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23章


又过了十余日,却有一人寻来,正是王师傅。王师傅当日寨破之时,不及避走,被阿曲部俘获,前些日子阿曲将图林部众八千人南迁,王师傅趁着看管不严,寻机逃出,在山林中寻找了数日,才找见林那,告诉他图林被害,部众被迁之事,林那不禁大哭一场,想要报仇,无奈自己势单力薄。接下来的数月中,林那领着自己的部下,在山林中几次设伏,也消灭了一些阿曲的散兵游勇,重新聚集起三四百人,可是要想复仇,却谈何容易。
这一天,林那正在自己的营地中长吁短叹,却见随从领着两男两女进来,其中一名少女,正是多时不见的妹妹林娜,兄妹相见,忆起亡父,不禁抱头痛苦。
等哭过了,才看清随着妹妹同来的,还有一个隋军将领,似乎在哪里见过。
“妹妹,这是……”
“大隋骁果卫车骑将军裴元庆。”裴元庆抱拳拱手,不卑不亢地答到。
林那霍然站起:“你既是汉人,安敢来此!”
“裴某只身一人而已,少酋长勿以为忧。裴某此来,只为两家不动刀兵。”
“如何不动刀兵?要我向你们汉人投降?”
“少酋长以为?”
“我堂堂闽越男儿,宁可站死,绝不跪生!当日你们曾经放我,今日我手下的弟兄,一半都是当日被放回者,今日我若杀你,有违义气,但是要我投降,却办不到!”
“少酋长何必执迷?目下归顺我朝廷的各部,已有大小十余部,不下十万,皆得安居乐业……”
“你们汉人有汉人的日子,我们闽越人有我们闽越人的日子,有人想不过闽越人的日子,改做汉人,我林那管不着,但要我为此,却是万万不能!”
“哥,”林娜见状,在旁小声劝道,“咱们部落就剩下这么些人,不能再流血了。”
“妹妹,你是被汉人蛊惑了!”
“学汉话,跟汉人交朋友,还是你教给我的。”林娜使起女孩脾气,又看了一眼王师傅,王师傅却浑如不觉,一言不发。
“跟汉人交朋友,却不是当汉人的走狗!”
“少酋长此言差矣,”另外一名男子开口了,正是褚遂良,“我天子仁德,只愿四海一家,天下太平,无论汉民越民,皆可是大隋臣民,绝无汉人欺凌越人之意。况今日闽地之势,必是大隋与阿曲一战,少酋长难道要站在杀父仇人一方,去做阿曲的走狗?”
林那闻言,怒目圆睁,大喝道:“休要提那厮。”
“少酋长以为,以你之力,可以既抗官军,又抗阿曲吗?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少酋长既是英雄,岂可置杀父之仇于不顾?”褚遂良继续说道。
林那听完,虽不反驳,却仍然没有让步的意思,此时倒是王师傅开口了:“官府果能公平对待越人汉人?”
“此事自然,朝廷已经谕旨,着地方官教授土著农桑,使其不再刀耕火种,需田猎弥不足。土民愿归化务农者,同汉民,授永业田,三年不纳赋税,依旧留山林者,只要不掠抢汉民,仍自为部落,以其酋为首领,不得加害。”
“可是据我所知,就是中原之民,也苦于辽东之役,揭竿而起,天下百姓,恐怕已经半是盗匪了吧?”
“先生是汉人?不知尊姓大名,哪里人氏?”
“草民姓王,名字嘛,多年无人提起,自己也已经忘了,大家只唤我王师傅,流落在此,已是十年了。”
“原来如此,先生不知,皇上恰是十年前,已罢停辽东之役,河淮民变,俱已平定,而今正是四海宴平,百姓安居乐业。”
“此话当真?”
“先生,若非如此,朝廷如何顾及闽地?我等又如何到此?”
此时林那却突然说道:“要我归顺,却也并非不可,但我有一个条件,你们汉人若允,我便归顺,不允,我宁愿战死!”
