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参加对日作战。(5)关于建立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罗斯福提出 建立三重性的机构:一是由联合国家各成员国组成的广泛性的大会,二是由 苏、美、英、中四个大国加上若干各地区推定的国家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三 是拥有采取行动实权的由苏、美、英、中组成的“四警察”机构。斯大林和 丘吉尔最初倾向建立区域性机构,后来表示同意罗斯福的意见。会议最后发 表了*《德黑兰宣言》、*《苏美英关于伊朗的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 总协定》。此次会议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使苏、美、英三国在反法 西斯战争中的军事合作达到了顶峰;同时就处理战后欧洲和世界问题以及苏 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交换了意见,加强了苏、美、英三国的团结与合作,对 促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德黑兰宣言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签署的宣言, 1943 年 12 月 1 日发表。宣布:“苏、美、英三国首脑经德黑兰会议拟定并 且认可了共同政策,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 同工作”;在战争方面,“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已就将从东面、 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在和平方面, 确信“协力同心将导致一种永久的和平”,苏、美、英三国以及所有联合国 家对此负有至上的责任;在战后的合作方面,“将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 和积极参加”。宣言最后宣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们粉碎德国的 顽抗,并坚信世界人民共享自由生活的一天终将到来。
德鲁基埃罗(GuidoDeRuggiero,1888—1948)意大利历史学家。长期 在墨西拿和罗马大学执教哲学史。墨索里尼上台后,属温和反对派。1925 年 出版《欧洲自由主义史》,颂扬自由主义,指责法西斯专政。大战期间,坚 持反法西斯立场,于 1941 年被解除教职。1943 年 7 月巴多里奥执政后,出 任罗马大学校长。德军占领期间,参加抵抗运动,协助建立行动党。1944 年 6 月起在*博诺米政府中任公共教育大臣。1945 年曾任全国咨询会议成员。著 有《哲学史》(13 卷,1918—1948)。
德意志之歌(Deutschandlied)即*“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意志至上即*“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土友好条约德国与土耳其于 1941 年 6 月 18 日在安卡拉签订的条 约。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宣布中立,但于 1939 年 10 月同英、法签订互助条 约。1940 年底和 1941 年春意大利和德国先后入侵巴尔干,英国力促土耳其 参战。德国通过对土耳其政府进行威胁和利诱,签订此条约。有效期 10 年, 规定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彼此不采取任何敌对行动,以和平方式解决 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问题。同时,双方以换文形式确定了两国在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合作。此后,土耳其保持亲德立场,直至 1943 年北非和地中海战 局出现转折后才逐渐改变,最后于 1944 年 8 月同德国断交。
德 瓦 丁 歼 击 机(Dewoltllle)法国歼击扒。因设计师为德瓦丁 (EmileDewoitine)1892—1979),故名。其 D520 型,机长 8.6 米,翼展 10.2 米,时速 525 公里,爬高 1.1 万米,活动范围 990 公里,装有 20 毫米 航炮 1 门,机枪 4 挺,1938 年 9 月首次试飞,共有 437 架在空军中服役。1940 年在西线战争中损失 106 架。后部分为德军缴获,曾使用于苏德战场。第二 战场开辟后,法国第一集团军亦曾使用过此类飞机。
德布勒森战役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4 年 10 月 6— 28 日,由*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实施。*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后,该部苏军前 出至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匈牙利边界,随即向匈牙利的德布勒森 (Debrecen)方向进攻,10 月 20 日攻占该市。至 10 月底,苏军己进抵蒂萨 河,并继续向布达佩斯推进。
德西经济协定德国和西班牙于 1942 年 12 月 7 日签订的经济协定。规 定西班牙应增加对德国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德国则应进一步对西班牙提供 煤、铁。钢和化工制品,并在一定的政治条件下,为西班牙提供武器。1913 年 2 月 12 日德、西两国又签署秘密议定书,规定西班牙必须用德国提供的武 器来对付美、英可能的入侵。该协定密切了德、西两国的关系。
德拉曰尔泰特(HenryDuMoulindeLabarthete,1900—1948)法国维希 政府官员。早年在财经界活动。曾任西非银行经理。1939 年起任驻西班牙大 使馆财经参赞,得到当时任大使的贝当的赏识。1940 年 7 月出任法兰西国家 元首民事办公室主任。曾陪同贝当去蒙都阿尔(Montoir)会晤希特勒。1942 年 4 月改任驻瑞士大使馆财经参赞。1943 年 12 月被解职。法匡解放后未受 惩处。著有回忆录《失望的时刻》。
德国人民阵线(Volksfront)德国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4 年 7 月底,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会通过决议,提出建立劳动人民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1935 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各国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 阵线,同年 10 月德共在莫斯科召开代表会议(对外则称《德共布鲁塞尔代表 会议》),通过争取实现德国工人阶级统一行动和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 决议。此后流亡国外的德国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开 始商过合作事直。1936 年在巴黎成立德国人民阵线筹备委员会,12 月 21 日 通过《建立德国人民阵线!争取和平、自由和面包!》的呼吁书,号召建立 全国人民阵线。随即柏林地区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资产阶级民主党派的小 组成立德国人民阵线,提出《十点纲领》,具体内容为:
推翻和消灭希特勒独裁统治;废除血腥的司法制度,释放政治犯;保证 信仰与世界观自由;在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新国家里,由德国 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停止军备竞赛;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允许农民自由迁移, 兴办大规模的农民住宅;对银行、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实行国有化。因纳粹政 权的残酷镇压和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拒绝合作,运动未取得更广泛的发 展。
