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玉学弈》第16章


这个了解的确是已经够专业的了,因为慕容世家有那么多书,而且这些书宁玉都看过了。可是,对于白族的历史,宁玉的了解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之前,他就一无所知了。其实,相传早在汉代的时候,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曾建立过一个白国,其国王就是现今大理白族的先民,其治所在红岩。
宁玉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苍山雪人峰。这雪人峰是大理苍山十九峰之一,位于大理西北,应乐峰、兰峰之间,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站在雪人峰上,前可观碧波荡漾的洱海,南可瞰雄奇的大理三塔。他现在所处的地方,名叫白王洞,也叫白王冢。白王洞位于苍山雪人峰麓中部,右有隐仙溪,左为白石溪。这雪人峰麓的白王洞传说就是白国国王的陵墓。两层平台之间有阶道上下,都是人工所为。在第一层平台的东部中间有一条直通平台的坡形通道,俗称神道。神道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个人工堆砌的山丘,俗名“金锣”、“玉鼓”。在第二层平台西部缓坡上,东西向用砖筑造了一个拱门洞,内有耳室,甬道,即俗称的白王洞。第二层平台的西北角有一大型的建筑物,遗存一长排古墙,还遗有大量绿釉红砖和有字的瓦片,瓦上的字体和南诏太和城、羊苴咩城上找到的有字瓦字体相似。后来经过史家的考证,确认其是明汝南王朱有勋的王妃白族丁氏女的墓。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这里不复往日的雄伟,树苍苍,水茫茫,英雄恨,古今泪,功名不久长,白王洞的洞门也早因山体滑坡被泥沙堵塞,无法进入了。
就在宁玉四下打量的时候,忽然仿佛看到山崖边的草丛里有金光闪耀。他凑了上去,金光消失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鬼使神差地扶着石壁钻进了山洞,看到周围的墙壁上都雕刻着精妙的图文,画的都是南诏大理的历史和传说。宁玉不觉想起了曾经在慕容世家看见过的《南诏图传》。相传《南诏图传》作于南诏中兴二年,也被叫做《南诏中兴二年画卷》,非常长,由“图”和“传”两个部分组成。“图”用连环的绘画展现了观音幻化、南诏国立等“南诏国史”,全卷纸本设色,线描彩绘。而“传”则用文字进行解说。
再往里走,他看到了很多佛陀雕塑,洞内光线不足,越来越昏暗,他看得不是十分清楚,但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那些雕像都是一些八大明王、观音诸像、多闻天王、大黑天神、阿盎白等。这里是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八大明王,那里是昂首展翅于莲花座上的金翅鸟,大理民间称为“金鸡”,据说就是印度人所说的天龙八部之“迦楼罗”。还有面容清瘦的高僧像,当地人称为“愁面观音”。另外还有那铜胎鎏金的观音,看着像是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崇拜的观音造像。宁玉仔细看那观音像,发现这观音像和普通寻常所见的观音像有很大的不同。但见那造像额头方阔,中间有毫毛,两眉相连,高颧骨,低鼻梁,嘴颊消瘦,发髻高耸,髻中央安住阿弥陀佛,颀长纤细,宽肩细腰,手结密宗手印,不像一般观音都是女子形象,这个观音,怎么看怎么像男人。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场所,幸好随身有火折子,宁玉点亮了之后,才勉强可以看到这里的布局,那真是富丽堂皇啊。这是一个殿堂式的布局,有一群雕塑,一个庄严的男子头戴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王冠——金刚宝塔莲花冠,在中央坐于龙椅之上。左右两侧各坐一人,两侧侍立5人,手拿兵器或法器,还有一个持曲柄伞的僧人。表现的是朝廷议政的场面。角落里还放着十几个大柜子,里面放的似乎都是古代的经卷。
宁玉心想:这白王洞的正门虽然堵塞,却原来还可以从这里进入。不知什么原因,历朝历代,这么多盗墓的,居然没有一个发现这条秘道,这才让如此精妙的南诏大理遗址保留了下来,这密道也不是很难找啊,而且洞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封堵遮蔽物,这都没被发现,真是奇迹,莫非真是白王在天之灵保佑不成。这些雕塑、壁画的精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雕刻手法看也不像是汉代的,看来这里不只是白国王陵,南诏大理国又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极有可能这里就是只存在于传说中,从未被人揭开神秘面纱的大理地下之城,南诏大理王陵。
