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枭龙传》第112章


“混账!退下!”史思义被这一脚踢的五脏六腑义阵翻腾,却听见李光弼大喝一声,狠狠的斥责着唐军军卒。
“是!将军!”唐军军卒不知李光弼为何骂自己,不敢再对史思义行拳脚,低着头涨红着脸退了下去。
史思义好半天才将心思稳定下来,却在这时,又听李光弼道:“你们都给我退了下去,本将军与史大人有要事相商……”
第150章 李光弼出山【4】
一会儿的工夫,厅堂内只剩下李光弼和史思义二人。四周一片安静,只听得火烛芯被燃烧时,发出的“滋滋”之音。
史思义更是一脸迷茫,怔怔的看着李光弼,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光弼又左右将史思义打量了一番,点了点头,缓步走到史思义身后将捆绑在在他手腕的绳索慢慢解了开来,口中说道:“史将军,让你受苦了!来,来,来,赶快请起,请起。都是那些士卒,瞎了双眼,让史将军受此侮辱。将军莫怪,待老夫查了清楚,一定严厉责罚这些军士,哈哈……”
史思义抬头看着李光弼,还是一脸迷糊。待他被李光弼扶起坐在椅子之上之时,依然感觉自己身处梦境一般。
“大……大……人,您这……这……是……”史思义被百般殴打,万念俱灭之时,却能平心应对。但面对李光弼的这一番怀柔之意,却顿时心神不宁,手脚慌乱起来。
李光弼呵呵一笑,道:〃老夫久闻史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将军是聪明人,想必知道跟着安禄山一条路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吧。这个厅堂之内,只是你我二人,老夫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如今却是朝廷用人之际,若是将军能识得大体,有弃暗投明之意,老夫旦保将军不但无性命之忧,而且官职不变仍在老夫麾下效力,如何?〃
史思义几乎有些不信自己的耳朵。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已是唐军阶下囚,面前的李光弼若要取了自己的性命,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但是李光弼没有一句要挟之意,而是以理据之,让自己弃暗投明,重新做人。他顿时感觉到一股莫大的暖流在身上流淌开来。
史思义思忖片刻,结结巴巴的说道:“我史思义已是朝廷的罪人……但将军不但不弃反而厚礼相待。不瞒将军,史思义早就不想助纣为虐了,只是迫于家兄的逼迫才跟随安禄山走上歧途。如今大将军给我史思义一条活路,我史思义焉有不从之理?”
史思义话语言罢,忙起身朝着李光弼先行一礼,然后跪倒在地,说道:“将军在上,从今日起,我史思义身家性命全凭将军做主。若有异心,天打雷劈,不得善终!”
李光弼被史思义突如其来的一番言辞弄的先是一愣,而后立刻明白过来。他心里没想到事情进展的会如此顺利,当下猛走两步到了史思义的近前,伸手搀起跪倒在地上的史思义笑道:“将军言重了,言重了。你我都是为皇上,为天下的黎民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才汇聚于此。从今日起,你我二人同心同德为早日将反贼平息,献一膀子力气……”
李光弼说罢,将手紧紧的与史思义的双手握在一起……
李光弼得史思义如此良将,心中万般欢喜。史思义能得李光弼赏识,讨得一条性命也是倍感欣慰。
两人渐谈感情渐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待吃过晚饭。两人正在扯着闲话,忽然见厅堂外一军卒飞奔进厅堂内来,跪倒在地,口中报道:“禀李将军,刚刚探骑来报,贼首史思明率大队人马在离常山三十里外扎营,估计明早便会抵达常山城下。”
李光弼听罢探报,轻“噢”了一声,方才还满面的笑容顿时消融开来。他将双手背在身后,在房间踱了半晌方步,猛然冲门外高声喊道:“传我将令,所有军士紧急待命,不得有误!”
