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戚、宦官。由于奏章很多,呼声很高,武宗迫不得已,假装命令下面商议。刘健十分失望,再次请求退休回家养老,李东阳、谢迁也跟着提出退休,武宗没有办法,只得按刘健等的意见处理朝政。
刘健等人眼看武宗被宦官诱惑,沉迷享乐,不理朝政,于是决心铲除“八党”,朝中大臣纷纷响应。刘瑾等人非常害怕,于是哭着向武宗求救。武宗听了他们的哭诉,非常恼怒,于是下令将部分反对宦官很积极的官员下狱。“八党”不仅没有除掉,刘瑾还被任命为司礼监,大权在握。在努力没有结果的情形下,失望的刘健、谢迁再次请求退休回家,这次武宗批准了。于是刘健告老还乡。
刘健回家后,刘瑾等人更加嚣张,增设特务机构,四处活动,镇压异己,排斥忠臣,引进私党,大肆掠夺农民土地,导致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江西等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退休在家养老的刘健痛心疾首,却毫无办法。而刘瑾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想陷害刘健。在他退休的第二年(1509年)三月,刘瑾等人诬陷五十三人为奸党,榜示朝堂,而刘健位列第一。1510年,刘健被削职为民,并夺去一切封号。同年,刘瑾被另一个宦官张永杀掉,刘健官复原职。刘瑾被杀后,武宗仍然宠幸宦官张永等人,数次南下巡游,沿途不断骚扰人民。刘健听说后,气得吃不下饭,连连叹息说:“我辜负了先帝的重托啊!”
1522年,武宗驾崩,朱厚熜即位,就是明世宗嘉靖帝。他专门派人来慰问刘健,把他比做司马光、文彦博,并大加赏赐。这年刘健年满九十,嘉靖帝下诏命令大臣专门到刘健家里送上束帛、饩羊、上尊等,并封他的孙子刘成学为中书舍人。
嘉靖五年(1526年)刘健老死,时年94岁。刘健死后,留下数千言的奏章,奉劝皇帝正身勤学,亲近贤才,远离奸佞。嘉靖帝看了,十分感动。于是再次赏赐刘健家人,并赠刘健太师,谥文靖。
刘健前后辅佐四帝,忠于职守,呕心沥血,所以《明史》说他:“其事业光明俊伟,明世辅臣鲜有比者”,对他评价很高。
栋梁之才杨廷和
杨廷和像杨廷和(1458~1529),明朝内阁大学士,字介夫,四川新都人。他少年得志,十二岁就考中举人,一时名扬天下。宪宗成化十四年,十九岁的杨廷和又考中进士,成为成化年间最年轻的进士。
弘治二年(1489年)杨廷和进翰林院为修撰。因为参与纂修《宪宗实录》,升为侍读,侍奉皇太子讲读。后来又参与编撰《会典》,破格提拔为左春坊大学士。正德二年(1507年)由詹事入东阁,专门负责诰敕。由于得罪宦官刘瑾,降为南京吏部左侍郎。五月升迁为南京户部尚书。三个月后回到京城,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正德三年(1508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头衔。正德四年(1509年)加光禄大夫、柱国,不久又升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当时大宦官刘瑾掌管司礼监,大树朋党,排斥异己,侵占民田,诛杀无辜。杨廷和与李东阳虽然是内阁大学士,也无可奈何,只能巧妙地与他周旋。后来,安化王寘鐇以诛刘瑾为名谋反。杨廷和用计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另一个宦官张永告刘瑾谋反,武宗杀掉刘瑾。杨廷和由于平叛有功,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正德四年(1509年)河北爆发了刘六、刘七起义,杨廷和镇压了农民起义,因功特加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升为内阁首辅。杨廷和执政期间,武宗很少上朝,经常在大同、宣府、延绥等地游玩,根本不过问政事。杨廷和屡次进谏劝说,武宗一点也听不进去。杨廷和无能为力,只好申请退休,但是武宗也不批准。
1521年,荒淫的武宗死去。由于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嫡生兄弟,于是有的宦官想趁机弄权。谷大用、张永到内阁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并以皇太后的命令,要求内阁学士们选定继承人。杨廷和拿出《皇明祖训》对他们说:“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他的话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于是,宦官进去将他们的意见报告给皇太后。宦官很快就拿着皇上遗诏及太后懿旨出来,宣读给群臣,跟杨廷和所要求的一样。于是,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使政权平安地完成了过渡,没有发生动荡。
世宗即位后,想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帝。而杨廷和等则坚持认为,继统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朱祐樘)为皇考,生父只能为皇叔考。世宗十分不满,数次让大臣讨论,杨廷和等始终不肯让步,世宗十分生气。后来,中下级官吏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为了个人仕途,迎合世宗心意,上疏说当继统,不继嗣,应该尊兴献王为帝。
