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好莱坞顶级导演》第30章


同事看着纷繁的信息:“嗯,送上来了,我传给你。”
伊恩在电脑上调出自己引以为豪的公式。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的不传之秘。公式根据各种影响元素,导演,演员,放映场次,时间地点,受众等等,分各种权重。一般根据点映效果,就能得到较为精准的数字。
这么多年,在各种类型的例子实战调试下,每次电影的票房预测百分误差从未超过百分之十。
“让我好好看看。”他简单地翻动了几页数据,就惊呼:“这个评分为什么会这么高?”
将信将疑地代入公式计算后,由于数据组的庞大,计算还需要再过两个小时。他吃完了晚餐,在楼下跑了跑步,回来之后,看到了计算机呈现出来的结果,伊恩忍不住把鼠标一丢。
“喂喂。”他拍着同事的肩膀,同事抬起头问:“怎么了?”
伊恩的声音有些颤抖:“你过来看这个。”
同事走了过来,张大了嘴巴,“你单位没用错?”
伊恩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任何错误。电话响了,伊恩开了外放:“这里是环球时报,我想问下你们公司的预测结果出来了么?”
同事颤颤巍巍地说:“预计全球票房xxx。”伊恩一把挂了电话,“你怎么能这么说?”
“为什么不能这么说?”
伊恩指着电脑上的数字——2。315后面九个零,单位美元。
伊恩捂着脸,一脸生无可恋“你怎么能对外面这么说,可恶!公式坏了,要翻船了!”
“这种数字说出去谁会相信啦!”
第45章 23亿美元
这可是23亿美元,参考目前为止全球最高票房《泰坦尼克》22亿美元;这个数字简直是不可思议。
伊恩拍了拍电脑:“老伙计;你这是在和我开玩笑;怎么会算出来一个这么大的数字?”
他摇了摇头,和同事说:“公式应该出现了问题。”他心里预估的最高价位是和《蜘蛛侠》系列一样,十亿就撑死了;而且10亿就已经是非常成功的票房成绩了。这意味着这项投资能做到1比10的利润,这样的例子在如此多的商业电影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伊恩还是想不到自己的错误出现在哪;他在受众这方面的数据,这是从市场的随机抽样“你会不会去看攻壳机动队”的调查问卷的得到的。
虽然这部电影的ip很大,自带着流量;但是它受限于自己的题材和内核,攻壳的内核对于不了解原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晦涩,而不了解原著的人才是大多数;它并不是一部合家欢电影;就像《泰坦尼克》或者后世的阿凡达一样,它只能在不大的范围内流传。
所以他代入计算的是一个不大的数字;按道理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结果”。但是伊恩的错误就是低估了他的公式,计算机是耿直的,你给了它相关的程序,它就要往下计算,他低估了口碑影响票房这件事。在这个后世“口碑影响票房”最经典的例子中,伊恩的计算机计算出来了;但是现在伊恩并不相信就是了。
几个月后,伊恩面对采访说:“对,我当时就计算出来了这串数字。”
“哎呀,也不是很厉害,厉害的是公式。”来自于由于同事的透露,公司股价涨停板的伊恩。
影评人阿尔弗雷德掏出老花镜,看完电影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写自己关于攻壳机动队的影评。《泰晤士报》等了很久,阿尔弗雷德却一直交不上合适的稿子,他对来催稿的编辑甩甩手:“再等等,还没写好。”编辑看着书桌旁纸篓中成山的废纸,座椅上像是在做一道史诗级数学难题的阿尔弗雷德,没了声音。
《环球时报》给克莱尔的专访中,同样是没等来该来的稿子的编辑,面对这底下应该腾给攻壳机动队的空白版面,没了主意。
《环球时报》的主编很崩溃,不断地问着底下的编辑:“那些一直以来和喷字机一样的撰稿人最近怎么都没音了?这么长的空白页,怎么办,你让我怎么办?”
作为最先一批能看到电影的人,他们却没了声音。
这是什么意思?
