不会容忍,肯定会加入英法一方。既然早晚要打,那就不如先动手,一鼓作气打美国个晕头转向。
况且,有中国的支持,日本在物资上不落下风的。实在不行,可以把中国拉下水的。
政府却反对这种看法,在目前的形势下,日本如果只针对东南亚,不再向东发展,与英法的开战不可避免,但是否与美国开战则还在两可之间。日本应该竭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把势力扩张到东南亚,甚至于南亚,可以积蓄扩大日本的力量,不必把国家命脉都寄托在中国身上。
而且,中国与日本的同盟,也是有所保留的。中国意图在日本与美国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左右逢源。对日本与英法开战,中国不会反对,却多半不会同意攻击美国的,中国已经在东印度事件中,是支持了日本,却也要求日本保证美国在菲律宾的安全。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了。
把中国拉下水,只是一相情愿。中国出兵肯定是要取得利益的,占领的地方不会轻易让出来的,是让中国攻击关岛、菲律宾、缅滇、印支、新加坡,夏威夷?
对美国开战,一旦与中国交恶,那日本就危险了,不能把日本的命脉系于中国。
相反,占领东南亚,甚至南亚以后,日本的势力必然会大为加强,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日本自己的作战需要。到时候,即便中国不再提供补给,日本也能够独立作战。
此外,日本还有人主张第三种方案,他们以为时
小说推荐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