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第7章


罩路牌鸹鹄础U飧雠司褪枪糯蠛煅栈鏊坏陌ΑF渌礁鍪窍蔫畹拿孟埠玩醯逆Ъ骸?br />
古有云:“妇人之见。”意思就是说,妇人没读过书,不识得字。她们的想法不靠谱,不用听。忽悠人还行,办不成大事。
那行啊。谁说女子不如男,读书不就行了。
结果古又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好了好了,凑什么热闹。女孩子就应该没脑子,没文化。
那也行啊。不去管你们男人的吃喝嫖赌、打打杀杀,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听你们的。
唉,都说众口难调,娘娘乐鸡精也没用。
褒姒全听幽王的安排,结果还是满足不了“悠悠众口”。
幽王问:“老婆,你为啥不笑呢?”
褒姒说:“我不喜欢笑。除非你能让国足进2010年世界杯。”
幽王面露难色,答:“除了这个都可以,总有你喜欢的东西吧。”
褒姒想了想,说:“我原来听到过撕绸缎的声音,这个倒还不错。”
幽王大喜:“这个要求比刚才那个简单多了。我这就拿绸缎来撕给你听。”
褒姒说:“好的,我听你的。”
幽王糟蹋完绸缎,褒姒只笑了一下,又不笑了。幽王无奈了,“千金易得,一笑难求”啊。有个脑子进水的大臣提议:“点烽火,戏诸侯,娘娘必笑。”
发傻的幽王大喜,对褒姒说:“走,咱们去烽火台一趟。”
褒姒说:“好的,我听你的。”
结果烽火一举,勤王之兵即到。当时,褒姒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幽王自己在一边上一个劲地得儿意的笑了好一会儿,然后和盘托出。
褒姒也终于乐得不禁大笑起来。
后来外敌真的犯边了。烽火再举,无人相助。天子幽王、太子伯服(褒姒的儿子)双双被杀,国遂灭。于是,古又出来云了一下:“红颜祸水!”
做女人难,做名人的女人更难。你又不让她读书又要她考大学,纵然高考移民也做不到。
就说国灭之事,当初提议的不是她,是个男的;诓她去烽火台是幽王,也是男的;点烽火又不是大楼落成的剪裁仪式,应该不用她这个领导家属亲自上阵,估计是一个小兵,也是男的;来勤王的诸侯们骂骂咧咧的,也是男的;后来外族入侵,骑着马过来灭国的也是男的;吃着皇粮不出兵的诸侯,也是男的。
集权的社会,有问题不找天子,天下的权力都在你手上,你不为民做主,又不回家卖红薯,何怪女流乎!
何况褒姒差不多16岁进宫,20岁“戏诸侯”,亡国时也才23岁。这年龄是推算的,不过不会差太多。按现在的说法,正好是个80后、90后的小女生。即使放到现在,不管是不是“贱女孩”,有多少懵懵懂懂、半推半就地被“潜”了的,不也正是这个年纪吗?古往今来,男权的霸道其实没有实质的变化。现在的女权也只能无奈到靠袒胸露背来伸张,同时让男人获得千百年间不曾享受到的待遇。作为男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很幸福。但还是想在偷乐之余云一句:“男人何苦为难女人。”毕竟,牛郎织女的故事不会再发生。因为仙女已经没有必要为了稍泄的春光而一世在人间了。
灭周的就是那个和西王母一起握过手、吃过饭、合过影的穆王同志曾经征伐过的犬戎。
顺便说一句,据考证,所谓的“西王母”应该是一个在青海湖西畔(现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一带)生息的母系社会部族的头领。她和穆王聚餐的地方可能是在一个深十几米的山洞里。名字都有了,叫“西王母石室”。
之前,穆王两伐犬戎颇有收获,收获的概念是抓了五个王。
现在,犬戎征周朝也颇有所获,收获的概念是灭了一个国。
不过,西周灭国的过程似乎有很大的猫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大阴谋。
.co
第一回 西周的前尘往事(5)
gxiaoshuowang
(5)中华第一卖国贼
犬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并非不请自来。
周幽王的死、大周朝的亡可能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古代取名的时候按兄弟年少,依次取名“伯仲叔季”。比如现在常说有两个人“不分伯仲”,指的就是这俩人能力数一数二,水平难分上下。另外,“孟”和“伯”意思相同,都是老大。比如孟姜女,便是姜家大闺女的意思。还有,“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没有“叔”倒不一定。比如后来有个刘姓之家,家有仨儿子,最小的便不叫刘叔,而是叫刘季,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换句话说,刘邦就是排行老三,如假包换。
之前有说,天子幽王和太子伯服双双被戎兵所杀。这个太子虽然叫伯服,奇怪的是,他却不是大儿子。伯服是褒姒的儿子。褒姒得宠之后夺了原来正宫娘娘的宝座。老妈被废,原来的太子宜臼也就被废了。“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褒姒的这个宝贝伯服最后坐上了太子宝座。
画外音——
幽王,这不是废长立幼么?