作为整个暑期档最受人瞩目的电影,各个方面都很想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但是没有,他们不透露。这让周围人费解。
没有人发声的尴尬局面中,有了一个特殊的声音,马丁·斯科塞斯在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飞行家》进行宣传的时候,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攻壳机动队》是一部优秀的漫改电影,无与伦比的优秀。”
这些话直接让众人惊掉了下巴,你们不是竞争对手?有这么夸对手的么,这难道是什么新型的捆绑营销?
马丁面对媒体的质疑就直接说了:“你们爱信不信好了。”
好莱坞有名的耿直boy的话,让大家的好奇更甚。
是什么能让马丁这样的大导演,如此盛赞竞争对手呢?看起来还是完全自愿的样子。
《环球时报》有了话题,于是直接把马丁的话腾到了版面上,配上了极其吸引人眼球的《老马丁看完电影惊呆了:神作!》。
不管有没有人得到了马丁为什么要这样说的答案,《攻壳机动队》的定档时间来临了。
佐藤半夜在三台闹钟的叫声中,终于抢到了首映的票。就像本土很多人一样,他直接飞去了美国,来观看首映。
电影院里张贴着巨大的宣传海报,他看着手里刚刚从售票处拿到的票,上面印着一个小型的海报。
最中间的是菊地凛子饰演的素子,旁边依次站着“公安九课”的成员。
素子身着透明的光学隐形战衣,他们彼此依靠着,他们是最强的个体,又是最好的团队。
佐藤看着这个小海报,眼里有些湿润。他轻轻地揉了揉眼睛,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想想自己是从国中时开始接触到的《攻壳机动队》,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里,他脱去校服,迈向朝九晚五的社会。
自己喜欢的动漫终于有一天真人化的时候,你已经不是那个会在被窝里偷偷补番的孩子了。
这种情怀是复杂的,总是很多人觉得原著粉最难讨好。其实他们恰恰也是最好安抚的一群人,官方出一个同人周边就能让他们惊喜地嗷嗷叫。他们面对“不懂内涵的人”的抵制是为了梦啊。他们需要诚意,而不是既要赚他们前,又把一堆垃圾糊在他们脸上的人。
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多了,多到他们已经不信任“改编成影视”的消费情怀了。那些商人,什么时候能给他们一个好的答案,又什么时候才能让你们知道,其实我们真的很容易满足的?
他揉了揉眼睛,陪伴了我这么多年的素子姐姐,我来了。
走进电影院的一刻,他仿佛变成了会在放学路上蹦蹦跳跳的少年,而不是这个镜子里西装革履的业界精英。
于此同时,杰西卡·阿尔芭带着口罩和鸭舌帽,像是在做贼一样,溜进了一家离住所很近的电影院。
她在票根上看了一下自己的位置,一排5座。
她压低了帽檐,走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她之后才发现旁边也有一个和她打扮相似的人,一样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她心里好奇,看了过去,恰逢旁边的人看过来,两人对视了一眼。
“真是个怪人。”两人心里同时想。
电影已经开始放映。
杰西卡捧着自己在前台买的爆米花,不再管旁边的人。听到熟悉,诡异的音乐后,她握紧双手,眼睛不自觉地紧盯着屏幕,心扑通扑通地跳。
“来了,来了!”
第46章 拍出了神格
灵肉之间的链结何在成了每个机械改造人的困扰,此便是《攻壳机动队》的故事内核。
如此的哲学思辨;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太过晦涩难懂。克莱尔否定了威廉的剧本;和他报备的时候;就说,威廉的剧本不可用的原因是完全舍弃了《攻壳》的内核。他们需要做的是符合原著。
布拉德问她:“你准备怎么做?这并不是能让你无限制炫技的电影。”它承担了很大的票房压力。
布拉德不能肯定她到底对不对,其实他觉得威廉的剧本挺符合这种圈钱的做法;弄成一个大众电影,是很好的做法。
他带着怀疑眼神地看着克莱尔:“你真的有办法?能做到既能在保证观众能看懂的情况下;保持原本的味道?”
她点点头:“如果没有办法,我就不会接下这样难度和风险都巨大的电影。”
布拉德将信将疑:“你最好能给我一个好的答案,不然就按照威廉的来做;换导演我是不介意的。”
她只能向他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