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滟江山》第14章


铸造之前,用她的玄铁弓,试过了十余只不同大小重量的箭,每一支都陪着她试射,选出最中意的一支木箭和一只铁箭。木箭共造了九千支,铁箭铸了九百支,他说,汉话里面,这叫做‘长长久久’。这朵桃花,是他背着她加上的,为此她的爹爹大怒,后来还是师傅哈布图来跟爹爹说情,勉强才说通了。
如今,虽然她用的早已不是当年铸造的那批箭支,后来这些却一直仿了当初的份量样式。虽然她也知道自己和耶律澜已再无续缘的可能,他们却始终没有明明白白把话说清楚,哈布图说,他还时常念着她……
想到此,陶花的脸色凛然端正下来,坐直身躯不再动作。
秦文见过的女孩子太多,早就百炼成钢,见此情景立刻明白,眼神一滞便放手,正色道:“我对姑娘不敢有半分轻薄之心,请别误会。自五年前相见,我也一直记着姑娘红衣白马,箭技骑术当世无双。没想到还有重逢一日,也算是上天眷顾。”
陶花抽回手腕揉抚,虽然神色端正,被他连番夸赞难免仍有些飘飘然。
他拿起那支桃花铁箭看着,这铁箭射在广漠战场之中,那也是颇费了力气才能寻到,想来是他十分用心。半晌他又开口,“我性命是你所救,无论怎样报答,都是应该的。只是,今日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姑娘能不能再帮我一次。”
陶花在飘飘然中拍了拍胸脯,“那是当然。说吧,是想让我夜探敌营还是帮你训练箭兵?”
秦文看着她,眼中带着一丝猜不透的诱人,“我想请姑娘与我演一出戏,假扮爱侣。”
第八章:假戏(1)
第八章:假戏
故人相见,床头谈心,本是旖旎情状。秦文却坐在床前,把朝中局势一点点讲给陶花听:
“秦家暗托于徽王帐下,姑娘若是于我有意,那便再好不过。如今咱们徽王派系足可与田太师一斗,只是王爷碍于父子兄弟情分,有些犹豫罢了。咱们两人结亲,田太师必然要发难,到时局势逆转,胜算有一半以上。”
“只可惜姑娘对我无意,那只好请姑娘帮忙演这一出假戏。一来,可以分明局势,帮徽王下定决心;二来,此次出兵,是以婚约换了虎符,我回去就再也拖不住,要迎田家小姐进门了。我不想与她共度一生,可是过门后若再有变动,我秦家可也失不起这个脸面。”
他开口求人时低眉颔首,姿态伏低,与初次相见时那不冷不热、却分明拒人千里的神气大不相同。
陶花默然半晌,喃喃说了一句:“中原政事竟如此复杂,连情事都要牵涉其中么?我若真的有意于你,你所谓的‘再好不过’,也只是为了我的身份么?”
秦文低头,不与她目光接触,“国家动乱非常之时,理当心在千秋功业、家族荣辱。我也知道这对姑娘清誉有损,当初我布虎符这一局时,也是想好了,要是真的逃不开,这一生也只好与她相对终老。这也是没有办法,也都是为了秦家的将来、徽王的天下。”
陶花没有答言,秦文看她并没拒绝,就接着说了下去,“这件事郑伯在密信中也提过。他说你在汴梁也没什么亲人,不论结亲结友都是好事。我家世代袭爵,虽然当朝军政布局错综复杂,我家——”他一笑,“也差点给媒人踏破。可是,我的命是你救的,我们两个要是想在一起,这是再自然不过,旁人不会怀疑。”
陶花听见这事是郑伯首肯的,就知道推脱不过,于是笑道:“我在契丹时知道的规矩,是女方欠了男方家的人情,才会嫁过去。怎么,中原风俗是要男方欠了人情才娶的么?”
秦文大笑,知道她已是答允的意思,便拿铁箭在她肩头一敲,“你去打听打听,看我要不要施人情才能娶到妻子。”
陶花当仁不让,“你也去契丹打听打听,看看人家都是怎么给我家送人情的。”
秦文听见这话,收了笑容自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放在桌上,“今天早晨,契丹来使送了这封书信,是契丹太子耶律澜写来的。”
陶花一骨碌爬起来,抓过书信小心展开。书信是汉文写就,耶律澜精通汉语,一手蝇头小楷写得秀丽遒劲。陶花却不认得汉字,她又将信放下,“他说什么?”