门外军卒得令而去,李光弼转头回到屋内又是一阵长叹道:“哎,不想这贼军行事也如此之快,短短半日,已经兵临常山城下。”
他这话一半是故意说与史思义听得,另一半却是由心而发,庆幸自己幸亏快了一步,若是再有半日耽搁,后果便是不可设想了。
史思义听罢李光弼所言,微微思忖道:“李大人待我不薄,再说现在领兵之人却是与我有深仇之恨得史思明,于情于理我都得在此时表现一番。一则为日后铺好路子,让李大人对我另眼相看;二则还能借此好机会,一讨多年来我这内心的积郁。”
史思义想罢,起身到李光弼身边,道:“大人何须被此事烦扰,下官倒是有些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噢!”李光弼假意一阵惊喜,说道:“哈哈,史将军但有话语尽管讲来,若能依将军之计打退敌兵,自然是大功一件。”
史思义听罢,心中一喜,缓缓说道:“既然大人如此说来,小人就斗胆讲了。若是有不周之处还望大人多多海涵。我自随史思明来到常山,算来已经有五月有余。常山城地形易守难攻。现下,普天之下,反击贼军火焰四起。安禄山虽然在洛阳称帝,但现在他手下军马便是扑灭反他得势力已是捉襟见肘,更无兵马四处征调。故而常山虽是要冲,明日史思明能带两万兵马来夺常山已是极限。我军只要能待城固守,以长弓击之,待敌攻之不下,疲惫之时,我军再出其不意掩杀而出,定能夺得胜利!”
史思义话语落罢,李光弼早将眼睛眯在一处,满脸都是笑容。史思义能想到得计策,李光弼焉能想不出来。他之所以在史思义话后笑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史思义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真心反了安禄山归顺了唐朝,若他不是真心不会拿出如此有见地得计策出来,须知领兵带军得乃是他得兄弟史思明;二则,从史思义这几句话中,句句字字都与李光弼不谋而合。他也暗自称赞史思义果然如同外人所说,乃是一员有谋得将帅之才,可为他李光弼日后大展鸿图助得一臂之力。
李光弼又故意思忖片刻,道:“思义啊,老夫仔细斟酌过了,乃是觉得你这计策虽然看似古板,但实则为最有效击败敌军之良策。老夫决定,明日将常山城所有兵马交于你来调度,咱们两人一起携手击退叛军,你可有信心!”
史思义听罢李光弼的话,又是一阵感激涕零。当即又起身,猛然间双膝跪地,目中含泪道:“我史思义何德何能能得到将军如此信任,明日若我史思义不尽全力破贼,当提头来见!”
第151 李光弼出山【5】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光弼和史思义登上常山城头。
待俩人巡视完地形,李光弼道:“思义啊,你有何打算,现在可以说说了。”
史思义对李光弼行了一礼,笑道:“禀大将军,卑职心中却是早有计较。本来此计策是用来对付唐军的。不想,前番还未用的上,常山团练便瞬时溃散了。”
李光弼哈哈大笑,轻抚须髯,道:“看来果然是天佑大唐,此计策未用在我唐军身上,却要用在这叛军身上了。好, 好,好。你尽管说来,让老夫也听听却是何等计谋。”
史思义点了点头,指着常山城外,说道:“将军请看,常山城,墙高城后,且地势南低北高,易守难攻。再加上常山城外,护城河又宽又深,敌军若来攻城,自是首尾不能兼顾。我军只须派出大队弓箭手在城墙上以逸待劳即可。待敌军三五阵攻击不下,疲惫之时,我骑兵从城侧边悄悄潜出,然后再趁机掩杀过去。如此便是不胜,也能让敌军魂飞魄散,占尽先机。”
李光弼听罢,又仔细看了看常山周围地势,微微思忖片刻。然后哈哈笑道:“好,好啊。思义啊,你这以逸待劳的计策倒是好计。如此,我便现令你带领三千精骑兵,出西城在山谷中潜伏下来,待令一出,猛然袭击敌军,如何?”
史思义听罢,先是一愣,而后却是明白了李光弼的用意,“李光弼派自己出城,却还是要考验自己归顺唐朝的决心。名义上这支骑兵归史思义指挥,其实背后还是听从李光弼为史思义配备的偏将的命令的。”
想罢,史思义道:“卑职得令!”然后迈步下了城楼,点齐兵卒出西门而去。
李光弼见史思义离了远去,心中暗道:“孺子可教,竟然三番两次与老夫想到一处了。若是真能为我所用,真是善莫大焉啊。”
正在他想事情的当口,忽听身后有声音传来,“禀大将军,前方探马来报,贼军主力离常山城不足十里之路了,望大帅定夺。”
“哦”李光弼忙举目朝远方望了过去,只见远处天边,似乎却是有漫天的灰尘在涌动一般。他轻叹一声道:“知道了,你且退下去,告诉章校尉,领军备战,不得有误!”
“是!”士卒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当日照三杆之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