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赵祯》第1章


少年天子赵祯
作者:萧胜男
北宋仁宗时期,奸臣丁谓等人谋划阴谋,宋辽矛盾起伏。天子赵祯与郭皇后不和,赌气纳妃,再遇曾经喜欢之人曹文君;赵祯出宫误撞宰相之女傅晓轩。。。傅晓轩巧得宫廷失踪宝玉,却不知玉片暗藏灵异,引来江湖纷争,于是,少侠寻仇、魔女再现,杀手卧底纷纷出场。。。包拯、展昭出使大辽,一路惊险悬疑。赵祯认母、玉片揭秘,看情义恩仇如何困扰这群英雄儿女。。。。。。 
情义恩仇
序言
什么是情:
“莲叶留荷香,君亦思红豆。”
“他快乐,他幸福,我才开心。”
“我就知道,我爱得比他深。要是你没有遇到他,你会爱上我。”
“好好好,只要不去找别的女人,我都依你。”
“真舒服!能娶你做老婆倒是不错。”
“除了皇上,我谁也不嫁。”
“张大哥,你不要哭,龙儿爱看你笑的样子。”
“朕要你快乐,会给你幸福”
“你讨厌朕,还对朕**?”
“我才不要嫁给别人!我为什么不能爱你?为什么只能做你的朋友?为什么不能做你的……”
什么是义:
“请你不要侮辱我的朋友。”
“这是江湖人的本分。”
“答应皇帝的事,我们会办的。”
“这么多人欺负他们两个?有趣有趣。”
“国是大,玉是小,龙宫不能让它们颠倒呀!”
“为国效力,本是包拯该做的事。”
“我一定要找到你,不管是死是活,都要找到你。”
什么是恩: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你不知恩图报也就算了,还这么凶,而且还是大姑娘。”
“姑娘大恩,张小峰永生难忘。”
“龙姨的养育恩情,龙儿今生怕是……”
“用一生报答姑姑的恩情。”
什么是仇:
“我本来就是来报仇的,难道你此刻方知?”
“有爱,就少了恨,这世上,有爱多好!”
“我们宋朝子民、他们辽国子民,没有仇恨,大家一起跳舞……”
“仇与恨可以是包袱,也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解脱,还可以是宽容。”
正文
一、怀汴京识天圣幼主 失宝玉乱朝中臣子
《汴京怀古》:大风西起,云飞扬,千古风流帝王。回望汴京,人都道太祖陈桥兵变,驰骋沙场,黄袍加身,建赵宋王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都叹赵祯当年,庆历和议,岁币送辽,何处诉悲凉?望赵宋,流年淡如云烟。风流人物,情义应犹在,归去来兮。幽梦回转,忽见天子俊才。
1022年,宋真宗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乾兴元年,13岁的皇太子赵祯继位,年号天圣。幼主名实权虚,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之后,太后还政于仁宗。赵祯继位以来,国家内忧外患……
“那贼人不见了,万莫向**方向逃去。”
“还不快追!”
“是、是。”
“混账东西。”
夜黑、天高、风紧,点点火把在四处晃动,脚步声杂乱短促。官兵们身穿的衣衫相似,黑暗中根本看不清领头人的面目。
“跑了、跑了,出宫了。”
“跟上,一定要追着。”
“哈哈哈,你们这些孙子,后会无期了……”那贼人轻功好生了得,左右一晃,一道黑影散过,什么也没留下。
天明朗起来,天空像一幅澄净灵动的画卷。蔚蓝色的底板上白云缱绻,玲珑的鸟儿在空中嬉闹,翠鸟声,声声入耳;东方的一角,朝霞初醒,像刚出浴的少女,面颊微红,却引得四周金黄灿烂一片。汴京城如临画中,城在画中建,人在画中游。宫廷像一头善变的狮子,温柔与凶恶随时可能转变,它的严肃与寂静与这自然春光格格不入。
金銮殿外,几个守卫士兵表情泛着寒光,像不能移动的石像站着不动,只可惜不是天将下凡,有除妖降魔之功。金銮殿内,议论声起,如临勾栏瓦舍。这时,只听得皇上问一句:“行了,众卿商议的时辰不短了吧?怎么,还没有结果?”
