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为什么不能守住呢?”朱元璋顿悟,立即答道:“皇后之意,莫非是指得贤才为宝也?”马皇后拜谢道:“陛下所言极是,有了贤才,可以与之共保天下,这才是真正的大宝。怎能专门以物为宝呢?”视贤才为大宝,充分显示了马皇后的卓见远识。她提出“愿得贤人共理天下”的建议,被朱元璋奉为至理名言。
朱元璋称帝后,多次提出要寻访皇后的宗族亲戚封官赏爵,马皇后坚决不同意。她主张用人当举贤而不能举亲。她还强调指出,帝王举贤授官,还是搞裙带关系,其后果截然两样。有明一代,外戚遵纪守法,没有出现汉、唐时期的外戚之患,这与马皇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
马皇后临终之时,情意深长而又言词殷切地对朱元璋说:“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难。”她从夫妻关系推及于君臣关系,从治家之道推及于治国之道,考虑得极为细致周到。马皇后留下这份忠告是有其重要缘由的。就在马皇后死的前两年,发生了丞相胡惟庸案,诛杀万余人,牵连者达3万余人。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使许多机灵人士辞官引退,开国谋臣刘伯温、朱升等人就是如此。对朱元璋的这种做法马皇后很不满意,她极力主张对下属不能过于苛刻,而要仁厚以待之。所以,她留下了“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难”的遗言。
马皇后有一句名言:“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又称国子监)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学生有多少,答曰:“数千人。”马皇后说道:“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但太学生虽有廪食(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明建国之初,社会残破,政府财政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将应天府学改为国子学(太学,又称国子监)。文武百官子弟及百姓通文墨的子女都可入学就读,每个学生发给生活费用。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一般人家,家有父母及妻子儿女,生活负担沉重,难以安心读书。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后,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太学生年纪大而未婚者,可从红仓取粮娶亲,政府还发给结婚聘礼钱。另外,所娶新娘每人发给新衣两套、每月给米2石。太学生家住远方,家有父母或父母亡而有叔父叔母者,每年安排回家探亲一次,探亲费用全从红仓中支出,每人还额外发给探亲衣一套。红仓制度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后期未变,是明代发展教育的重大措施,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明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归功于马皇后。
马皇后非常重视对宫廷子女妃嫔们的教育。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这些皇子公主的教育大都由马皇后亲自负责,特别是自己亲生的5个儿子,马皇后对他们管教极严。一次,皇子的老师李希颜因小孩顽皮不听话,用笔管戳伤了他的额角。小皇子哭着上父皇那里去告状,朱元璋大怒,马皇后急忙从旁劝解道:“李先生以圣人之道教训吾儿,有何过错?制锦的人受剪刀之伤,可以责怪其师傅吗?”朱元璋深感有理,不但没有惩处李希颜,反而提升他做了左春坊右赞善。马皇后还经常亲自给皇子、公主、王妃们讲述百姓疾苦的事例,教育他们勤俭发奋。
勤俭贤慈名垂青史
马皇后虽身居深宫,也从未改变勤俭本色。她常常劝勉丈夫:身处富贵,莫忘布衣。她常常告诫子孙,生长富贵,当知耕田种地的艰难。她自己则躬行节俭,言传身教,堪称一位德行高尚的贤妻良母。
平时,马皇后穿的是粗丝织的衣服,而且洗了再穿;穿了又洗。衣被破旧了舍不得更换。宫里每次缝制衣服,她把剩下的边边角角都拾起来,拼成被褥,供严冬御寒,织工治丝,她也不让丢掉一点乱丝败缕,而且要织工将那些坏乱的丝疙瘩织成次等的绢帛,赏赐给王妃、公主,并严肃地对她们说:“虽然是次等绢帛,在民间仍然难得,赐给你们,使你们知道蚕桑之不易。”
在饮食方面,马皇后从不特别讲究,平时一律粗茶淡饭。遇到旱年,她和宫妃们以素蔬为食,若是凶年,便吃麦饭野羹。她安排丈夫的生活,也同样以俭朴为原则。她认为不“忘本”,才能励精图治,帝王不但要自奉简素,还要提倡百姓节约储蓄,才不怕荒歉之年的突然到来。由于马皇后的影响和规劝,加上朱元璋也是布衣起家,使他能注意俭朴,明代开国之初,一切建筑设备都不许过分华丽,凡是雕饰之物,一律禁用。朱元璋还借用马皇后的话告诫臣下:“穿衣要思织女之勤劳,吃饭要念耕夫之劳苦。一切兴作都不得劳民伤财。”
马皇后还亲自带领公主王妃刺绣纺织。她常常告诫公主王妃,身为妇家,要勤于女工。她自己以身作则,常常缝补旧衣,制作新衣。虽处皇后之尊,她一直亲自操办主管丈夫的膳食,甚至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
马皇后与朱元璋忧乐与共30年,无论是在动乱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富贵为“天下母”的太平盛世,彼此始终情真谊灼。她不仅时刻留心政治,帮助丈夫治国安民,而且在生活上对朱元璋十分体贴关心,每日穿衣吃饭,她都亲自侍奉。遇到丈夫心情不畅时,她总是问长问短,细语相慰。朱元璋对她尊重信任,充满深情。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恸哭不已,命令设立普度大斋,亲自烧香祭悼,从此再也没有册立皇后。
作为母亲,马皇后对子女以严为爱,她常常教育子女戒骄戒纵。特别是太子朱标,要求他仁慈友爱,以便将来做一名开明君主。以严为爱,是马皇后对待子女的原则,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等人,马皇后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朱元璋还将兄子朱文正、姊子李文忠及定远孤儿沐英收为养子,马皇后亦将他们视为亲生儿子。后来马皇后病逝,已被封为西平侯、升任大将军的沐英来到灵前,哭至呕血,悲恸欲绝,可见他对义母的感情之深。
作为“国母”,马皇后时刻关心民间疾苦。公元1372年,发生严重春旱,秧苗不能入土,百姓忧心如焚。马皇后为此焦急万分,命妃嫔公主同她一道改吃麦饭蔬菜,告诫后宫节约衣食,准备迎度荒年。一天夜里,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她亲自上朝庆贺,并高兴地对朱元璋说:“妾事陛下20年,知陛下念虑之间全是爱民之心。”朱元璋也感动地说:“皇后能同心忧勤,真是天下百姓的洪福啊!”
