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证》第10章


立安惊奇地问,“大师怎么知道?”
住持大师仍是微微一笑,“一代宗师哪有用扁担教训弟子的。”
住持大师洞察至微,黄野平肃然起敬,“大师过奖了,我一个挖煤的哪敢称什么宗师,小侄能投在空谷寺门下是小侄的荣幸!”
住持大师连声道,“惭愧,惭愧。一个千年门派沦落到要借人家的弟子出战,老衲惭愧之至啊。老衲今夜前来,一来登门谢罪,二来登门相请,请二位择吉日上空谷寺,老衲有要事相托。”
立安担心说,“不会真的要我剃度遁入空门吧?大师,我可是凡夫俗子,慧根太浅成不了正果的。”
大师说,“杨少英雄放心,出家人绝不强人所难。此事事关空谷派武功的传承,寺里除我和知客僧外,无他人知晓。”
住持大师说到这,黄野平马上把话接过去,“大师吩咐,杨某人和小侄随时听候差遣。”
住持大师慈眉善目看着黄野平,“杨施主蓄须明志,志在高远,非池中之物,乃潜龙也。”
黄野平苦笑,“我只是一只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住持大师轻轻摇摇头,“杨施主此言差矣,你只不过是潜龙勿用罢了。”
“潜龙勿用?”黄野平问道。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潜龙也。”
“恕弟子愚昧,大师可否为弟子指点迷津?”
“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较隐匿的人士,不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不追求功名利禄,不因外界的毁誉而烦恼,按照自己心中的信念行之。象杨施主这样的潜龙,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
黄野平想起韩德“暂避风头,等候指令”的指示,躬身施礼道:“大师教诲令弟子茅塞顿开。”
住持大师慌忙还礼,“凭杨施主的才华,本应是飞龙在天,无奈何潜伏此山中,应有难言之隐。你我相见恨晚,这里说话不方便,请杨施主师徒移步空谷寺再叙,不知尊意如何?”
第十三章 敬亭归宗
更新时间201071 23:01:29 字数:2869
第十三章敬亭归宗
“能瞻宝刹,乃杨某人与小侄之幸,如此模样前来拜山实在不恭,容我等沐浴更衣后再来拜会如何?”
住持大师微微颌首,“杨施主行事庄严,如此甚好,明日卯时,老衲山门恭候二位。”
立安说,“明日卯时?天刚刚亮,其实就是今天晚上啊?”
黄野平说,“听过张良与黄石公的典故吗?”
住持大师会意一笑。
住持大师和知客僧告辞后,叔侄二人沐浴更衣。黄野平掏出怀表看看,刚过十二点,正子时,两人悄无声息出了工棚。
这是一个凉爽的秋夜,月朗星稀,满山的松柏被月色剪成美丽的倩影,秋虫在草丛呢喃。
远远望见空谷寺飞檐反宇沐浴在银色月华中,庄严肃穆。
临近山门,传来三声悠长的钟声,在茫茫月色中向寥廓宇宙飘渺而去,三更了!
时辰尚早,黄野平师徒整理衣服,静静地站在空谷寺的台阶下。
千年古刹空谷寺山门第一次在月色中大开。
住持亲迎到山门外,黄野平叔侄快步上前躬身施礼,“深夜造访,打扰大师清修了。”
住持大师道,“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二位怕是一夜未眠吧?”
立安说,“回大师的话,我确实兴奋得睡不着。师父提到当年张良见黄石公的典故,我就预感到空谷寺一行必有奇遇。”
知客僧很欣赏地赞道,“孺子可教也!”
师徒二人随住持大师到大雄宝殿礼佛后,进入方丈(住持所住地方称方丈,故住持又称方丈),宾主落座,小沙弥上茶后退出。
住持大师吩咐知客僧,“你把平日所学演练一番,请杨施主指点。”
黄野平连忙起身称“不敢当”。
知客僧朝黄野平一抱拳,“现丑了。”
立安印象中知客僧只是个负责办武校的文职干部,没想到还会两下子,饶有兴趣看知客僧如何演练。
只见知客僧刚拉开架势就飞起右腿,落地后左腿一个扫堂腿,随即展开连环腿攻势。
立安心里纳闷,“招招攻势凌厉,武功绝非花拳绣腿,可知客僧明显功力太浅,领悟不深,练得很生硬,没把其精妙处演绎出来,这知客僧的师傅是怎么教武功的?”
