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第38章


磺卸际窃谝桓霾煌该鞯娜ψ永铮砸恢中畔⒉欢猿频男问皆谠俗鳎康木褪墙灰咨堂俏嘶竦米罡叩氖找妗?br /> 与此同时,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
垃圾债券违约率提高将放大CDS损失
目前,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其原因在于美国的垃圾债券和其他债券的违约率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危险的乌云正在迅速聚集。美国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已经从2007年4月的1。5%迅速爬升到了2008年4月的2。1%。根据穆迪的模型,在未来一年中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将暴涨近2倍,达到6。1%。不过,从美国历次的经济衰退所出现的情况看,穆迪的模型这次可能又会出现类似CDO估值的严重偏差。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一旦进入衰退,如1991~1992年,2001年和2002年时,垃圾债券的违约率会从3%~4%的水平跳升到10%或更高。考虑到这次美国出现的危机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上两次衰退,美国经济下半年一旦进入衰退阶段,2008~2009年的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很可能会超过10%。
与上两次经济衰退截然不同的是,1991~1992年时,美国尚没有信用违约掉期这样的金融产品,2001~2002年时,信用违约掉期的规模仅有1万亿美元,而且当时垃圾债券的比例只有8%。但这次的情况是,垃圾债券的比例在2007年已高达40%,信用违约掉期的规模更膨胀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62万亿美元。如果以2002年以来的垃圾债券平均比例来计算,大致是30%的水平,如果债券损失恢复率是50%的话,信用违约掉期将造成的损失,以穆迪的模型计算大致为5000亿美元,以历史经验数据的10%的违约率来估算则会超过1万亿美元,这样的巨大损失是2007年次贷危机高峰期的2~3倍!
美联储完全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一场巨大的金融海啸已不可避免,发生的时间段就是2008年6月到2009年夏,但直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完全没有向世界投资者发出任何预警。在毫无警觉和预防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广大投资人势必遭受重创。
美国的巨额总债务和财政亏空是最大问题
从本质上看,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逐步演变成为“资产膨胀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次贷危机并非事出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严重失衡以及这种失衡所造成的巨大债务问题。美国的储蓄率1984年为10。08%,此后不断下降,1995年为4。6%,2004年为1。8%,2005年为0。4%,2006年为1%,2007年为1。7%,创下1933年大萧条时代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
美国自身创造的财富已经不足以负担越来越庞大的开支,而凭借全球化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创新手段,使美国得以吸纳来自其他国家的储蓄以弥补自身储蓄的不足。同时也催生了美国资产价格的膨胀。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的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使得美国老百姓可以方便和快捷地从资产增值中直接套现,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增值一度成为美国人消费的“自动取款机”。在财富增值的鼓舞下,美国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不断以增加负债为代价,大胆消费,从而刺激了GDP的增长,这种现象在美国的房地产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2003年以来,美国GDP增量中,高达2/3到3/4的份额直接或间接与房地产高速发展相关。
因此,只要美国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外国储蓄就会不断涌入,美国经济就能持续增长,“资产膨胀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就可以继续维持。
但是,借助其他国家的储蓄来消费和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必然面临庞大的债务问题,在消费者实质收入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以及相应巨额利息支出的负担将不可避免地压垮资产价格继续膨胀的势头。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停止,消费者将面临“自动取款机”停止工作的窘境,长期的低储蓄和负储蓄问题将浮出水面,巨额债务的支付危机将演变为信用危机,当信用危机扩散到整个资本市场,全面的债务危机也就为时不远了。
截至2006年12月,美国联邦、州、地方、商业、个人的总债务规模为48万亿美元,美国GDP规模为13万亿美元。以最低标准计算,债务利息至少为5%,而美国近年来GDP平均增加为3%。换句话说,美国一年的经济增加量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同时美国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布什政府2006年12月17日估计,用政府今后75年的预估收入来计算,政府保证将为民众提供的社会安全(SocialSecurity)、联邦医疗照顾(Medicare)、铁路退休(RailroadRetirement)、矿工福利计划(BlackLungProgram)等福利,将有巨额财源亏空,不足之数高达45。1万亿美元之巨。仅仅在过去4年中,财源亏空就激增67。8%。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目前还要进行旷日持久与巨大消耗的两场反恐战争。
准确地说,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美国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1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目前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性行为,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这些措施虽然能够暂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枯竭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本身的巨大债务问题。而且随着增发货币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抬头,也将制约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范围。
如果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无法避免的话,那么危机的四个阶段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第一阶段的次贷危机好比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地震;第二阶段的信用违约危机就是一场国际金融海啸;第三阶段的利率市场恐慌相当于美元危机的火山喷发;第四阶段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片衰退下的冰河期。
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在未来的几年中将面临的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国际金融市场,如何加强金融风险意识,积极部署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计划并持续进行危机的沙盘推演应该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第四章 谁是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 次贷危机已经进入海啸阶段 影响A股
A股危机根源在华尔街
A股的暴跌接近尾声了吗?《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的回答是:“不!”他认为A股危机的根源在华尔街,日前次贷危机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这一阶段的破坏力是此前一年的3倍,将重创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股市。昨日,本报记者(以下称“商报”)在《黄金年鉴2008》中文版中国地区发布会上,就国际经济对A股的影响独家采访了宋鸿兵。
商报:您如何看待源自去年的这场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危机是即将过去还是刚刚开始?
宋鸿兵:自6月开始,美国次贷危机进入第二阶段,即信用违约的危机。第一阶段是流动性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美联储注入流动性超过万亿美元,到这却没能解决信用违约的问题。
信用违约归根到底是一个保险合同,即机构相互为对方的不良资产保险,但是由于这一份保单双方均可以交易,所以没有机构知道谁在为自己保险,有没有能力偿付。我认为,在信用违约这一阶段,全球可能损失上万亿美元。
此外,我认为次贷危机还有第三阶段、第四阶段,那时将出现利率危机、债券危机、美元危机,全世界经济可能都会乱套。
商报:您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将对A股带来怎样的影响?
宋鸿兵:近一个月以来,道琼斯指数跌穿1。2万点,跌幅超过11%,恒生指数也下跌超过11%,A股则暴跌20%,这就是次贷危机进入第二阶段造成的。其中,尤其是6、7、8月,我认为这3个月炒股非常危险,因为人们发现这3个月整个次贷危机影响超过此前,必然重创全球股市。现在美国、德国、英国、香港和A股都在暴跌,这是一个联动效应。这场由金融衍生品带来的危机,在今后一年中将不断出现。
商报:为什么次贷危机会对A股有如此重大的影响?
宋鸿兵:A股危机的根源在美国、在华尔街。针对A股热钱的规模有多种说法,但据多家机构测算,热钱投资A股的数目都在8000亿美元之上。这些钱并非直接投资,而是通过杠杆、通过金融衍生品,在基础货币状态上放大几倍来投资。可以说,海外热钱在A股的地位非常关键。
目前,房地产违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