德国女青年团(BundDeutSclierMadel,缩写 BDM)纳粹德国青少年组 织。1933 年设立,由纳粹党青年工作领袖*席拉赫领导。宗旨系培养团员成 为法西斯党的助手。团员均为女性。着深蓝色裙子,白衬衫和褐色上衣。10 —13 岁属于少女队,14 岁成为正式队员,17 岁起进入下属组织“忠诚与美 丽”,接受家政和生活美化等方面的训练,为婚姻作准备。18 岁到农村服役 一年。1936 年该组织即拥有 200 多万团员。大战期间积极在后方为军队服务。
德国公民权法(Reichsbuirgergesetz)见“纽伦堡法”。
德国文化协会即“德国文化总会”。
德国文化总会(Reichskulturkammer)一译“德国文化协会”。纳粹德 国控制文化的政府组织,1933 年 9 月 22 日设立,1934 年 2 月 12 日起成为* 德国劳动阵线团体成员。任务为保证德国所有文化活动都符合纳粹主义思 想。主席戈培尔,副主席先后为*丰克(1932—1937)、汉克([KarIHanke, 1903—1945]1937—1940)、古特雷尔([LeopoldGutterer]1940—1944)和 瑙曼([WernerNaun2ann]1944—1945)。1939 年起设秘书长,先后由施米特 ([ErichSchmidt]1939—1940)、欣克尔([HansHinkel,1901—]1941—1944) 和*席拉赫(1944—1945)担任。下辖文学、音乐、电影、戏剧、广播、美术、 新闻 7 个协会。所有文化工作者厂包括生产、复制、推销文化产品的人员) 均须入会,否则即失去本职工作。
德国电影协会(Reichsfilmkammer)纳粹德国控制电影业的半官方组 织。1933 年设立,由戈培尔主管,隶属于*德国文化总会。任务为保证电影 业宣传纳粹思想。在*其控制下,德国电影业大肆排犹,拍摄了《希特勒青年 团员韦克斯》、*《意志的凯旋》、《奥林匹克》、《犹太人聚所》等一批美 化纳粹分子、夸大纳粹成就、丑化犹太人和宣扬德国初战胜利的影片。
德国劳工阵线即“德国劳动阵线”。
德国劳动阵线(DeutscbeArbeitsfront,缩写 DAF)一译“?
小说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 吴万沈 译伟大的同盟目 录本卷的主题英国人怎样历尽艰辛继续作战,直到苏联和美国参加这场大战。第三卷 序 伟大的同盟志谢序言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第01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第02章 战火蔓延第03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第04章 地中海战争第05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第06章 援
- 最新章:第19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 吴万沈 译最光辉的时刻目 录本卷的主题英国人民怎样单独坚守堡垒直至过去半盲的人们作好一半的准备。上部 法国的沦陷(1940年5—6月)第二卷 序 最光辉的时刻第01章 全国联合第02章 法兰西之战第03章 法兰西之战第04章 向海岸撤退第05章 援救敦刻尔克 第06章 竞相抢夺第07章 再谈法国 第
- 最新章:第15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英 李德·哈特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正文 出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
- 最新章:第141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
-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作者[意大利 M·A·布拉加丁 序言 美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之间通力合作的关系,大大有助于盟国保安宗旨的发扬和民主生活方式之推进。我个人就能举出许多事例来说明,我们的意大利海军朋友们曾对美国第六舰队和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军事部署,给予公认的得力的帮助。由于有了这些
- 最新章:第8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吴万沈 译风云紧急目 录中译本序志谢序言一序言二本卷的主题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第一卷 序 风云紧急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
- 最新章:第167章
-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 海狼行动-二战潜艇主战纪实 作者:佚名 引子 风云突起英吉利海峡 1940 年6 月5 日清晨,在法国北部港口敦刻尔克附近,两名德军的高级将领正沿着宽阔的海滨沙滩向前走着,他们的皮靴踏在一支溃退的军队所留下的废墟上。这是英军大批驱逐舰和小型船只撤离后的第一个早晨。最后一只船已载着所剩下的英国远征军,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第65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 吴万沈 译第四卷序 命运的关键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日本的猛攻(1942年1月—7月)第01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第02章 沙漠上的挫折第03章 马来亚的惩罚第04章 信任投票第05章 内阁的变动第06章 新加坡的沦陷第07章 潜艇的乐园第08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第09章 进犯缅甸第10章 锡兰和孟
- 最新章:第20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 吴万沈 译紧缩包围圈目 录本卷的主题纳粹德国是怎样被孤立和围攻的第五卷 序 紧缩包围圈志谢序言上部 战胜意大利(1943年6月—10月)第01章 制海权 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第02章 攻克西西里岛第03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第04章 向西去啊!人造港第05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第06章 意大利:停战
- 最新章:第155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吴万沈 译胜利与悲剧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胜利的浪潮(1944年6月—12月底)第01章 D日第02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第03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第04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第05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第06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第07章 罗马、希腊问题第08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第09章
- 最新章:第1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