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第131章


罹福再有в取!薄?br /> 李世民则大不以为然:“李靖带兵远征突厥,一举将其歼灭,解除了大唐北方边患,其功劳足以与汉朝的霍去病、卫青相提并论。如果因小过而问罪,不但会使将士寒心,后世也会笑话我们因小失大。” 
萧瑀不由颜彻韧颈,一时语塞:“这……这……” 
“好了,”李世民一笑,“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好么?” 
萧瑀只有低头应允:“臣遵旨!” 
萧瑀告退后,李世民拿出奏折批复着。李靖、李世绩的大军今天班师回朝,劳苦功高,但状告李靖的官员也不少。功劳越大,小节之处也越应检点一些,看来有必要给李靖敲敲警钟才是。李世民批着奏折,脑子里还在胡思乱想着。 
午后,李靖、李世绩回到长安,二人兴冲冲地前来晋见皇上。 
李世民一听通报,急忙放下手中奏折,迎了上去。 
李靖、李世绩一齐下拜道:“微臣叩见陛下!” 
李世民用手扶起二人,道:“快免礼!北伐突厥,一战成功,两位将军辛苦了。” 
“谢陛下!” 
李世民又说:“世绩你且退下,李靖留下,朕有话说。” 
李世绩先行退出后,李世民取出萧瑀的奏折,递给李靖:“这个你先看看。” 
李靖翻阅后,大惊失色,脸上不断渗出汗珠,双手也不住地颤抖,急忙伏地叩道:“陛下,微臣知罪……” 
李世民冷眼看着,责备道:“你带兵打仗多年,总应知道军纪严整之重要性,怎能不管教士兵,任他们胡作非为?此先例一开,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管教得住?” 
李靖一边叩头,一边求饶:“微臣知罪…陛下恕罪……微臣……。” 
李世民不忍,遂放缓了语气道:“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将军史万岁攻破突厥达头可汗。隋文帝竟不赏他的功劳,反而听信谗言,杀害史万岁。朕则不然,指出你的过错,赦免你的小罪,而记上你的大功。” 
李靖感动得涕泪纵横,不停叩拜:“多谢陛下恩典……微臣以后一定会严明军纪,再也不放纵将士。” 
李世民上前扶起李靖,好言相抚。不久,又加授李靖左光禄大夫,赏赐绸缎一千匹,增加采邑五百户。 
颉利可汗被押解到长安时,百姓涌上街头争相观看,一时间竟万人空巷,有如过节一般。 
太极殿里,李世民高坐金銮宝座,文武百官分立两旁。 
李道宗亲率四名士兵将颉利押上。颉利惊恐万分,一进大殿,即仆伏而行,乞求道:“本王……不……臣谨代表突厥全体军民,正式向大唐归顺投降。” 
李世民厉声问道:“颉利,你可知罪么?” 
“臣……臣……”颉利颤抖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一共有五大罪状:放情纵欲,荒淫横暴,自取灭亡,这是罪状之一;你与大唐结盟,又反叛大唐,这是罪状之二;你自以为强大,好战喜斗,造成枯骨遍野,这是罪状之三;你蹂躏摧残百姓,掠夺中原女子,这是罪状之四;朕赦免你之罪,你却找借口迟迟不肯入朝,这是罪状之五。凭此五罪,可杀可剐。你还有什么要说么?”李世民声色俱厉,义正词严。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8 回复此发言
265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颉利惊吓得渗出一身冷汗,只是伏在地上,不住磕头:“臣知……罪,知罪了。”此刻的他,一丝儿也看不出往日的气骄横跋扈。 
正在这时,一内侍报:“启禀陛下,那燕公主请求晋见。” 
李世民一愣,忙道:“快宣!” 
那燕削瘦了许多,风尘仆仆地走进大殿。颉利一见,大叫:“女儿救我!” 
那燕望了一眼惊恐的父亲,沉静地面对世民道:“陛下,父王之所以延迟入朝,俱是臣妾出的主意,与父王无关。” 
那燕的出现,令李世民又喜又忧。喜的是那燕安然无恙地回来,让他放下了心;忧的是她的出现与横加阻拦,增加了处理颉利的难度。世民思忖了一会儿,叫道:“李道宗!” 
李道宗应声道:“末将在!” 
