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嬉道:“要保驩儿平安,只要多加小心,找个僻静角落躲几年,应该就不会有事了。倒是这书有些麻烦,我们都不懂,又不能去问人。”
樊仲子道:“我倒记起一个人,名叫庸生,是胶东人,据说学问极高,但为人性子太拗,来长安求学谋职,始终不得重用,住在长安城郊一个破巷子里,替人抄文度日,穷寒得很。我听说之后,想接济他一些钱物,没想到反被他稀奇古怪骂了一顿,哈哈!这人骨头极硬,应该不会乱说话。干脆我去请了他来,咱们转弯抹角打听一下。”
郭公仲一直在听,这时忽然道:“快!去!”
被囚几日后,司马迁身上的伤渐渐好转。
有了气力,又饿怕了,抢饭的时候,他不再辞让,抢到的饭越来越多,至少也能吃个半饱,还能帮那老囚万黯抢一些。
每日,他只记着三件事:早上不要误了喝水,中午和傍晚尽力多抢些饭。其他时候,便昏昏沉沉躺着。
有时,狱吏不高兴,进来拿他们出气。开始司马迁不知情,莫名挨打,心中气恨,神色便会流露出来,结果只会激怒狱吏,打得更重。于是,他渐渐学会,只要听见狱吏来,就尽快缩到墙角,不动,不抬头,不发出声响。实在躲不开,被踢被打时,也尽量蹲伏在地下,护住头脸,挨几下便无事。'参见司马迁《报任安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起初他还盼着能早日离开,但狱中囚犯太多,他连审讯都等不来。牢狱苦闷,他日夜渴见妻子、女儿和卫真,但狱中为防串谋,不许亲友探看。他只好以庄子那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来释怀,又以孔子被拘于匡、困于陈蔡,却安仁乐道、弦歌不辍来自励。尽量不再自寻烦恼,安心等候,过了一阵,竟渐渐忘了时日,甚至忘了自己身在囹圄。
一日清晨,甬道墙上小窗洞外,霞光金亮、斜射进囚室。
狱吏又送来水,司马迁最后一个喝,桶里水剩得不多,他便托起木桶,直接往嘴里灌。他背对着小窗,霞光正巧照在木桶中,他猛然看到水中映出一张面孔:脸色惨白,眼窝深陷,颧骨高耸,须发蓬散,沾着几根干草,尤其那眼神,像是穷巷中常被殴打的野狗的目光,呆滞中闪过惊怯。
司马迁先是一惊,继而惨然呆住,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幽魂野鬼一般,与囚室中其他囚犯毫无二致。
他慢慢放下桶,木然站着,眼中不由自主流下泪来。
十岁起,他就开始诵习古文,遍读诸子群经;二十岁,随父进京,跟随名儒孔安国、董仲舒学史;之后遍游天下,南涉江淮沅湘,踏访禹穴古迹,北至淮泗齐鲁,观习孔子遗风;三十五岁,任郎中一职,奉使西征巴蜀昆明;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博览宫中秘藏书卷。继承父志、豪情满怀,要撰写数千年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现在却身陷牢狱,形容枯槁、面无人色,每日只为一饭一饮而拼抢。'参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
他不知道何时能出狱,妻子一介女流,连来狱中探视都不许。亲族中,只有女婿杨敞任个小官职,而且素来胆小怕事,根本不能指望。至于朋友,只有任安能倾力相救,但他远赴蜀地,恐怕还不知道自己遇难。田仁虽然已经回到长安,天子面前也说得上话,但至今不曾露面,想是怕惹祸上身。其他人本来就交接不多,更何况这次是当面触怒天子,人人避之不及,怎么会有人肯替他分辨?
司马迁虽然一向疏于交游,但从未如此孤立无援,像是被举世遗弃了一般,心中一片荒寒悲冷。
眼下,他只能盼李陵能早日逃回来,这样他便可脱罪。然而李陵会回来吗?何时才能回来?若他十年不回,我便要在这牢狱中苦捱十年?而且,天子之怒并不纯然为李陵,定然不会全然无罪,总要加些罪名。
他越想心越乱,在囚室里走来走去,脚上镣铐不停拖响。
“做什么?!”狱吏闻声赶过来,手里握着木锤,隔着木栏向他捣过来。
司马迁胸口被捣中,一阵痛楚,却不闪不避,怒目问道:“何时审讯我?”