公元1382年秋,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病重期间,她自知难以痊愈,怕因此连累医生,坚决不肯服药。临终嘱咐朱元璋:“愿陛下求贤纳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臣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言毕溘然长逝。朱元璋放声恸哭,文武百官无不垂泪,连边陲龙州(今四川江由)百粤也上表悼唁。九月,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仪式,将马皇后葬于孝陵(今南京明孝陵),赠谥号为“孝慧皇后”。
公元1403年,成祖朱棣即位,给马皇后上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公元1538年,嘉靖皇帝又追赠马皇后尊谥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氏明太祖朱元璋淑妃
姓名:李氏
生卒年:?~1384年
籍贯:寿州(今安徽省寿县)
婚配:明太祖朱元璋
封号:淑妃
封妃时间:公元1368年
李氏,出身将门,为广武卫指挥李杰之女,她生性温顺、贤淑,处事宽厚、大度。
公元1368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布衣之士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市)登基称帝,是为明太祖。在此之前,朱元璋战将李杰死于北伐,留下女儿李氏。朱元璋称帝,遂召李杰遗孤李氏入宫,并对其恩爱有加。
公元1382年,马皇后患病,不久去世。此时后宫之事,暂由李氏掌管。太祖朱元璋正式册封李氏为淑妃,位比皇后,总摄六宫之事。她是太祖后宫的第二任掌权者。
此时,太祖朱元璋借鉴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大胆改革旧制,由地方到中央、自上而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国务政事十分繁重。李淑妃为减轻太祖的负担,经常没日没夜勤于内治,从而把六宫治理得井井有序。她常以马皇后为榜样,身体力行,勤俭节约,带头遵规守纪、贞洁朴实,不脂粉打扮、不穿华丽衣着,所用之物多为破旧,所穿衣服也都像马皇后那样,穿了再穿,洗了又洗,总是舍不得扔掉。她对太祖
小说推荐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全集【精校版】作者:李雪慧等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
- 最新章:第397章
-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全纪录
-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全纪录》作者:华浊水第1节:殷纣王独宠妲己之谜纣王,又称帝纣,子姓,帝乙少子。纣才思敏捷,武力超凡。但纣好酒淫乐,信宠妲己,重刑无辜,偏用奸臣,百姓离心。在牧野败于周武王,自焚而亡。殷商亡。妲己是有苏氏的女儿、殷纣王的妃子,嬖幸于纣王。她墨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黛,眼若
- 最新章:第140章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笑林大全
- (古代卷)前言幽默类巧言类荒诞类滑稽类机敏类诙谐类世情类嘲讽类夸张类影射类短小精悍特别合适在手机上看中国笑林前言“笑话,故名思义,就是能引人发笑的故事或谈话。在我国,笑话出现得很早。先秦的经书、子书、史书,例如《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典籍中,都有不少笑话保存下来。早期的笑
- 最新章:第99章
-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 走进黄埔军校的风云岁月: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作者:陈宇 中国黄埔军校 第一部分 中国黄埔军校序 章黄埔军校总览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最初在广州黄埔,军校因地而得名 黄埔军校,聚集了当时全国军界、政界的各路贤达,社会名流
- 最新章:第152章
-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
- (一 大江东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三国。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说起赤壁之战,我们就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 最新章:第119章
- 中国盗墓传奇
- 作者:岳南僵尸复活(1)僵尸复活(2)僵尸复活(3)僵尸复活(4)僵尸复活(5)僵尸复活(6)坟包突起人世间(1)坟包突起人世间(2)坟包突起人世间(3)令人惊叹的地下宝库(1)令人惊叹的地下宝库(2)盗贼如狐(1)盗贼如狐(2)盗贼如狐(3)盗贼如狐(4)伍子胥掘墓鞭尸(1)伍子胥掘墓鞭尸(2)伍
- 最新章:第28章
- 中国炮兵传奇
- 《中国炮兵传奇 作者:孙晓 火炮,在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斯大林称其为“战争之神 拿破仑认为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 由于中国最先发明了火药,所以便成了最早拥有火炮的国家 遗憾的是,火药没有使中国的封建制度发生变革,倒是明代以后,火药传入欧洲“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为资本主义的到
- 最新章:第76章
- 中国空军传奇
- 作品:中国空军传奇 作者:杨震 孙晓 左东 内容简介 在那个难苦的年月里,红色政权不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自己制造飞机,可是就像《游击队员之歌》里唱得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飞机也可以从敌人手里夺得,并且将敌人培养的飞行员,教育成为英雄的红军战士 正文 第一章 带翅膀的怪物降落在苏区的河滩上。
- 最新章:第7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