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36章


经阿诺德签署而发出。很显然,格罗夫斯想以此表明,美国的战略核武器的运用,一开始就像核武器研制一样,是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与控制之下的。格罗夫斯在备忘录中还预计了第3颗原子弹的生产速度。马歇尔将军和史汀生部长经杜鲁门总统授权而批准该项计划。广岛是第一个目标,轰炸广岛的瞄准点是在日本陆军总部附近。1945年8月5日傍晚,最后检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毕。负责执行首次原子弹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第20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 的“埃诺拉•;盖伊号”B—29重型轰炸机,飞行员为大队长蒂贝茨上校。“小男孩”原子弹 业已准备完毕,飞机随时可以起飞。8月6日清晨3时,蒂贝茨上校驾机从提尼安岛起飞,9时 许在广岛上空投郑了第一颗原子弹。广岛居民当天即被炸死7。8万人、被炸伤和失踪者5。1 万余人。8月9日,斯威尼少校驾驶“博克之车号”B—29轰炸机将“大个子”原子弹投掷在 长崎上空。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计,约有2。3万人死亡,4。3万人受伤。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条款。原子弹轰炸无疑是加速日本法西斯崩溃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广大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曼哈顿工程区全体官兵以及有关机构和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1947年,原子能事务移交给新成立的文职的原子能委员会,格罗夫斯也就此完成他的历史使命。此后受命担任武装部队特种武器计划的负责人。1948年1月,此前已于1944年晋升为少将的格罗夫斯晋升为中将。同年2月即退出现役,出任雷明顿•;兰德公司副总裁。1961年重返华盛顿居住。1962年,格罗夫斯出版回忆录《现在可以说了:曼哈顿工程区故事》。1970年7月13日,格罗夫斯在华盛顿逝世。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肖石忠)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将(1)
“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东西!”当古德里安指挥一支摩托化部队以严整的阵容从操场上快速通过时,希特勒大声叫道。这是1933年德国陆军兵工署举行的新兵器表演会上的一个“ 低贰薄4撕螅诺吕锇驳拿嚼丛酱螅诘诙问澜绱笳街谐晌吧?击英雄”,与隆美尔、曼斯坦因并称为“德国三大名将”。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helm Guderian,1888—1954),纳粹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之一。德军上将。1888年6月17日,古德里安出生于普鲁士维斯杜拉河边的库尔姆,其父是一个职业军官。古德里安自幼受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的熏陶。1901年4月进入卡尔希鲁赫斯军校。1903年转入柏林附近的格罗斯利希特费尔德高级军校学习。190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驻洛林的第10汉诺威轻步兵营充当见习军官。第二年被任命为少尉军官。从此,古德里安成为一名职业军人。1909年,该营调驻汉诺威。1913年,他在这里与玛格丽特•;科尔妮结婚。然而,古德里安新婚后的幸福生活很快就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化为两地离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古德里安先后在通信兵、步兵、骑兵等部队任低级军官。整整四年,他仅回家度过一次极短的假期。1920年,他又回到第10步兵营当连长。由于当时德国是战败国,陆军总额只有10万人,古德里安几乎没有什么提升的机会,只好安于现状。但1922年4月,古德里安的机遇来了,被选调到运输兵总监部负责研究摩托化运输问题。1927年2月,古德里安晋升为少校。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将(2)
古德里安在指挥车上指挥德军装甲部队闪击西欧