“少酋长但说。”
“我们闽越人,最尊敬的,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第一百四十二章 英雄相惜
林那提出的条件其实很简单………打擂台。
“我们闽越人,最尊敬的,是真正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那就打败我!我向英雄好汉投降,不算耻辱。你们汉人赢了,我林那投降,你们汉人输了,就永远不要再踏进我林那的土地山林。
要知道,林那是闽越人,至少是这方圆数百里的闽越人中有名的勇士。
沈光同意了,双方比武的“擂台”,就设在杉关附近一处平坦之地。
参加的人不多。
隋军这边,有沈光、宇文成都、褚遂良等,连卫士,不过二三十人。
闽越人这边,林那也只带了王师傅等三十几个人。
当然,还有林娜和阿莲,只是我却不知道把她俩归到哪一队里。
对阵PK的,是林那和裴元庆。
根据沈光的提议,比武采取赤手空拳的对搏………刀枪无眼,只要决个胜负就可以了,何必性命相搏?不论谁有不测,林娜都会难过。
林那同意了,对沈光,他表现得很尊敬………毕竟当日有不杀之德,而且今天沈光真的只依约带了不到三十个人来,林那更是心生敬佩。
双方的比武,我就不详细描述了,总之就是………棋逢对手。
两人从早上打到中午,一个多时辰下来,依旧是不分胜负。吃过饭,休息了一个时辰,双方再战,又是一个多时辰,还是难分高下。
看到此处,宇文成都笑着上前,分开两人:“两位都是当世英雄,今天看来是分不出胜负了。”
林那和裴元庆相视一笑,此时两人已经是惺惺相惜。
“莫如明日再战?”裴元庆道。
宇文成都却笑道:“就是再斗上三天三夜,我看也还是分不出高下了。少酋长,且容在下提个建议如何?”
“将军请讲。”
“请看那棵大树,”沈光指着不远处一棵比碗口还粗的大树,“在下若是能够将其一掌击倒,就算是我方胜了,若是不能,少酋长可明日试过,如若击倒,咱们再行比试如何?”
林那走到近前,看看大树,又用手拍了拍:“我确无一掌击倒此树之能,将军若能做到,自然是将军胜了。”
“既是如此,在下献丑了。”只见宇文成都略一运气,已是一掌拍出,大树轰然一声,断做两截。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林那自然明白,宇文成都的功夫,要高出自己甚多。
“将军神力,林那佩服!将军可称天下无敌!”
宇文成都哈哈一笑:“我大隋军中,人才济济,成都不才,何敢称天下第一!便是沈将军,便不在吾下。”其实宇文成都这话倒是谦虚,沈光功夫虽然不差,真要单打独斗,却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
林那倒是言出必践,表示归顺,沈光自然大喜,因我已经有令其专断之权,当下便封林那土司之职,虽然此时林那不过数百人,但沈光已经表示,平定阿曲之后,便将图林旧部交还。
因为山寨被毁,林那又欲报父仇,当下请沈光将所部编入军中,独作一营。
回到光泽,沈光、宇文成都、裴元庆等约林那畅饮,褚遂良却去找了王师傅。
“先生看得出是个读书人。”
“王某惭愧,倒是读过几天圣贤之书。”
“方今天子抚闽,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先生在闽十年,熟知土著事情,不知可有意仕途?褚某可向朝廷举荐。”
“王某一介草民,才疏学浅,安敢为官,大人抬爱,王某实不敢从,愿归隐林泉,了此残生。”
其实王师傅不愿为官,却是别有隐情。
这得从他的身世说起,将近二十年前,杨广刚刚登基,年号还没来得及改,仍称仁寿四年(公元六零四年)。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杨广的五弟、并州总管、汉王杨谅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叛乱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仅仅几个月,就被平定。
杨谅手下有一个很出名的谋士王頍,此时作为叛党骨干,自然是朝廷钦犯。兵败之后,王頍带着儿子,欲逃亡突厥,却被困在山里,只好自杀。王頍的儿子将尸体埋在山洞里,继续逃亡,无奈几天不吃不喝,身体实在受不了了,只好下山,找到一家亲友求食。几天后,这个亲友找到官府举报,抓住王頍的儿子,押送晋阳(即太原)斩首。
其实,王頍的这个亲友使了个掉包计,被送上断头台的,是一个与王頍的儿子年纪相仿的流浪汉………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