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47章


桓觥傲瓯薄?br />
杨义臣、萧瑀、封德彝、张须陀他们几个还算厚道,说明事由之余,还不忘替杨侑辩解几句:“此事皆韦妃所为,代王必不知情。”
而李渊就机灵得多,很快就站到了“拥越派”的队伍里。
所有知情的大臣都以为,接下来,韦氏必定要遭到贬责,就是杨侑,也可能会受到连累。
可是此事居然就没有了下文。
皇后向我求了情,她是偏爱杨侑的,而皇后的面子,我是一定要给的,此番江汉道“土改”,涉及不少后族贵族的利益,皇后是帮了我不少忙的。
况且,千牛卫也查得清楚,此事杨侑虽然并非一无所知,但并不赞成,就是府中财物,也是韦妃做主拿的。
而韦妃和她的娘家,通过此事,只能证明他们在政治上实在无知、低能。这样的人,对朝局不可能产生威胁,绝然做不了武则天、慈禧一类的人物,而希望儿子当皇帝,也是人之常情。既然没有什么威胁,倒不如大度一点,稍加训诫也就是了,毕竟,人家当了十几年寡妇也不容易。
正月二十七日,位于铁勒以北(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北、布里亚特共和国大部及其以东、以北部分地区)的大汉、鞠两个游牧部族遣使者入朝,请求内附。
未加兵而四夷宾服,群臣自然上表恭贺。
其实大汉和鞠两部归附,是因为受到来自西面的威胁。前面提到过,东突厥灭亡后,原本依附东突厥的结骨部独立,对南面的隋奉行和好政策,有时也会和附隋的铁勒、突厥部族做些生意,当然有时也会因为牧场的原因起些小冲突,但总体上讲,还是友好和平的。
但对隋和好,并不意味着不想扩张,不久前,经过几年的反复用兵,结骨可汗吞并了东部的骄马部(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使大汉和鞠感到不安,所以才请求内附。
二月初一,册封大汉首领(五千余户,三万两千口)“伏明可汗”,鞠部首领(七千二百户、约四万余口)“伏宁可汗”,于两部各设“都护屯田校尉府”一座,移民各一百二十户,约六百口,归都护铁勒将军节制(两部与铁勒地理相邻,民风相近)。
第一百六十四章 图谋西域
大业二十一年(公元六二五年)二月,西域于阗国遣使,请为藩属。
于阗是西域古国,东汉时就归附汉朝,班超曾经以此为基地,经营西域,魏晋时期,于阗和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藩属关系,北魏时期,曾经先后臣服于吐谷浑、柔然,柔然败亡后,又成为吐谷浑的属国,隋灭吐谷浑,于阗趁机复兴,疆域东与隋设置的且末、鄯善相连,向西吞并皮山(今新疆皮山)莎车(今新疆莎车、叶城一带)等国,北为图伦碛(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抵昆仑山,建都于西城(今新疆和田约特干遗址)。
但是此时的于阗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强邻………西突厥。
在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漫时代,西突厥叛乱不断,无暇他顾,而射匮可汗向东和好大隋,着力整顿内部,西突厥逐渐繁荣,统叶护可汗也是一位有为之君,借着大隋无暇西顾,东突厥衰落之际,悄悄扩张实力。
西突厥强盛之后,自然将眼光投向了盘踞大漠之南的于阗,
二月十日,召见于阗使者,以“统叶护可汗亦是大隋藩属,于阗若不效东突厥故事,大隋不宜干预。”其实是趁机企图将于阗收归境内。
使者哪敢做主,只好先回于阗请示,我却令隋军三千,名为“护送”,实则趁机进入于阗境内。
就在不久之后,高昌王麴文泰(故高昌王麴伯雅世子,大业十六年麴伯雅去世,麴文泰继位)遣使,报称西突厥有侵扰高昌的企图,请求率部“内迁陇右”。
内阁上,许多大臣都赞成高昌内迁,但裴矩极力反对:“高昌与大隋,翁婿之邦(我以宗室公主嫁给故高昌王麴伯雅),若允其内迁,不利者五,其一,陇右地瘠,高昌数万内迁,何以安置?其二,麴文泰王者之尊,何以置之?其三,高昌地当西域商路要道,安可轻弃?其四,高昌实为陇右藩蔽,若失,则陇右诸郡,皆在统叶护威慑之下,其五,高昌藩属,畏惧突厥而迁,而我大隋竟不能治,是使突厥猖狂而藩属离心,安可为之?”
