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三千里》第10章


“很好!”李如松点头嘉许,环顾众将道,“虽然我军兵强马壮,可是平壤城防坚固,又有大批敌兵守卫,急切攻打不下。今天先扎下营盘,围紧敌城。北面牡丹峰被倭人占领着,居高俯视我军,实在是一大威胁。大战之前,必须先拿下牡丹峰不可,否则后患无穷。不知哪位将军愿请令去攻打此峰?” 
“末将愿往!”话音未落,只见一名武将挤出将群,李如松抬眼望去,见是蓟镇参将吴惟忠,不由得暗自点头,援朝明军中辽兵多骑,步卒以南兵派系为主。吴惟忠所率5000蓟镇步兵堪称一时精锐,这攀岭攻峰之役,非得他去不可。 
当下赞道:“甚好,那就有劳吴将军了,等明天拂晓攻城之时,你率本队步兵同时攻打牡丹峰!我会让查大受率骑兵500做你的接应。” 
“遵令!”吴惟忠是南兵中的老将,名帅戚继光的旧部,60多岁的人了,可血气不减当年,与查大受得了将令转身拨马,各归本阵调兵备战。 
“祖承训,你带领旗下1000精兵,换上朝鲜民服,藏甲于内,暗至平壤西南和朝军李溢部3000人会合,朝军战力平平,倭人素来轻视,等明日攻城时,你可随李溢部掩杀至城下,突然显露我明军旗帜,杀倭兵一个措手不及。” 
“末将遵令!”祖承训领了军令,急急回归本阵,调兵往城南去了。 
“以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5000攻七星门,配大将军炮12门;左军李如柏、参将李芳春领兵5000攻普通门,配大将军炮6门,我亲率大队和神机营鸟铳兵压阵,全军环城扎寨,准备明日攻城!”“遵令!”众将齐声暴喏,纷纷拍马离去,各率本队兵马结营围城。 
“大哥,小心倭贼今夜偷营啊。”李如梅提醒道。 
“嘿,就怕他不来呢,我之所以围而不攻,就是要让倭贼心浮,首先出战,敌军总兵力有两万余人,若龟缩城内死守,倒真是不太好对付。现在让他沉不住气,四下里出击,只要兵势一分,我军便可分而歼之,趁机夺城了。”李如松冷眼望着城上随风飘动的日本将旗,自信地说道。 
※ ※ ※ 
“我们不能就这样被困死,既然明军围城扎寨,我们就应该率先出击,今晚偷袭他们的军阵!”远藤又次郎坚决地说道。“不错,让我们去攻击他们吧,杀杀明军的锐气!”众武士异口同声地赞成。 
小西行长焦虑不安地来回踱步,心想明军重兵围城,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取胜的。当务之急,是和驻凤山的日军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尽快地赶来增援。到时候内外夹击,或许可以形成一次势均力敌的大会战。否则的话,再怎么坚持,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被围困的窘境。 
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何才能在援兵到来之前努力地和明军展开周旋呢?正摸不着头绪,此时见众将请战心切,不由得暗暗点头,或许这也是个办法啊!敌众我寡,只有趁着风高月黑偷袭,靠着日本武士的勇猛,才能最大限度地给强敌沉重的打击。 
想到这里,他慨然道:“既然大家这么说,那我也没什么犹豫的了,咱们就主动出击,给他们一个教训吧,也让他们知道,我们日本武士的厉害!” 
“太好了,还是小西公说得对啊!”众武士用亲切的口气兴奋地附和道。 
“只是,我们要防备明军的伏击,明军太狡猾了,难保他们不在城外设下什么圈套,等着我们上钩来呢。”小西行长担心地说。 
“将军阁下请放心,我会以铁炮三段阵做掩护,如果明军有准备,我们用铁炮队压阵,也会全身而退的。”铁炮侍大将松下小笠道。 
“很好,就这样办吧。大家努力地杀敌,想当年元朝的军队侵略我们日本,我们也是在劣势下取得了胜利,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超人的勇气和拼死的决心是不行的。我相信,今天在平壤城下,顽强勇敢的日本武士同样能做到前辈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大家说对吧。” 
“是这样的啊!”众武士手握剑柄,齐声应道。(注:铁炮三段阵是日本战国时期一种非常有效的火枪射击术,下文会有介绍) 
正文 第七章 夜袭明营
初六子时,天地黯淡无光,一片漆黑。这时平壤城门悄悄打开,800名日军敢死队提着倭刀弓箭出了城,在呼啸的风声掩护下,向明军左营摸去,远藤又次郎伸出手来看看,果然不见五指,不由得心中窃喜,真是天公也助我日本啊,今晚劫营,定要杀明军一个片甲不留! 
