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符:一个老记者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第72章


从而铸造出藏有光斑地图的铜镜。
而对于记录声音来说,它的“道”就是: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在适合的载体上形成深浅不一的颤动纹槽。所以,如果古人知晓这个“道”,那么别说制造这部黄金的留声机了,通过研发其他的“术”,让那座降魔天尊开口唱歌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徐卫东吃惊的并不是古人有能力制造出这样精密的设备。他不能相信的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发现留声机的原理的?要知道这个“道”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就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根本就不可能具备发现这种科学原理的能力和智慧。
田教授听到徐卫东的质疑反而显得兴奋起来,对他道:“徐连长你问得好,这的确很难解释。不过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说着他挥手示意我们走到近前:“其实关键不是这部机器,而是这张石头唱盘。来,你们把灯凑近点儿仔细看看。”
老专家此言一出,我们立刻把目光聚焦在了铜制的转盘之上。
跟普通的唱片一样,转盘上的那张石头唱盘也是标准的正圆形,只不过直径要稍小一些。它的圆心处开有方孔,与转盘中心的一个柱形凸起相连接,这样的组装方式也和现代的唱机别无二致。
特殊的是它表面的纹路。我所见过的黑胶唱片,上面的声纹记录形式全是一圈一圈从小到大的同心圆,之间相隔的密度也都非常均匀。但这张石头唱盘上的纹路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的声纹是一种波浪状的“∞∞”形交叉曲线,峰和谷相互呼应起伏一致,并以双螺旋的形式围绕圆心呈环状逐渐向外扩散,给人一种奇异的抽象立体感。
“这唱盘不就是花纹特殊嘛,它关键在哪儿了?”徐卫东不解道。
“徐连长,这张唱片所用的石材,你知道是什么吗?”田教授反问他道。
“呵呵,老爷子,您算是问对人了。我当年走南闯北,‘下地’做活,什么样的石料没……”徐卫东说到这里发觉自己讲漏嘴了,赶忙改口道,“咳,要说这唱盘的石料嘛,我看就是那个……是……咦?还真怪了……”
沈芳华见徐卫东忽然语塞,就知道他肯定是辨认不出来了,开口损他道:“徐白鬼,怎么不说啦?牛皮吹大了吧?”
果然,片刻之后就见徐卫东一脸尴尬地笑了笑,转头对田教授道:“老爷子,这石头又像花岩又像刚玉,里面似乎还有铁英芯,这样的质地我以前还真没见过。刚才学生的话说大了,您老别见笑。还得劳您给我们指点指点。”
田教授微笑道:“徐连长,你没见过这种石头很正常,这不是地球上的矿物。如果我所料不错,这东西应该来自外太空。”
“啊?!您是说陨石?从宇宙中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我以前帮着同事做过与陨石相关的天文科普报道,对此印象很深,所以忍不住脱口而出。
沈芳华也惊讶道:“老天!这么说古人竟然是用陨石做的唱盘!真是难以想象!”
然而田教授却摇了摇头:“陨石当然是一种可能,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之前徐连长提出的疑问。”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我们,话锋忽然一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判断出这唱盘的材质来自天外吗?原因很简单——早在1938年的时候,我就见过这样的东西了,到现在我已经研究它们整整三十八年了。”
啊?!我们三个一下子全都愣住了。就见田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缓缓说道:“1938年,有一队考古学家在西藏东部地区的巴颜喀拉山做常规考察,无意间找到了一处大规模的远古墓地。在清理遗迹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墓穴里的人类遗骸十分奇特,从骨架上来看,那些被埋葬的人类颅骨极为硕大,显示其脑部相当发达,但四肢却出奇的纤细瘦长。这样的身体结构和我们正常的人类有着明显的差异。考古队员推测这些尸骨可能属于原始人类中的一个特殊族群,甚至还有些人幼稚地认为,它们只不过是早期的一种罕见猿类而已。然而从古到今,有谁听说过猿类会互相掩埋,还能形成排布整齐的墓地的?
