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0?12 席(1)不正,不坐。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10?13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注释】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原文】
10?14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注释】
(1)傩:音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原文】
10?15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注释】
(1)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评析】
以上6章中,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原文】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原文】
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原文】
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1),必熟而荐(2)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注释】
(1)腥:牛肉。
(2)荐:供奉。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评析】
古时候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对国君十分尊重。他在与国君吃饭时,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原文】
10?19 疾,君视之,东首(1),加朝服,拖绅(2)。
【注释】
(1)东首:头朝东。
(2)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译文】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评析】
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
【原文】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文】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原文】
10?21 入太庙,每事问(1)。
【注释】
(1)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原文】
10?22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注释】
(1)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
(2)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译文】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原文】
10?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评析】
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
【原文】
10?24 寝不尸,居不客。
【译文】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原文】
10?25 见齐衰(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凶服(5)者式(6)之。式负版者(7)。有盛馔(8),必变色而作(9)。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
(1)齐衰:zī cuī,指丧服。
(2)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
(3)瞽者:盲人,指乐师。
(4)亵:音xiè,常见、熟悉。
(5)凶服:丧服。
(6)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7)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8)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
(9)作:站起来。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原文】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注释】
(1)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2)内顾:回头看。
(3)疾言:大声说话。
(4)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划。
【译文】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评析】
以上这几章,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在许多举动上,他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所以,孔子的学生们在谈起这些时,津津乐道,极其佩服。
【原文】
10?27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子路共(5)之,三嗅而作(6)。
【注释】
(1)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2)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3)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4)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5)共:同“拱”。
(6)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评析】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先进篇第十一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
11?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
小说推荐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史记(译注版)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史记》译注作者 司马迁 发表时间 2005-1-13 14:54:00 所属类型:古典文学前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十二本纪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本纪第六(1 秦始皇本纪第六(
- 最新章:第122章
-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 目录序言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山海经卷三 北山经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山海经卷十五
- 最新章:第52章
- 论衡全译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前言《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和帝永元中(公元89~104年)病卒于家,终年70岁
- 最新章:第377章
-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
-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论云‘如道炬释云:未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前,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为定学。毗钵舍那,是为慧学。复次,奢摩他前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广大道次;发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若于此次第决定、数量决定之智慧方便中仅取一分者,当决
- 最新章:第92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