当下,殿中异常安静,若此时一根银针落地,定能听见声响。龙椅上,年轻皇帝身穿金黄龙袍,头戴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腰束金玉大带,另挂白玉双佩,神情严肃且透着几分睿智,倒不失君王气质。殿下朝臣神情各异,有如赔了夫人又折兵之痛苦无奈之人,有如火烧眉头,水淹头顶之焦急无助之人……右司谏范仲淹却表情平静,宰相吕夷简若有所思。崇王赵元亿不停地往晋国公丁谓处看,两人互换眼神。
“回皇上,龙凤玉乃宫中之宝,臣认为应当多调人手,加大搜查力度。此玉若不尽快找回,后患无穷啊!臣愿担当此任,请皇上恩准。”崇王会意,于是上前一步,拱手向皇上禀道。
“崇王所言极是,老臣愿协助崇王寻回宝玉。臣闻此玉落入女子手中,玉会动气显灵,它的威力不小啊……”丁谓上前道。
“丁大人何曾见过龙凤玉显灵?”丁魏语未毕,范仲淹质问道。
“范仲淹,你又有何高见?”丁谓正欲回答,却听皇上这样问道。
众臣将目光齐聚范仲淹,范仲淹拱手回道:
“回皇上,臣认为不应将众多兵力投入在找玉之事上。目前,高丽与辽修好,元昊行动可疑,宋辽边境小战不断,皇上应将精力放在大宋安危上才是。龙凤玉显灵纯属传说,不可全当事实,找玉之事不可劳师动众。”
“你……”皇上本身重视失踪宝玉,范仲淹一席话让他龙颜微怒,他重重地吐出一个字,定定神又问:“你是说朕小题大做,弃社稷于不顾了?”
“皇上息怒,臣不敢。”范仲淹连忙回应。
崇王朝范仲淹轻蔑地笑了笑,转头回皇上:
“皇上,范大人此言差矣。我大宋军力强大,难道还怕李元昊不成?自辽与我大宋结为兄弟之国以来,宋辽边境贸易频繁,百姓安居乐业,偶尔的矛盾不足为奇。龙凤玉显灵虽为传说,可谁又断定传说是假呢?若传说为实,这玉同样关系社稷安危。”
其他臣子不敢多言,吕夷简表情依旧平静,他听完几人的争论,回道:
“皇上,范大人所说也有道理,李元昊不可轻视。寻玉嘛,也不可耽搁,龙凤玉精小,调用太多兵力也并非良策,臣认为应另寻途径……”正欲往下说,崇王立即接过来道:“皇上,不增派人手也罢,臣早已有了主意,请皇上将找玉之事交予臣。”
“请皇上恩准。”丁谓附和着。
“皇叔既然有此意,朕就将此事交予你。”皇上见二人如此诚心,便这样说道,接着又目视众臣问:“众卿可有异议?”
“皇上英明。”多数人齐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儿。
皇上满意地点点头,范、吕二人不作声,丁谓面上带笑。
“谢主隆恩。”崇王向皇上拜谢道。
紧接着,范仲淹上前禀道:“皇上,臣还有一事上奏。”
“准奏。”皇上看着他。
“京东和江淮一带又闹大旱及蝗灾,百姓苦不堪言,请皇上定夺。”范仲淹道。
皇上皱眉,叹口气:“各地每年灾情不断,朝廷如何能处处顾全?此事以后再议吧!”说完,离开龙椅,随着侍从泉顺义的一声“退朝”,皇上走出了大殿,众臣皆散,不在话下。
皇上离开大殿走至御花园,园中百花齐放,新绿飘香……不知是熟悉的景色对于景中人而言算不得景色还是烦恼如野草狂生遮住了视线,皇上没有在此停留片刻,更无赏景之意,他直奔太后寝宫崇庆殿。
至崇庆殿大厅,见太后坐在一把雕花刻凤的绛色座椅上,她约三十六七岁,不算苍老却有劳苦之容,肌肤泛黄略带病态。太后左边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侍女,面目清秀可人,她正躬身为太后捶背;座椅右前方坐着一名穿戴富丽的女子,其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皆异常精致,胭脂香粉称得脸蛋白里透红,像香甜微红的苹果,好是诱人。这女子正是15岁就进宫被册封为皇后的郭盈。
眼下,她与太后正聊着什么,皇上进厅,她立即起身给皇上跪拜行礼,皇上没有理会她,他径直走到离太后一米远处,拱手道:“儿臣见过母后。”
“皇儿不必多礼,快坐下说话。”太后微笑着挥手,示意皇上坐在郭盈旁边。
皇上几步走至一椅,见皇后还跪着,便道:“你起来吧。”她站起,两人一同坐下。
方才的侍女唤为玉儿,此刻她为皇上沏上一杯茶。
“儿臣近日政事繁忙,未曾常来给母后请安,不知母后身体可好些了?”皇上带笑问太后。
“难为皇儿心里挂着,哀家还是老样子,这老毛病一时半会儿是好不了的。”太后会心地笑笑,平和地道,接着停下来喝口茶水,又道:“哀家见你心神不定,怎么,又遇到什么事了?说出来给哀家听听。”
“没什么大事,儿臣明日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