目送夜袭军团没入夜色之中,城头上的小西行长一挥手,500铁炮军和200长矛队,100名弓箭队齐刷刷出列,由炮头松下小笠率领着在普通门外布下铁炮三段阵,准备接应远藤的夜袭队。 
这次夜袭,小西行长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明军有备而来,很难想像仅靠偷袭就可以打垮他们。但是如果运气好的话,冲杀一阵回来,此举倒是颇能提高守军的士气。城内和驻牡丹峰的守军已经联系不上,好在他们并没有处在核心包围圈中,现在应该派人去凤山报信了。只要大友义统能够及时率驻凤山的6000日军来援,内外夹攻,就有打退明军进攻的可能。 
离城二里,就是明军左营大寨,远远望去,营门口挂着两串孔明灯,在雪花拍打下显得略有些昏暗。营楼里挑出一面大旗,借着灯光,可见斗大一个李字,或许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吧,高高的营楼上虽有灯光,却不见有兵丁露头巡视。整个大营鸦雀无声,笼罩在一种静谧的氛围里。 
远藤又次郎黑巾束头,身着软甲,手持两支短铳,腰里还别着两支短铳,背上插着武士刀,杀气腾腾地走在队伍最前面。到了明军大营不远,正要喊点什么,然后率队突击,忽然听到营中“砰”一声炮响,随着炮响,无数明军像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样,黑压压挡在日军面前。与此同时,营前的灯火一下子全都熄灭了。 
明军左营主将是李如松之弟李如柏,对日军偷袭早有防备,日头一落山,就按着李如松的交待分派军马在大营前挖了一排土沟,埋伏下1000弓箭手,营楼上布下哨兵,用千里镜密切注意平壤方向动静,另有500骑兵带甲而眠,马不离鞍,随时准备接应出战。主力部队仍旧照常休息,其他明军大营也是这般布置。 
虽然日军借着夜幕来袭,但明军营楼里的哨兵们眼神锐利,再有千里镜帮助,隔着半里多地就发现了异象,连忙通知主将。李如柏不敢怠慢,立即顶盔贯甲,赶到营前督阵,这时候见日军来得近了,振臂喝道:“前军尽起!”随着他这一声令下,大营灯火俱灭,千余名弓箭手从沟里直起身子,一齐弯弓搭箭,指向前方。 
“点火,放箭!”李如柏再次大声发令。明军作战惯用火器,到后来用得手熟,发展到连冷兵器的弓箭都用火药助推,这时候得到主将号令,众军发一声喊,用火折点燃了箭杆上的药捻,只见明军阵中白烟弥漫,火药燃烧声哧哧地响成一片。 
公平地讲,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体制和练兵手段已经很落后,而规模却过于庞大,这就难免造成士兵素质整体低下,不像日军经过多年的内战打拼,兵精将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中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张居正才死几年,他生前的改革成果仍然存留了一部分,这就使得明朝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条件,可以从全国范围内挑选出一批能征善战的边防军和高级将领组成东征军。所以单就朝鲜战场上来说,壬辰役时明军战斗力并不低。(注:明朝后期军队总数约180万人,相对全国五六千万人的人口水平,实在有点穷兵了,满八旗兵在萨尔浒之战前不过4万,战后全面扩编也只有六七万,直到入山海关之前加上汉军旗、蒙古旗,才不过十二三万。) 
再说日军敢死队见明军早有防备,不但不退,反而更激发了心中的斗志,挥舞倭刀迎着对方箭阵拼死地冲了上去! 
明军火箭燃尽尚需一点时间,趁这个当儿,日军鼓勇直进,两军相距已不到百步!远藤又次郎单膝跪下快速打着火绳,抬手“砰砰”两铳放倒了两名明军士兵。两军这时相距已经不到50步!日本武士纷纷挥舞着锋利的长矛和倭刀,嘴里发出骇人的怪叫! 
那个时候的火枪,精度和杀伤力极差,如果不是打中头脸胸口等要害部位,一般很难首发毙敌,所以对射击水平要求非常高,远藤又次郎就是凭着他百发百中的枪法,赢得了日本“第一枪神”的美誉。(日本另一“枪神”枪之右兵卫的枪是冷兵器的枪,与此不同) 
眼见日军如此悍勇,大多数明军士兵都非常的震惊,但抗拒危险的本能促使他们同样发出骇人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