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37章


扇〈幽媳绷揭戆箍频淖髡椒秸搿?月初,中央集团军群召开军事会议。古德里安提出莫斯科是苏联的工业中心,军火生产的重要基地,交通运输枢纽,具有巨大的心理价值。因此,不能分兵进攻苏联南北两翼,而应集中全力进攻莫斯科。但是,他的意见没有被希特勒接受。8月23日,古德里安到集团军群司令部见到希特勒时,再次力陈快速进攻莫斯科的意义。然而,希特勒的决心已定,不为所动。因此,斯摩棱斯克会战之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奉命向基辅方向挺进,并于 9月 19日进占该城。9月 30日,德军又向莫斯科发起攻击。10月5日,古德里安任由第2装甲集群改编的第2装甲集团军的司令。德军的进攻气势汹汹,但是,德军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加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和随后而来的天寒地冻,德军被苏军阻挡在莫斯科城下。拿破仑大军在莫斯科全军覆没的阴影在德军阵营中萦绕。12月5日,苏军开始反攻,德军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彻底破产。古德里安一气之下,对希特勒说:“从最高统帅部诸位先生的反应看来,我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们对于我们情况的报告没有正确的理解,因而他们也没有向您做适当的解释。因此,我认为似乎有必要把有前线作战经验的军官调到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充当参谋。”“自战争开始以来,这两个总部的军官远离战争,也就是说两年多来甚至没有见过战场。这场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极为不同,因而在那场大战中的作战经历无助于理解这场战争。”希特勒听后怒气冲冲。12月26日,古德里安被解职,返回柏林过退休生活。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将(5)
古德里安在苏德战场指挥作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德战争出现重 笞邸5戮黄茸胝铰苑烙屯巳础U馐保L?勒想起闪击西欧时德国装甲兵的雄风,想到“闪击英雄”古德里安,说话时连称“误会”、“抱歉”,随后任命他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在职期间,狠抓“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生产。1943年7月5日,德军集中17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还有18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进攻库尔斯克,这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会战。会战结果德军失败,损失坦克1500辆。至此,德国装甲兵的元气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苏联科涅夫元帅说:库尔斯克战役的枪声是“德国坦克兵这只天鹅临终时的哀歌”。1944年6月,苏军展开强大的夏秋季攻势,盟军发起诺曼底战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危机加剧。7月20日,发生谋杀希特勒的事件。希特勒在一时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于7月22日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接受任命,“宣誓”永远效忠,表现出法西斯将军的顽固本质。柏林战役前夕,希特勒就某一战斗的责任问题与古德里安争吵起来。1945年3月28日,希特勒在“古德里安上将的健康问题需要6个星期的病假”的名义下,再次将古德里安免职。5月10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古德里安成为美军的俘虏(不久即被释放)。1954年在柏林病逝。著有《注意!坦克》和《坦克指挥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失败了,横行一时的德国装甲兵覆灭了。但是,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他的闪击战术,在现代军事史特别是德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著作至今仍为世人研读。(徐永汉)
第三部分关向应 将军(1)
关向应(ɡuɑn xiɑnɡyinɡ,1904—1946),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关向应原名关致祥,1904年9月18日出生于辽宁省金县的贫苦满族农民家庭,满族姓氏为瓜尔佳氏。10岁开始读私塾。1918年4月考入普兰店公学堂。1920年4月考入大连伏见台公学堂附设的二年制商科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做杂工。后到泰东日报社做学徒工,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2月,关向应在大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随李振瀛到上海,在闸北市民协会工作。同年底, 泄仓醒肱伤侥箍乒膊饕謇投笱а啊?925年1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回国,先后在上海、山东、湖北等地从事共产党和共青团工作。1927年5月,当选为共青团第四届中央委员。1928年初,调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同年6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7月,在莫斯科主持召开共青团“五大”,当选为团中央书记。1930年春,调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5月,参与主持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做出红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战略转变的决定。后调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1931年,关向应担任上海工联秘书长时被捕入狱,后经党营救出狱。同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初,关向应改任中央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西分会主席团委员和中央政府驻湘鄂西办事处主任及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原红二军团)政治委员。从此,关向应开始与贺龙并肩战斗。但是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夏曦领导下执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政策,致使红三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第四次军事“围剿”,于9月被迫同贺龙率全军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1932年2月,恢复湘鄂边根据地,并很快恢复湘鄂边苏维埃政权。
第三部分关向应 将军(2)
1937年关向应和朱德等在延安
1933年春,红三军在夏曦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解散军内的党团组织,撤销军内各级政治机关。这一错误决定及肃反扩大化,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红三军被迫转战湘鄂川黔边区。1934年6月,渡过乌江进入贵州沿河县境。部队进入毛坝后,在贺龙支持下,关向应主持召开中央分局会议,对夏曦推行的左倾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斗争。部队到达枫香溪后,由关向应主持再次召开中央分局会议,决定立即停止肃反,恢复红三军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关向应再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王震等领导下,自湘赣根据地出发,经过艰苦转战于10月24日到达黔东与红三军在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成立总指挥部,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六军团,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反“围剿”作战,策应中央红军长征。11月26日,中共鄂川黔边省委宣告成立,关向应任省委委员和中央军委分会委员。1935年11月 19日,红二、六军团奉中共中央命令,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西康甘孜,随即奉中央之命,将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萧克任副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在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关向应与贺龙、任弼时、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一起同张国焘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1936年7月,关向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12月,关向应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
第三部分关向应 将军(3)
关向应在晋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委员)。9月,关向应参加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的会议。同月,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敌后,独立自主的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关向应同贺龙一起率领第120师东渡黄河,挺进山西,点燃晋西北的抗日烽火。贺龙、关向应率部抵达晋西北之后,正确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晋西北各阶层人民,争取阎锡山的合作抗日,组建地方武装,发展进步力量,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并向平西、恒山、大青山三个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在忻口以北同蒲路沿线及雁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雁门关附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击毁日军汽车上百辆,并收复雁门关,切断大同至宁武、代县的交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