“就在这些神秘遗骸的中心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张圆形石碟,随行的地质学家几经分析,也无法判定它们究竟是何种矿物。由于其外形酷似唱片,因此便把它们称作‘石头唱盘’或‘石头圆盘’。在这两张石头唱盘上,其中一张刻的是一条环形发散的旋转弧线,是单螺旋的结构。而另外一张,它上面的纹路就和我们眼前的这个十分类似,是双螺旋结构的波浪曲线。”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沉声道:“我之所以清楚这一切,是因为我本人就是当年那个考古队的成员之一。”
他这一席话说得我们目瞪口呆,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充满了疑问,可一时间又不知该从何问起。
“我知道你们现在有一肚子的问题,别急,你们先听我说完。”田教授继续道,“后来由于战乱的原因,那张刻有波浪曲线的石头唱盘在运输途中不慎遗失了,据说是流落到了国外,从此下落不明。这样一来,剩下的另外那张唱盘,也就是刻有单螺旋弧线的那张,便成了唯一可供研究的对象。
“很快,专家发现,石盘上的那条弧线在经过高倍放大之后,竟然是一道用稠密、细微的神秘字符连缀组合而成的蚀刻凹槽。大家在震惊之余,立即开始着手破译这些字符,试图揭开唱盘上记录的秘密。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奇异的字符就如同天书一般,破译的难度极大,以至于很多文字学家在看过样本之后甚至断言,这是一种人类根本无法破解的文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直到今天,仍没有人知道那些字符写的是什么,石盘上又究竟承载了何种信息。”
“老爷子,听您老的口气,好像您知道写的是什么?”徐卫东接口道。
“不错。”田教授应声答道,“我早已独立破译出了那些字符,十年前我就已然搞清石盘上记录的信息了。”
“那上面记录的到底是什么?”我立即追问道。
“简而言之就是一件事。”田教授缓缓道,“外星生命造访地球。”
外星生命?!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第十一章 来自天外的文明
对今天的人来说,地外文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不要说专业的研究人员,就连普通民众都对飞碟、UFO之类的词汇耳熟能详,见怪不怪了。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星人这一概念简直就是惊天宏论,即便在当时的学术界,这种观点也被当做是痴人说梦般的一种臆想,根本没有人理会,一般的老百姓则更是闻所未闻。
因此,在田教授说到“外星生命”一词时,我差不多傻了,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要被颠覆了。徐卫东和沈芳华更是如此,表情甚至比我还要茫然。
田教授也不管我们是否接受得了,继续往下说道:“具体地说,石盘上记述的就是一篇遇难记。大意就是说在12000年前,另外一个星球的人在进行太空探索的时候,不慎在巴颜喀拉山脉遇难。由于乘坐的飞行器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导致他们无法与母星联系,也无法再找到材料对飞船进行修复。因此他们便被困在了这里,开始了在地球上的生活。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吗?”
半晌之后,我似乎有点儿开窍了,颤声道:“田教授,您的意思是眼前这张石头唱盘,是那些……外星人留下的?”
“说对了!”田教授微笑道,“呵呵,还是年轻人脑子好使接受得快。没错,这张唱盘应该就是外星人用自己的材料特意制造出来的东西,所以我才说它不是什么陨石。”
“老爷子,那这黄金的留声机呢,也是外星人做的?这上面可还刻着佛家八宝哪。”徐卫东质疑道。
“当然不是。”田教授答道,“这部机器肯定是人类制造的,但是我认为它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出自地外文明的。你们发现了吗?这部机器并不能录制其他的声音,它只是一个单纯的放音设备。因此这机器的唯一用途就是来播放这种石头唱盘,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可以想象,如果外星生命制造出了含有声音信息的石盘留给后人,那么必然还需要一种设备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他们才教授给古人做出了这样的一台机器。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徐连长你之前的疑问,否则古人如何能开发出这样奇异的设备来呢?”
田教授的这一解释倒是颇有道理。因为如果说古人确实是自己发现了留声机的原理,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