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犹如结在一根藤上的瓜,开在一棵植物上的花。血浓于水的的感觉信号充盈在兄弟之间,令诗人真切体会到了兄弟至情。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最担心自己的是兄弟;在面临外侮时,最坚定的帮助者是兄弟。所以当平安无事时,兄弟之间要相互亲爱,和睦友善,一家人其乐融融。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第一乐便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亲情寄托就存在于父母兄弟之间。没有父母兄弟,你就彻彻底底一个人存在着世界上,飘飘似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爱情没了可以重来,朋友没了可以再找,血缘亲情不能复制,一旦失去便再也寻不回来。父母年长,一般驾鹤西去的早,兄弟之间情意才有可能伴随终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财富、地位、权势,太多的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甚至互相杀戮。然功名富贵如过眼烟云,垂垂老矣的时候,金钱权势都不能弥补心灵的空荡,亲情的缺失还得亲情补。
【国学故事】
玄武门之变:唐代开国皇帝李渊按照传统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随着次子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将其看成自己眼中钉、肉中刺,联合李元吉,不断排挤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向李渊秘密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事情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文化常识】
古代乐律: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於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5(sol)6(la)。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变宫、变徵大致和现代简谱上的7(xi)和4(fa)相当;这样就形成一个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古书上常常把五声或五音和六律并举。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 、应钟。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为律吕。古书上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古人常常把宫商角徵羽五声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它们之间大致的配合关系是:
四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声 角 徵 宫 商 羽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这种观点与古代分野观念一样,都是带有迷信色彩的。
【相关阅读】
杜甫《月夜忆舍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祈父》:大孝尊亲
【原文】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1)。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2)?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3)?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4)!
【注释】
①祈父:司马。掌管都城禁卫的官。予:我。爪牙:武将。
②胡:为什么。恤(xù):忧患。靡:没有。
③爪士:王都卫士。底止:犹“止居”。
④亶(dǎn):确实是。饔(yōng):熟食。尸:主持。尸饔,指母亲自己煮饭,没人奉养。
【经典原意】
大司马呀大司马,我是国王的武将。为什么使我忧郁,漂泊无依没有住处。
大司马呀大司马,我是国王的战士。为什么使我忧郁,颠沛流离无所止息。
大司马呀大司马,你确实很糊涂。为什么使我忧郁,家有老母却只能自己做饭没人奉养。
【当代阐释】
大孝尊亲
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指孝顺有三重内涵,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让自己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养活父母仅仅是孝顺最初级的一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含义。然而,《祈父》的作者,一位国王的武士,连最起码帮老母亲做饭的机会都没有。他苦苦哀求大司马,能不能让他去孝敬父母。冷酷的大司马没有满足他的心愿,孝子义愤填膺,厉声指责大司马是个糊涂蛋,害的母亲只能自己做饭。孝子愤懑忧郁。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广泛与人群的交流,需要社会的工作、职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又是家庭性的动物,他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他还需要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他必须要在社会和家庭的维持中不断协调、兼顾。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他只能选择一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心,选择哪一方,因人因事而异。具体到这位《祈父》中的孝子,在长年颠沛流离的征戍生活中,他忍受了太多的苦难,背负了太多对父母的愧疚。他需要回家,尽自己作为子女的责任,让年老的母亲能够安享晚年。
现在我们早已不需要为父母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做饭而担心。父母总会为你考虑尽可能给你最大空间在社会上自由发展。你可以一年半载不回家,平时偶尔几个电话,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便要匆匆挂断。父母绝不会有一丝怨言,反过来,他们会经常给你打电话,告诉你天凉了,注意加衣;出门少喝酒,保重身体。
大爱无言,至刚至强。
【国学故事】
舜的故事: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胸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便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而舜总是吉人天佑,化险为夷。面对继母和弟弟的不断迫害,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尧将天下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文化常识】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实行“仁”的根本,提出“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秦汉时的《孝经》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孝也随即成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一个核心精神。中国古代道德标准概括为十个字,那便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
其中,“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仁”的基本意思就是“爱人”,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倡导人们要宽厚处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当有爱心,要关怀人,要同情人,要爱人。
“义”的中心意思就是通常所说的正义,是社会的道义原则。
“礼”在古代主要指国家的典章制度、宗教礼仪、礼仪规范等。儒家所提倡的礼是礼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部分。“礼”主要起规范人的行为作用,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即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仁的品德也是通过礼而表现出来的,君了要广泛学习知识,
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智”所指的是“智者”。智者是指知识经验丰富,而且聪明有智慧的人。人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积累。
“信”是
小说推荐
- 大学解读
- ,三纲八目的追求-小-说.网【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
- 最新章:第6章
- 诗经
- 《诗经》作者:佚名国风 周南 关雎国风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风 周南 葛覃国风 周南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 最新章:第15章
- 另类解读『搜神记』
- 作者:席晓优内容简介世界上有神仙吗?有鬼吗?有妖吗?负责任地说,我也不知道。有人说有,举头三尺有神明,比如那谁那谁那谁…有人说没有,所谓神话,不过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这等事,有耳闻没有目见,不敢随便抬杠。弄不好,既得罪了人,又得罪了神,小可承受不起。既然都拿不
- 最新章:第44章
- 诗经外传之桃夭
- 《诗经外传之桃夭》作者:吊儿郎当内容简介【护卫X少爷】娶的媳妇宜家宜室,但是个男的怎么破?1四月初六,柳絮飞如雪,桃花绽灼灼,宜嫁娶。程瑶英盯着镜子里那张涂脂抹粉的面容,又看了看四周红浪一般的纱帐,喜烛暧昧,火光温透,映出她眼中的点点泪光“呜呜呜”那千娇百媚的妆容在泪水的冲刷下变得模糊粘稠,原本艳如
- 最新章:第35章
- 易经读本
- 趣味解读群经之首《易经》读本 作者:臧守虎内容简介《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
- 最新章:第39章
- 佛经解说
- —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点气难平。人我盛,日认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时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说明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
- 最新章:第204章
- 历史密码:千古之谜终结解读
- 第一部分 前 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案。虽然后人在其后的历史中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历史之谜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历史的车轮在沧桑巨变中不断前进,而世人又渴望从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的本原面目,这就使得原来就充满了神秘
- 最新章:第37章
- 读史巧经商
- 作者:康贻祥第1节:序我国古代商业活动有很久远的历史《易经》上曾这样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从事产品交换的社会群体—商人。到了周朝,货币的运用比较普遍,这标志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与进步。战
- 最新章:第53章
- 金刚经讲解
- 作者:慧律法师这部《金刚经讲解》是根据台湾慧律大法师于文殊讲堂的讲经录像转录整理而来,标题名称是编者所加,为便弘扬故《金刚经讲解》的转录工作是由一方师兄一人担当,一方师兄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奉献在逐字逐句敲字记录的工作上的这种热情另人敬佩,在此特别感谢。后期校订工作则由虚空之风君力担大任,把经典原文、大
- 最新章:第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