世宗派司礼太监把他们的意见拿给杨廷和看,说他们的意见没有违背祖训,合于古礼,应该按他们说的办。并在文华殿召见杨廷和等人,令尊父母为帝、后。杨廷和仍然坚决不同意,群臣也支持杨廷和。然而,决心已定的世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宣称要加称兴献帝、后为“皇”。杨廷和再次请求辞职,朝廷大臣反对者百余人。世宗不得已,只好在嘉靖元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虽然如此,但是世宗对杨廷和怀恨在心。
随着君臣关系不断恶化,君臣之间已经没有办法合作。杨廷和于是多次请求退休。嘉靖三年(1525年)正月,世宗允许杨廷和退休。但却批评他因为意见不和就辞职,不是做大臣的所为。许多大臣上书请皇上挽留杨廷和,嘉靖帝不加理会。杨廷和离开内阁不久,世宗就让大臣们商议称孝宗为“皇伯考”。于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率群臣伏阙哭争,结果180人遭到杖责,杨慎发配云南,永不起用。接着,王邦奇诬陷杨廷和及其次子兵部主事杨惇、婿金承勋、乡人侍读叶桂章等互为朋党,把他们都抓了起来。后来由于没有罪证,又放了出来。嘉靖七年(1529年),《明伦大典》编成,世宗下诏宣布在大礼议中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为罪臣,共逮捕了134人,退休在家的杨廷和也被削职为民。
嘉靖八年(1530年)六月,杨廷和死,时年71岁。
杨廷和执掌朝政期间,革除弊政,减轻漕粮和赋税,取消团练,重整边兵,遣返宫女乐人,释放无辜囚徒,裁减冗兵冗员,诛杀奸宦头子,使朝野为之一新。他还捐资为家乡筑堰开渠、维修城墙、重培宝光寺等,做了许多好事、善事。他死后不久,有一次嘉靖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储存了多少粮食?”李时回答说:“能够用几十年呢。都是当初陛下下诏裁革冗员以后积累的。”嘉靖帝听了以后感慨地说:“这都是杨廷和的功劳啊!”
隆庆年初,穆宗为杨廷和平反昭雪,追复旧官,并赠太保,谥文忠。
屡遭弹劾的张璁(1)
张璁(1475~1539),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秉用,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张璁年轻的时候参加乡试,结果考了七次没有考中。正德十六年(1506年)考中进士,当时他已经47岁了。
张璁考中进士的当年,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没有亲生儿子,也没有亲生兄弟,于是由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位,就是世宗嘉靖皇帝。嘉靖帝登基后,想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结果遭到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的坚决反对,嘉靖三次让大臣议论这件事情三次都被否决,双方关系十分紧张。当时张璁只是个中下级官员,但他却认准了机会,于是上疏支持嘉靖帝,并从历史中给嘉靖帝寻找根据。嘉靖帝正愁得一筹莫展,看见张璁的奏疏自然十分高兴。于是急忙把他的奏章交给朝臣商议。大臣们看了张璁的奏章,十分惊异,群起而攻之。这时候嘉靖帝的母亲献王妃到达通州,离北京很近,但是听说名号没有定好时,王妃不肯进京。嘉靖帝听说后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于是打算退位,还回去做自己的藩王。张璁于是写了《大礼或问》给嘉靖,皇帝拿着他的文章去批驳大臣,他们竟然驳不倒,只好同意尊孝宗为“皇考”,而尊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为“本生父兴献帝”。
但是世宗仍不满足,仍然想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嘉靖三年(1525年)正月,嘉靖帝再次命令礼部讨论这个问题,结果依然遭到拒绝。张璁听说后,再次给嘉靖上疏,支持他的想法。与此同时,另外一个?
小说推荐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明朝十六帝
-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第2节: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第5节:庆功楼前不离主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第
- 最新章:第40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 作者:清秋子能注意到我这篇文字的人,我想,大概都是喜欢或曾经喜欢读书的人。以我的经验,凡是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过经邦济世的宏图大志、有过心雄万夫的快意狂想。读书,乃是为了两个字“向上。不过,乐于读书的人,一辈子能有多大出息?不是说“人生识字糊涂始”么?不是说“寻章摘句老雕虫”么?这样
- 最新章: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