古德里安在摩托化运输部队的演习中受到启发,提出将普通摩托化运输车辆改为装甲战斗车辆,把装甲兵由支援(勤务)兵种变成主要战斗兵种,建立独立的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大量集中装甲部队,对敌实施快速、突然、不停顿的进攻(即闪击战)的理论。古德里安早在1929年就确信:“坦克单独行动或与步兵协同行动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根据我对军事历史的研究、美国举行的有关演习和我们的模拟演练经验,我认识到,只有在支援坦克的其他武器具有与坦克相同的行驶速度和越野能力时,坦克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在此诸兵种合成编组中,坦克应起主导作用,其他武器则从属于坦克的需要。”“不要把坦克编在步兵师内,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种的装甲师,以使坦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装甲兵的未来发展,其指向必定是使它们变成一种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武器。因此,他们必须先组成装甲师,而后组成装甲军。”古德里安的理论遭到了当时一些守旧军事要人的否定,他们认为“胜利的皇后”只能是传统的步兵和骑兵,装甲车“只配用于装运面粉”,装甲兵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勤务兵种。但是,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1931年2月,古德里安晋升为中校,调任摩托化兵总监部参谋长。他主持改进、试制和生产出“虎”式、“豹”式坦克。1933年4月,古德里安晋升为上校。1934年,古德里安当上了新成立的德国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致力于装甲兵建设。1935年,德国正式建立起3个装甲师,古德里安任第2装甲师师长。1936年8月,古德里安晋升为少将。1938年3月,德国兼并奥地利。古德里安按照希特勒的旨意,率领装甲部队向维也纳进军,48小时长驱直入近600英里,德国装甲兵初露锋芒。1938年11月,古德里安调任机动部队司令,晋升为装甲兵上将。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当时,古德里安任第19军军长(下辖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他坐在装甲指挥车里,指挥部首先突入波兰防线。波兰骑兵奋起抵抗,但战马敌不过坦克,马刀斗不赢坦克炮。德军从波美拉尼亚快速前进,直抵维斯杜拉河,切断波军退路。而后成功地进行了“波兰走廊”之战。9月16日,波兰政府流亡国外,德国法西斯吞并波兰。德军利用装甲部队,猛冲猛打,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波兰战役。这是闪击战的第一次实地表演,希特勒初次尝到了坦克战的甜头,从此,古德里安和他的装甲兵声威大振。1939年10月27日,希特勒授予古德里安铁十字骑士勋章。古德里安认为这是对他的坦克战理论和实践的肯定,引以为荣,沾沾自喜。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将(3)
德军闪击西欧( 之一)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调集136个师,3000余辆坦克,4500余架飞机,组成A、B、C三个集团军群,分三路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进攻。古德里安的第19军隶属于担任主攻的A集团军群,冲在陆军的最前面,第一天即越过卢森堡、比利时,与法国军队接上了火。12日渡过西蒙斯河,占领历史名城色当,14日渡过马斯河,18日到达圣昆丁,20日占领亚眠城,其先头部队前出到英吉利海峡后即奉希特勒之命停止前进,致使英法联军30多万人实施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1日,古德里安因功晋升装甲集群司令。14日,古德里安率部渡过马恩河。15日到达南格里斯。17日,赶到瑞士边境的潘塔里。而后兵分两路合围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21日,法军全线崩溃。22日,法国政府被迫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古德里安的行动如此神速,希特勒感到怀疑。他通过电报询问古德里安有没有把地址弄错,古德里安得意地回答:“一点都没有错,我本人现在就在瑞士边境上的潘塔里城里面。”德军战果辉煌,古德里安成为“闪击英雄”。11月,古德里安调任第2装甲集群司令。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将(4)
德军闪击西欧(之二)
1941年6月22日,德军动用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突袭苏联,矛头直指列宁格勒、基辅和莫斯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其任务是在进攻发起的第一天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的两边渡过布格河,在突破苏军阵地后,向斯摩棱斯克扩张战果。德军在进攻苏联的最初几个星期内进展顺利。但到1941年8月斯摩棱斯克会战结束后,苏军在主要方向上阻滞了敌人的进攻,希特勒决定改变原来从南、北、中三线同时并进的战略方针,停止对莫斯科的正面进攻,采取从南北两翼包围莫斯科的作战方针。8月初,中央集团军群召开军事会议。古德里安提出莫斯科是苏联的工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