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151章


王侯的机会,在德意志扩充势力,进展很快。德意志帝国议会曾拒绝让神圣
罗马帝国皇帝解决这个问题,并授权一个委员会就此事与法国相商。奥国外
交大臣科本兹企图以提议结盟来对法国施加影响,但却徒劳无益。波拿巴和
俄国的亚历山大已经同意共同解决此事。事实上,以普鲁士国王为首的所有
德意志王侯都去巴黎谈判,他们以合计总额达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法郎的巨
款贿赂塔列朗,以保证尽可能争得最好的土地。乔治三世自己接受了奥斯纳
布吕克主教邦。美因兹的选侯达尔贝格热心为法国效劳。唯有萨克森很不高
兴,因为它没有要求补偿的权利。1802 年6 月3 日,法国和俄国邀请帝国议
会批准在巴黎制定的计划。奥国表示不赞成,并且占据了帕骚,此地是决定
要给巴伐利亚的;但是在各王侯的一致抗议下,奥国不得不撤离帕骚。最后
是波拿巴在12 月26 日缔结的条约中为它保留了一块地方,从而挽回了奥国
的面子。1803 年2 月25 日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了“帝国大法”。
这个新的帝国组织法废除了各教会邦国,从而完成了1555 年和1648 年
的世俗化过程,①同时把五十一个自由市减为六个。
普鲁士获得了几个主教邦:帕德博恩、希尔德斯海姆、埃尔富特和明斯
特的相当大一部分;巴伐利亚得到了弗顿津主教邦和帕骚的一部分;巴登得
到了曼海姆和海得尔堡两城市,以及斯皮尔、斯特拉斯堡和巴塞尔等各主教
邦的在来因河右岸的领土;其它各邦则按其比例大小各分得一份。分得最少
的奥国获得了布里克森和特伦特两个主教邦以及帕骚主教邦的一部分;它把
布赖斯高和奥尔特瑙割让给了摩德纳公爵;由于奥国的影响,托斯卡纳大公
接受了萨尔斯堡和艾克斯塔特主教邦。奥国没收了它自己领土内被剥夺了的
王侯们的土地和财产。
对于罗马天主教会来说,1803 年的“帝国大法”是一场大灾难,它可以
与十六世纪的大灾难相比:教会丧失了将近二百五十万臣民,损失了岁入两
千一百万弗罗林;十八所大学以及所有的隐修院脱离了宗教控制;在大主教
选侯中,经过这次大改组之后幸存下来的只有美因兹的达尔贝格,而他又被
调往累根斯堡。奥国除丧失其威望之外,还眼看着神圣罗马帝国难保,因为
符腾堡、巴登与黑森—卡塞尔等新教各邦都成了选侯,就使得新教徒在德意
志各邦中和在选帝侯中都一跃而为多数。尽管奥国竭力想保住帝国骑士①和
各骑士团地位,在“帝国大法”中为他们争取到保留规定。
但他们不久就消失了。德意志领土的打乱调整,只有法国能从中取利,
因为整个南德意志都倒向法国一边来反对哈布斯堡王室。
普鲁士取得很多,但仍未能满足它的欲望;为避免与英国发生纠葛,普
鲁士不敢接受汉诺威并同法国结盟的建议。随着和平的降临,普鲁士不再能
控制北德意志。1802 年6 月10 日,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梅默尔会见了俄
国沙皇,亚历山大在那里和路易莎王后发生暧昧关系,这种关系使他后来一
直和霍亨索伦王室联在一起,但是普鲁士国王感到他自己不像是俄国的同盟
者,倒象是俄国的被保护人,所以颇感受到轻视。
英国目击了这一切巨变,但却无能为力。这些变化纵然没有破坏亚眠和
约的明文规定,但在英国看来却是与条约精神不符的。英国在感到愤慨的同
时,也感到快慰,因为它知道俄国与奥国都关心瑞士的命运,而且奥国在丧
失意大利之后,又失势于德意志,心有不甘,正如阿丁顿所预见的那样,英
国又将会找到同盟国。直至1802 年10 月,英法关系一直是相当好的。对于
《政府通报》颇多不满的阿丁顿甚至接受波拿巴的抗议,对佩尔蒂埃提出了
控诉。直至9 月10 日,内定派赴巴黎的英国大使惠特沃思得到的训令还完
全是心平气和的。但是法国在意大利吞并领土,特别是对瑞士的干涉(这次
干涉同1798 年那次干涉一样引起很大震动②)使得英国从根本上改变了态
度。霍克斯伯里表示“深感遗憾”。“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我们需要法