黄野平乍一看更是莫名惊诧:这功夫似曾相识!
黄门功夫家学深厚,黄野平又注意博采众家之长,尤其在部队时很多门派的武学多有涉猎,谈不上样样精通,却也略知一二,而知客僧演练的拳脚,他似曾相识,却排不出个名堂。
立安也看出点名堂,轻声问黄野平:“师父,这是什么功夫?怎么和黄门功夫相似,特别是腿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
黄野平没有回答,神情越来越凝重:这功夫和黄门功夫绝对是有渊源的!
知客僧满头大汗脚踢拳打一番,最后身子往后仰,莫名其妙躺在地上,近乎滑稽地用双腿夹住柱子,气喘吁吁收功,“请杨大侠指点。”
黄野平从座位上站起,一声不吭走到中间,突然一个后空翻,在空中转体360度一个侧空翻,双腿夹住一个柱子,人好像钉在半空中。
知客僧惊叫道“板桥飞燕!”
持成稳重的住持大师也颤声道,“杨施主会空谷派武功?”
黄野平从半空中落地,神情激动,“空谷寺是千年古刹,难道我家祖传的功夫源自空谷派?”
住持大师道,“善哉、善哉!空谷寺有一敬亭别院,是历代高僧大德隐居修身之处,也保存了历代弟子谱系,杨施主去那里也许能解开心中的疑惑。”
“敬亭别院?”黄野平大惊,“李白有诗一首题为《独坐敬亭山》,不知可是‘敬亭’二字?”
“正是!”
“敢问大师法号?”
“老衲法号亭云,是空谷门亭字辈弟子。凡源自空谷门的,不论是空谷派还是空谷寺弟子,辈分都是按《独坐敬亭山》一诗排列。”
黄野平问,“是轮回排序吗?”
住持大师道:“是轮回排序,现在已是第三个轮回了。”
“如此说来,认祖归宗,我应是空谷门弟子!”黄野平激动地说,“我是亭字辈弟子,家父也是我师父乃敬字辈弟子。我们的辈分就是按《独坐敬亭山》一诗排列。”
“师伯在上,请受师侄一拜!”立安扑通一下跪倒在住持大师面前。
住持大师双手扶起他,“贤侄请起。善哉!善哉!缘分啊!空谷派借来的弟子原来真是缘自一脉啊。”
知客僧说,“惭愧啊,惭愧啊!都说南岳山的菩萨显远不显近,空谷派武功祖山凋零,幸得在外大放光彩。”
“师兄,这是怎么一段因缘?”黄野平也很自然地改口了。
“师弟师侄请随我来。”住持大师和知客僧领着黄野平叔侄出了空谷寺,往后山走去。
东方破晓,朝霞满天!
一行四人先是顺着青石小路拾阶而上,渐渐地就没了路,在山间茅草中穿行,约摸走了个把时辰,来到一个山洞前。
知客僧点燃一个火把,立安一边整理被树枝茅草挂乱的衣服,一边小声问道:“到了?”
住持大师微微一笑,“说近也就快到了,说远就远得很呢!进洞吧。”
立安一头雾水,到了这种神秘而神圣的地方,他知道不能多问,看看师父,黄野平虔诚如一个朝圣者。
曲径通幽,洞中岔道极多,而且回过头来就找不到来时路,没人领路,估计一辈子也转不出山洞,立安明白了住持大师话中的禅机了。
转了约摸半个时辰,看到阳光透进。出得洞来,仰望天空: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慢慢地越飘越远,一座孤峰屹立眼前,峰上隐约可见一个巨大香炉,在阳光照耀下紫气蒸腾。
立安诗兴大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诵毕问道,“师伯,难道这才是李白所描写的敬亭山吗?”
住持大师回答:“李白所描写的敬亭山在古宣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宣城县,但此地与李白有缘。唐天宝十四年冬,即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李白其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李白有诗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就是今天的贵州。空谷派开山祖师仰慕太白仙风,看到了这么个与诗境神似的地方,就把此山起名为敬亭山,把山上的一个洞起名敬亭洞,在洞中修炼,后来出家。追根溯源,先有空谷派后有空谷寺,千年来空谷派武功只传空谷寺僧人。”
“既然只传僧人,那哪来的空谷寺俗家弟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