“想被审?好,我就来审审你!”狱吏取钥匙开了锁,一把推开门,两步跨进来,挥起木锤就打。
司马迁重重挨了几下,怒气顿时无影无踪,忙蹲下来抱着头,咬牙捱着。那狱吏狠狠敲打了十几锤,又一脚把司马迁踢翻,才骂着离开。
司马迁躺在地上,遍体疼痛,心中气闷,喉咙中发出梗涩之声,又像哭,又像笑。
良久,平静下来后,他才告诫自己:以后再不可这样,你得留着命,你的史记才写了一半。你若这样死掉,连条野狗都不如。
他渐渐振作起来,这囚室中没人说话,很是安静,时间又多,虽然没有笔墨,却可以打腹稿。于是他便一篇篇在心里细细酝酿,一遍遍默诵,死死记牢。
这样,他又浑然忘记了时日和处境。
第三十一章 生如草芥
樊仲子果然请了庸生来。
硃安世和驩儿躲在暗室下面,听上面樊仲子恭恭敬敬请庸生入座。郭公仲口不善言,只说了个“请”字。
“不知两位请我来有何贵干?”一个枯涩但刚劲的声音,自然是庸生。
樊仲子陪笑道:“先请庸先生饮几杯酒,我们再慢慢说话。”
庸生道:“饮酒有道,举杯守礼,或敬宾客之尊,或序乡人之德,我一不尊贵,二无宿德,这酒岂能胡乱喝得?”
硃安世听了,不由得皱起眉,他最怕这些迂腐酸语,若在平日听到,恐怕会一拳杵过去。
樊仲子却依然和气赔笑:“先生学问精深,在我们眼里,先生比那些王侯公卿更加尊贵。我们都是粗人,不敢拜先生为师,但有些学问上的事,要向先生讨教,理该先敬先生一杯。”
庸生却道:“宾主行酒礼,岂有女子在座?孔子曰: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悌之行立矣。你们果然粗莽不知礼仪。”
樊仲子忙道:“先生教训的是,这是我家一个远亲表妹,向来缺少训导,所以才要向先生请教——你还不快退下!”
硃安世顿时笑起来,正在想韩嬉会气恼得怎样,却听韩嬉笑道:“哎呀,先生呐,小女子生在穷乡僻壤,投奔这里之前,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穿过,哪里知道这些礼数?小女子这就退下,还望先生以后多多教导。”
随后,一阵细碎脚步声,韩嬉去了侧室。
庸生气呼呼道:“毫无礼法,粗陋不堪,这酒你拿开,我不能饮!”
樊仲子仍小心恭敬:“酒不喝,那先生请吃些菜?”
庸生道:“非礼之禄,如何能受?”
樊仲子道:“我听一个故友说,当年人们向孔子拜师,至少要送上一束干肉,我们要向先生求教,这菜肴就当敬献的薄礼吧。”
庸生道:“如此说来,倒也不违礼仪,那我就不客气了。”
随即,一阵稀里呼噜咀嚼、砸吧、吞咽声,想来那庸生许久没有沾过荤腥,吃得忘了他的礼仪。
许久才听庸生咂着嘴道:“好了,既收了你们的束修,有什么问题请问吧。”
樊仲子问道:“请问先生《论语》是什么书 ?”
庸生道:“《论语》乃圣人之言、群经之首,是孔子教授弟子、应对时人之语。后世弟子欲知夫子仁义之道,必要先读《论语》。”
“天子设立五经博士,《论语》是五经之一吗?”
“非也,五经者,《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
“既然《论语》是孔夫子圣言,如此重要,为什么不立博士?”
“天有五行,人学五经,此乃天人相应之义。”
“《论语》就不合于天了?”
“胡说!五行之外更有阴阳,五经之外,还有《论语》、《孝经》。”
“书还要分阴阳?”
“世间万物莫不分阴阳,何况是圣贤之书 ?五行归于阴阳,五经总于《论》《孝》。《论语》是尊圣之言,属阳;《孝经》乃敬祖之行,属阴。言行相承、阴阳相合,体天之道、察地之义。春以知仁、秋以见义。地承天,子孝父,星拱月,臣忠君……”
庸生滔滔不绝讲起来,起初,硃安世还能勉强听懂,后来便如陷进泥沼,听得头昏脑胀、烦懑不堪。樊仲子在上面也半晌不出声,恐怕也是一样。
幸而郭仲子性急,忽然打断道:“孔壁!”
庸生终于停住嘴,问道:“什么?”
樊仲子忙道:“?
小说推荐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
- 书名: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作者:大碗小米粥文案梵猫:我不接受圣上做主役攻圣上:对,因为我们有一些私♂人问题=纸浆:嘤嘤婴圣上我是你的脑残粉圣上:给脑残粉么么哒^_=林梵:你干嘛,我们是情敌!盛上:白痴,我们是情人^_^总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却仍在温水煮青蛙最后抱得美人归的网配大神攻X死认为两人是情敌
- 最新章:第39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