怕什么,老爸宣王就干过。
原太子宜臼被废出奔,跑回了外公家——申国。
也怪周幽王太目中无人,正宫娘娘好歹也是申国分舵舵主的千金,太子又是申国的未来星。打狗看主人,总要知会家人一句吧。人家本来恨不得把你的谥号都想好了,就等着自家人做天子呢?一言不发就把母子都辞退了,哪有那么便宜?做男人要负责任,把别人的肚子搞大,总要给点违约金的。没想到,这个违约金竟然是一个276年的祖宗基业和无数老百姓鲜活的生命。幽王的那条命死得是情理之中,自不在话下。
果然,探子回报,申国要反!真反假反已经不重要了。说你是小偷,越看你越像小偷。
得,不废话了,打吧。
申国,姜姓。时任申国分舵舵主的申侯(这么有名的人物到底叫啥名字,竟然没记载)听说女儿被人踹了,外孙被人废了,申侯很生气,后果却未必严重。毕竟自己是小胳膊,也就拧鸡腿还凑合。有反心很有可能,但是磨刀霍霍就未必了。周天子离心离德是真,可哪个中原诸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不过,等周天子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就没得选择了。束手就擒就是必死无疑,而且会死得很惨。当年一位齐侯就是被周夷王扔到锅里煮了,后世只能哭着给了一个“齐哀公”的谥号。
这时候手下人撺掇道:“哥哥,反了吧!杀到镐京去,夺了那个鸟天子的位子。”
“不是我不想反,国小兵微,我拿什么反?”
有人突然脑子被门挤了,提议说“可以向犬戎借兵。”
于是,申侯的脑子也被门挤了一下,说了句,“好,就这么办!”
申侯的脑子一短路,“中华第一卖国贼”的帽子就扣上了。
受之不愧。
申侯啊申侯,人家是出主意的,你是拿主意的。你不知道犬戎和大周百年交兵吗?枉费组织培养你多年,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千万别狡辩说你想曲线救国,写《申侯日记》也没用,屁话就是屁话,千年之后还是臭的。
狗急跳墙的申侯就像拿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方面给其他分舵开吹风会,发现缯国分舵愿意联手。另一方面外联犬戎,相约出兵。此等没买彩票就中500万的好事,犬戎自然欣然同意。
于是,就在幽王举兵南下伐申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犬戎叩关,王师不得不回军救援,同时点烽火待救兵,可是救兵以为那小两口又闹着玩呢,片甲未至。
申缯联军倒是来的。可惜是反动派,更可惜不是纸老虎。
镐京终于被反革命联军攻破。天子幽王、太子伯服和娘娘褒姒都跑到了骊山行宫,最后被犬戎乱刀砍死。想来,骊山虽说风水好,毕竟龙子龙孙惨死之地,后来秦始皇却把墓地选在这里,大秦不亡才怪。这个非著名的“围周救申”的故事,可能还是著名的“围魏救赵”故事的母版。不过说出去太丢脸罢了。
申侯的旧麻烦解决了,可是新麻烦又来了。
戎兵怎么办?
镐京城破,浩劫开始。犬戎纵兵烧杀劫掠,申侯束手无策。
申侯终于发现当初确实很傻很天真,怎么想出这么个馊主意。本来想着把幽王打服了,然后城下之盟,复立太子。这下倒好,天子死了,国都里头都是戎兵。天子死了不要紧,这戎兵不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