ㄏ蚓骰乇ㄋ担骸翱腿艘丫换赝氛磐恕!薄?br />
【原文】
10?4 入公门,鞠躬如(1)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2)。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3)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4),逞(5)颜色,怡怡如也。没阶(6),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1)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2)履阈:阈,音yù,门槛,脚踩门坎。
(3)摄齐:齐,音zī,衣服的下摆。摄,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摆。
(4)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5)逞:舒展开,松口气。
(6)没阶:走完了台阶。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原文】
10?5 执圭(1),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礼(5),有容色。私觌(6),愉愉如也。
【注释】
(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
(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3)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
(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
(6)觌:音dí,会见。
【译文】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评析】
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8)。必有寝衣(9),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1),必杀之(12)。羔裘玄冠(13)不以吊(14)。吉月(15),必服而朝。
【注释】
(1)不以绀緅饰:绀,音gàn,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音zōu,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这里是说,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
(2)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色。
(3)袗絺绤:袗绤,音zhěn,单衣。絺,音chī,细葛布。绤,音xì,粗葛布。这里是说,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
(4)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
(5)缁衣:黑色的衣服。
(6)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7)麑:音ní,小鹿,白色。
(8)短右袂:袂,音mè,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
(9)寝衣:睡衣。
(10)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
(11)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
(12)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
(13)羔裘玄冠:黑色皮礼貌。
(14)不以吊:不用于丧事。
(15)吉月:每月初一。一说正月初一。
【译文】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原文】10?7 齐(1),必有明衣(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
【注释】
(1)齐:同斋。
(2)明衣:斋前沐浴后穿的浴衣。
(3)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
(4)居必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和妻妾同房。
【译文】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原文】
10?8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6),不食。不时(7),不食,割不正(8),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唯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11),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2)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3)餲:音ài,变味了。
(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6)饪:烹调制作饭菜。
(7)不时:应时,时鲜。
(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10)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11)脯:音fǔ,熟肉干。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原文】
10?9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注释】
(1)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2)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译文】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评析】
以上4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他对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单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
【原文】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原文】
10?11 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
【注释】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3)齐:同斋。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原文】
10?12 席(1)不正,不坐。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10?13 乡人饮酒(
小说推荐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史记(译注版)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史记》译注作者 司马迁 发表时间 2005-1-13 14:54:00 所属类型:古典文学前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十二本纪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本纪第六(1 秦始皇本纪第六(
- 最新章:第122章
-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 目录序言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山海经卷三 北山经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山海经卷十五
- 最新章:第52章
- 论衡全译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前言《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和帝永元中(公元89~104年)病卒于家,终年70岁
- 最新章:第377章
-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
-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论云‘如道炬释云:未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前,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为定学。毗钵舍那,是为慧学。复次,奢摩他前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广大道次;发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若于此次第决定、数量决定之智慧方便中仅取一分者,当决
- 最新章:第92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