第八章:假戏(2)
“他说,两国交兵,生灵涂炭,希望周营主帅能与陶花姑娘过去一谈,以期讲和。”
“那,你怎么打算?”
“我已经送信给徽王,说我们俩可以一试,若能免用兵之祸,也就值得行险一回。”
陶花想了想,“你去就成了,我去只是拖累你。我只懂射箭和马术,马上兵刃逊你太多,到时若真有危险,你一个人可以在万军丛中冲出一条血路,带着我就难了。”
秦文看看陶花,嘴角微微扬起,“我自己去,难保耶律澜不给我埋伏下火炮炸药,你跟我一起去还能放心一点。”陶花愣住,揣摩他话中意味,稍一寻思,即问道:“你懂契丹语?”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陶花面红低头,自己与哈布图的对话,必然全都被他听懂了去。
秦文站起告辞,脸色又郑重深沉下来,“你先在我帐中好好休息,假戏之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陶花点头,“我明白。”
“除了我和郑伯,还有我家老祖母,就连徽王都不知情。”
她微觉惊异,“小满也不知道?”
“徽王待你恩重,万万不舍得拿你冒险去触太师的霉头。何况,我们本就是为了劝他早日下定决心,再拖下去于我方不利。”
她正色点头,“将军放心,陶花明白大事大义。”
天已大亮。晨练收队的呼喝声此起彼伏,周营中一片秩序井然。
秦文走出自己的营帐,面色深深,又微带了些困乏。其实他一宿未睡,这会儿又得立刻去巡防、安排昨日战后的伤兵、给养等等各项。
朝阳映照他清逸冷俊的面孔,他在光影中回首望了望自己刚刚走出的帐门,眼中掠过一瞬说不清楚的缠绵。然而那只是一瞬,他立刻便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些,眼神也重新变得如刀似钢,终于振奋精神大步离去。
第八章:假戏(3)
当日天气大晴,万里无云。下午秦文就带陶花巡营,一处处带她认识军中各重要将领执事,再无保留。
这支军队不过才刚刚交到他手上,已经军容威严,有模有样,颇有郑伯口中称赞的秦家军风范。陶花曾受父亲教诲过带兵用兵之道,心里赞叹不已。
秦文在人前人后都对她十分亲近,且从不避言仰慕之情。陶花被他怠慢所积的怨怒慢慢散去,重新来审视这个人,才华品貌都是上乘,又对自己处处温柔体贴。虽知是假戏,也生了好感,短短数日,两人已经相熟。
往后的日子就默契了很多。陶花把在契丹军中所见所闻和盘托给秦文,他则细心揣摩聆听,及时调整士兵训练和战备规划。白日练兵,往往都是晚上在帅帐秉烛夜谈,两人谈及军事常常不谋而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时兴起谈得晚了,或者一人太过劳累、瞌睡了,另一人觉得话还没有说够、不舍得离去,也就都在帐中席地休息。军中诸人已经全都知道,这一对小儿女渐渐如胶似漆。
又过了数日,小满的书信到了。让他们自己安排即可,不必事事请示,又大大褒奖刚打的胜仗。
秦文读信后,叹道:“徽王英明睿智,爱才信才,是百年一遇的明君。若能得继大统,周朝必可得数十年安定。”
陶花从没从这个角度看过小满,在她眼中小满一直是个不怎么懂事的小孩,大家口中的“徽王派系”,在她耳中“派系”是主,“徽王”是辅。不过听人夸他,还是很高兴,毕竟她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
陶花正笑得合不拢嘴时,秦文又补上一句:“这话我只说给你听,即使在幽州军中也不能外传,免起祸端。”
陶花连连点头,“我明白。你放心,小满跟我是亲人,我必然处处小心维护他。”
“亲人?”秦文疑惑看她一眼,“我只听人说,你是徽王的救命恩人。怎么,你们还是姻亲?你是先太子、皇上还是于皇后那边的支系?。”
“不是不是,”陶花急忙摇手,“我们……唉,不是那样,就是跟亲人一样,但是并没有有血脉联系。你听明白没?”
秦文显然更不明白了,他回味半天陶花这句话,凝视她半晌,又突然展开书信重读一遍,自言自语道:“嗯,字字如金的军情密信,他还特地提醒你塞北寒凉,多加衣服,还让我做些面食给你吃。”
他的面色变得郑重起来。良久,秦文一字一顿道:
“陶花,你可千万别告诉我,徽王与你有私情。”
第八章:假戏(4)
陶花听他语气极其郑重,又连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