第十三章 天龙棋局,巫医娘娘
更新时间:201243 17:48:02 字数:3686
突然,那引宁玉进入的亮光又在前面忽隐忽现了,他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近了,他看清了前面居然是一个长发的少女,手里烛龙衔光。他慌忙熄灭了自己手中的火折子,跟着少女来到了一个石门前,少女按动机关,走了进去,宁玉不敢上前,躲在一个石像后偷偷探出头去。等那少女出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一块闪着白光的玉璧,她从原路退了出去,离开了山洞。
等那少女走后,宁玉忍不住好奇,重又点起火折子,走到那石门前,依样画葫芦,按动机关,打开了石门,天啊,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玉器和金银饰品,无数夜明珠在黑暗里闪烁耀眼的光芒。宁玉的面前是一尊肃穆的金佛像。素闻南诏有敬金佛像于石洞的宗教习俗,看来是真的。佛像前的案桌上放着一个银质的匣子,匣子已经被打开了,可能那少女取走的玉璧,原先就放在这个匣子里,宁玉不由自主地凑上前去细看,里面还有一个金光灿灿的小瓶子。宁玉曾经看过唐樊绰的《云南志》,里面提到过:“蒙舍及诸乌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唯收两耳,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其余家或铜瓶铁瓶盛耳藏之也。”看来这确是供奉金瓶银函的王陵无疑了。曾有学者提出南诏有敬金佛像于石洞的习俗,那就也有将祖先王族的火葬金瓶银函收藏于苍山岩洞的可能,可是多年来却从未有人证明这一点,原来却是藏在这白王洞中,如果这些珍贵的文物有朝一日重见天日的话,必定会轰动天下的。
可惜,这些不是宁玉感兴趣的东西,真正让他又惊又喜的是,佛像旁边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局棋谱,一局精妙绝伦见所未见的棋谱,标题写的是:“天龙局”。
宁玉顿时被棋谱吸引注了,忘记了脚下高低不平的路,迷迷糊糊中,他的脚缓缓向前跨出了一步,就是这一步,他进入了魔界。宁玉见到陈瑶的那次,其实也是进入了魔界,因为他是那样地与众不同,他是打开三界的第三把钥匙。但是由于他内力有限,所以他暂时不能自由出入魔界,一旦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颗内丹,进出魔界就会比现在容易得多。今天,宁玉的内力还没有恢复,他能进入魔界是因为一个法力高强者的召唤,他叫无名。
人们叫他无名大师,不是因为他的名字叫无名,而是因为他真的没有名字。他认为,取了名字,就是着了色相,所以,还是不要名字的好。
宁玉面前站着一位老者,一个年长的僧人,一袭僧袍,长长地拖到地上,手中一串念珠,他就是无名,他的身后是一个寺院,寺院的匾额上有这样三个字“崇圣寺”。
这崇圣寺原本坐落在大理西城,为南诏国后期,第10代王劝丰右时所建。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据《南诏野史》、《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崇圣寺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洪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它还是皇家的寺院,好几位大理国皇帝逊位后,在此参佛清修。宁玉知道,眼前所见的崇圣寺,并不是现在新建的崇圣寺。因为,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它的辉煌,远比现在的更甚。那真可以说是,“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正想到这里,一阵阴风袭来,宁玉感到一丝寒意,崇圣寺,眼前庄严肃穆的崇圣寺从何而来?莫非,是幻觉。
“你好啊,有缘人。”
“你是谁?”
“我就是当年崇圣寺的住持,无名。”
“当年?”
“是的,崇圣寺如今只存在于传说中了,你之所以能看见它,是因为你进入了魔界。”
“什么?”宁玉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用害怕,我没有恶意,我是来度化你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