“你将颉利安置在太仆馆舍,供应丰富饮食,不得怠慢。” 
“遵旨!”李道宗与四名士兵将颉利带走。 
世民急忙离座,走到那燕跟前,说:“那燕,你可回来了,皇后与吉儿天天都在挂念着你。”说完,宣布退朝,与那燕一起回到后宫。 
一连几天,群臣对颉利和投降的突厥军民处置一事一直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李世民因那燕的突然出现也感到问题棘手、一筹莫展。 
这天,李世民前去探望那燕,二人好似达成默契,彼此谁也不提突厥和颉利。世民只是劝慰:“所有的事都会妥善处理,你不必过虑,休息一下,千万不要再不告而别了,好吗?” 
后一句话好像是半开玩笑,没想到却触动了那燕的神经。那燕不再言语,神情也黯淡下来。 
李世民一看,笑着说:“朕不能陪你了,魏右丞及群臣齐集政事堂,有要事相商。” 
那燕点点头,开口道:“你去吧,我有点儿头疼,也想歇息一下。” 
政事堂内群臣议论纷纷,李世民待群臣静下来后,问魏征道: 
“大家认为应如何处置颉利?” 
魏征道:“诚如陛下当众宣布,颉利犯有五大罪状,罪不可赦,理应处死。” 
长孙无忌也道:“突厥长年侵扰我朝,颉利正是罪魁祸首,唯有处死才能以儆效尤。” 
“是!啊!处死颉利,对其它蛮族可以示警告,使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房玄龄附和道。 
李世民沉吟不语。政事堂内一阵沉默。 
这些话被尾随而来的那燕在门外听到。 
世民说道:“有关颉利的事,暂且搁下。对如何处置投降我朝的十数万突厥军民,诸位有什么意见?” 
长孙无忌上前道:“陛下,北方蛮族自古以来,时时威胁中原。幸而今天破灭,臣以为应将其全部迁到古兖州及豫州一带,教他们耕田织布、种桑养蚕。” 
“臣反对!” 
“温彦博,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李世民问。 
温彦博道:“把他们全部迁到古兖州及豫州一带,不是对他们的保护养育之道。请陛下依照东汉王朝将匈奴人安置在边塞以内的先例,仍然保持他们的部落,尊重他们固有的风俗习惯,用来开垦人烟稀少的土地,作为中原的屏障,这才是最好的策赂。” 
魏征反驳道:“突厥世代侵略中原,今天幸而败亡,陛下如念及他们投降归附,最好是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之上,不可留在中原。蛮族都是人面兽心,衰弱的时候屈顺,强大的时候背叛,这是他们的本性。投降人数在十万以上,数年之后,子孙繁衍,一定又会成为我朝心腹大患,到时可就追悔莫及了。” 
李世民沉吟不决,陷入沉思。 
温彦博仍据理力争:“君王和万民之间的关系,好像天一样覆盖,地一样承载,毫无遗漏。而今,突厥军民走投无路,向我们 归附……” 
那燕听到这里,突然有人用手搭在她的肩上,那燕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吉儿。 
吉儿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拉着那燕离开了政事堂。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9 回复此发言
266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第四十三章 
侍女端上茶,向那燕谦恭她说:“公主请用茶。” 
那燕不禁叹了口气,望着对面的吉儿苦涩一笑:“突厥都灭亡了,我……哪里还是什么公主!” 
吉儿也叹道:“这种际遇,我也曾经经历过。我明白,你在为你父王的生命担心,你在为你的同胞被如何处置而忧虑。噢,这样好不好,让我代你去求……” 
那燕急忙摇头道:“不!” 
吉儿还是执意要去。那燕说:“吉儿姐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两件事都不用麻烦你。你若要帮我,就请帮件别的事。”
“别的事?别的什么事?”吉儿问。 
那燕低下头,吞吞吐吐地说:“能不能……今天晚上……把陛下留……留在我那里?” 
善解人意的吉儿笑了,说:“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让陛下……” 
恰巧这时,李世民退朝来到吉儿的寝宫,一看见她二人,高兴地说:“那燕在这儿,正好!为了庆贺突厥归降,太皇今晚将在凌烟阁举行欢宴,待会儿我们就一道去吧!” 
那燕面有难色,推辞道:“不!陛下,臣妾曾经身为突厥公主,这种场合,实在不宜参加,务请陛下见谅。” 
李世民大度地一笑:“朕明白。既如此,你不去就是了。” 
“那么,今晚臣妾能否到太仆馆舍与父王谋一面呢?” 
“可以,当然可以。”李世民爽愧地答应了。 
“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