国政府的合作。”“英国希望恢复签订亚眠和约时欧洲大陆的状况,别无其
他。”在他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的看法,即法国每扩张一次,英国就要求补
偿一次。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做法至少是要赢得时间;它只有四十三艘战列
舰,虽然还计划建造二十三艘,但却要到1804 年才能完成。波拿巴在给德
凯恩的训令中预料到了战争,但是认为不致于在1804 年秋季之前爆发。然
而他反驳说,英国“应履行全部亚眠条约,别无其他。”塔列朗的恐吓则更
是火上浇油:“随着第一声炮响,就会诞生一个高卢人帝国,”并且劝告波
拿巴“使西方帝国重见于今日。”即使如此,霍克斯伯里也没有加剧这一紧
张局势,还是让法国大使安德列奥西和英国大使惠特沃思各赴任上。这种显
而易见的软弱表示只是更加激励了第一执政。1803 年1 月30 日,正当英国
行将完成从埃及撤军的时候,他在《政府通报》上发表了塞巴斯蒂亚尼将军
的报告,其中提到了“一万士兵足以再征服埃及”的名言。这一类挑衅的话
使人思想混乱不解。尽管他曾对吕西安说,他这样做是指望刺激“约翰牛来
战斗”,但是他清楚地知道法国还没有准备好。但到10 月间塔列朗也宣称,
如果英国要让世界相信“第一执政由于不敢而不去做某一件事情的话,那他
就会立即去做的。”这种声明既缺乏理性,又有损民族利益。
事实上,霍克斯伯里的忍让姿态完全是暂时的。他在1802 年11 月25
日写信给惠特沃思说,“由于法国最近某一次侵略行为而使英国卷入战争,
这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即使这是一种明智的政策。我们的政策是必须
设法利用这些侵略来为将来同俄、奥两国建立联合防御体系。”早在10 月
27 日,他就明确地向俄国建议结盟以维持欧洲现状。亚历山大那时正专心致
力于同法国一起处理德意志的事务,所以最初对这一建议置若罔闻。但是波
拿巴的东方政策终于触动了他:就象在1798 年法国对埃及的远征那样,它
使俄国转而接近英国。亚历山大认为,假如他得不到马耳他,那么宁可让英
国人得到这个岛屿,也比让法国人得到它要好些。因此在1803 年2 月8 日
霍克斯伯里获悉,沙皇希望英国推迟撤离马耳他。这一消息是在塞巴斯蒂亚
尼的报告在《政府通报》上发表之后到达的,真是来得及时。9 日,霍克斯
伯里指示惠特沃思,在从马耳他撤离之前,英国要求法国政府对其行动作出
“令人满意安心的解释”。
接着在波拿巴与英国大使之间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争论。2 月20 日,波拿
巴在给立法院的一份谘文中谴责了伦敦主战派的行径。3 月8 日,乔治三世
在议会开幕致词时回答了这种谴责,他提醒人们注意法国的军备情况;议会
即通过征召民兵。当时,英国留在马耳他是有根据的,因为亚眠和约中所规
定的条款还没有履行:亚历山大提出要先修改条约,他才肯充当保证人;普
鲁士亦步亦趋。而此时已决定继续占领马耳他的阿丁顿则利用这一机会,以
便迅速扭转形势。3 月15 日,他提出要在马耳他占领十年,作为由于法国进
行新的扩张而给予英国的补偿;塔列朗答复愿在亚眠和约的范围内举行谈
判。与此同时,霍克斯伯里于4 月14 日得知,尽管俄国又表示拒绝缔结同
盟,但却答应在土耳其受到攻击时给予援助,并重新提出它在马耳他问题上
的忠告。26 日,惠特沃思交给波拿巴一份最后通牒。
英国人突然采取的坚决态度使第一执政周围的人感到不知所措。富歇在
元老院告诉波拿巴,“你自己与我们大家一样,是革命的产物,而战争又使
一切都成为未定之数。”3 月,有人从中奔走告诉惠特沃思说,只要进行适
当贿赂,第一执政的亲属可能会答应使波拿巴平息下来,而且只要塔列朗也
能得到一份好处的话,他也会帮忙的。俄国表示不安也使波拿巴感到十分烦
恼:3 月11 日,他再次写信给沙皇,要他放心,并请他劝说英国人平静下
来。他现在要求沙皇从中调停,并建议让英国人占领马耳他一两年,然后把
它移交给俄国。阿丁顿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