三月十六日,下诏不许高昌内迁,改为朝廷直隶,以高昌王麴文泰为高昌州总督,赐国公爵,允许麴氏世袭,高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有八千余户、近四万口,除都城高昌府(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三十公里阿斯达拉)以外,设有三郡:交河(今新疆吐鲁番县西雅尔)、田地(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和南平(今新疆吐鲁番县城南二十公里的让布工商古城,俗名“拉木伯”),横截、永昌、无半、始昌、安乐、安昌、永安、洿林、高宁、宁戎、威神、临川、酒泉、龙泉十四县,东镇、笃进、盐城和柳婆四戍卫,因陇右道武威郡已有酒泉县,为免混淆,下旨裁撤,改王都高昌为高昌府,其他均予保留,于酒泉县故址设高昌镇,派出隋军五千驻防,高昌原有兵力近万人,改作“府军”协防,并自陇右移民万人,因高昌本多汉人,故而不设屯田校尉。
十月,于阗王请“参高昌例内附”,旨以于阗王尉迟曲密为于阗州总督,辖制毗沙(今新疆于田,治扜弥)、莎车(治莎车)两郡和于阗府(治和田),戎卢(今新疆民丰)、扜弥(今新疆于田东北)、渠勒(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皮山、和田、莎车六县,共近七千户,三万余口,其地东西约一千五百里,南北六百里。以尉迟氏为世袭总督,赐国公爵。在于阗设置于田镇,驻军三千,并由内地迁六百户、两千五百人,分设两座屯田校尉府,各驻军五百,于阗军五千,改作“府军”。
而此时,我才回到东都不久。
三月二十日,我离开了东都,随身带了文武官员、三个皇孙………代王、越王、燕王,还有护驾的御林卫、金吾卫三万,骁果卫、千牛卫七千“北巡”。
四月初一,抵太原,逗留五日,见了嫁到太原的兰儿和她的夫婿李世民。
四月十五日,祭拜北岳恒山。
四月二十五日,抵北京。
二十六日,我才说出了此行的真实目的………御驾亲征,征讨高句丽。
三十日,抵临榆关(山海关)。
五月初五,抵辽西郡治柳城,安东都护大将军李密觐见。
此时的李密,正是刚刚得胜而回。
三月,东北的春天来得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李密督军进山,扫荡拉勇和达木耳的残余………冬季里,许多叛军因为忍受不了严寒和饥饿,在“政治攻势”下下山投诚,山中叛军,在三月已经只剩下三千来人。
为着稳妥,李密用新城的拉成和哥勿的达春所部做先锋,这些人是土生土长,熟悉地形,也熟悉叛军的战术。其他的靺鞨人,包括粟末和黑水人,善于山林作战,作为补充,突厥、契丹、室韦等部骑兵负责封锁外围,既防叛军逃脱,又防高句丽策应,而隋军主力则在要害处屯集,一旦靺鞨先锋发现叛军主力,立即大举出动。
三月底,叛军被彻底剿灭,包括拉勇和达木耳在内的两千人被生擒。
曲达氏恨极拉勇,想要报复,并且提出要诛杀崔氏满门。当年拉洛起兵,崔氏也有一部分人追随,等到拉勇反叛,自然成了拉勇的主要支持者。
还是李密劝说,要献俘于陛前,曲达氏才算止住。
所以,我在柳城见到的,还有括拉勇、达木耳等三千“俘虏”………除开被俘的山中叛军,还有一些流散的拉勇和达木耳的支持者。
我下旨将他们统统先迁至东突厥与室韦人交界的地区监管,充当一些劳役,以后再做处置。
当前要做的,是征讨高句丽。
此时高句丽军主力,大都被牵制在了南线,新罗和百济人不仅收复了全部失地,还深入高句丽国境三十至五十里不等。
征讨高句丽的军队是秘密调动的,除了护驾的三四万人,又调来了秦琼的左翊卫、罗士信的左御卫八万人马,以及休整补充的右骁卫,皇甫无逸被任命为检校右骁卫大将军。
此外,就是李密平叛调集的各路人马。
左翊卫、左御卫为第一路,连同护驾亲军,共十一万余,由我亲自统领,攻襄平城(今辽宁辽阳),也就是上次令杨广铩羽而归的辽东城。
李密的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