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下里凑到一起,竟酿成这等大错!
但那老人为何也不知兒宽已死?
他思来想去,猛然记起那老人说话时语带羌音,恐怕那老人常年居住在西域羌胡之地,和内地音信隔绝,所以并不知晓。至于驩儿母亲和几个中途转托之人,都只顾逃亡藏匿,恐怕也没有机会与人谈起朝中官员之事。
硃安世重重“嗐”了一声,不愿再多想,继续加鞭赶路,只盼驩儿此时无恙,哪怕换自己的命,也决不顾惜。
一路飞奔,等赶到长安,暮色已深,远远看见城西北角的雍城门已经关闭。他虽然心中焦急,却怕遇到巡夜卫卒,更加害事,因此沉了沉气,放慢了马速,绕过雍门,沿着西城墙,向南而行。正行着,忽听脑后传来马蹄声,他忙驱马躲到路旁树后。
那马一路小跑,行到近前,昏暗中一看,是郭公仲,他忙迎了出去。
郭公仲低着头,不敢与硃安世正视。方才在家中,发觉出错后,他急愧之下,竟跳起身,抓过墙上挂的剑,抽剑就要自刎,硃安世已先觉察,忙扑过去,夺过了剑。又让韩嬉和鄂氏劝住郭公仲,自己才奔了出来。
郭公仲憋了片刻,忽然道:“竹简……字。”
硃安世一愣,随即明白:是了,驩儿母亲说先将那支竹简交给兒宽,竹简上的字符必定是约好的交接暗语。此事十分隐秘,王卿应该不会知晓。既然如此,王卿身为堂堂御史大夫,凭区区一支竹简,怎么会平白召见一介平民?而且还留下了驩儿?看来王卿似乎知情?难道是兒宽死前告诉了王卿?
一转念,硃安世忽又想起绣衣刺客所持符节,随之大惊,那些刺客来路不寻常,幕后主使难道是现任御史大夫王卿?!
无论如何,当务之急,得赶紧把孩子救回来。
他随即断念,对郭公仲道:“郭大哥,眼下不是自怨自责的时候,我们先去把驩儿救回来。王卿既然跟你约定三天后去接驩儿,驩儿此时恐怕还在御史府里。”
郭公仲点点头,攥了攥手中的剑柄:“走!”
两人沿着潏水,经过直城门,来到双凤阙下。
此处城墙内,是未央宫,河对岸,是建章宫。飞阁辇道,凌空数丈,双凤阙承接飞阁,跨城连接两宫。
平日,如果城门关闭,硃安世等人便是从这里溜进城去。
两人将马栓在树丛中,硃安世居前,郭公仲随后,悄悄爬上双凤阙。飞阁上有侍卫巡守,两人在阁外潜伏,等侍卫走远,攀着飞阁辇道底面的木梁,吊在半空,慢慢向东挪,越过城墙。下面城墙与宫墙之间是一条巡道,硃安世取出绳钩,钩死木梁,抓住绳索,蹬着城墙,溜了下去,郭公仲也随后下来。
两人贴着城墙,向北快奔,要到路口时,前面忽然走来一队提灯巡卫。
巡道笔直,一览无余,两边高墙,绝无藏身之处。
两人拔腿就向前跑,疾奔到路口城墙拐角。
长安城是因地而建,西城墙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从中间直城门分成南北两段,南段比北段向外多进一丈,因而在路口形成一个拐角。以往,硃安世等人溜进城后,常常会碰到侍卫巡守。因此,设法在这个城墙拐角上偷偷凿出些凹缺,以备急用。
两人都是惯熟了的,硃安世手脚并用,抓蹬着凹缺,急向上爬到两丈高处,郭公仲也随后爬到硃安世脚底。两人紧贴着墙角,一动不动。
巡卫走了过来,转过拐角,继续前行,毫无察觉。等巡卫走远后,两人才慢慢溜了下来,出了拐角,穿过直城门大街,折向东边,沿着桂宫南墙,循着暗影,向前潜行,到了北阙甲第区。郭公仲引路,寻到御史大夫府,从后院翻墙进去。
回到长安后,司马迁来不及去查淮南王档案,便因一言不慎,招来横祸。
当时他话还未讲完,天子便勃然变色,怒喝黄门将他带走下狱。司马迁遭电掣了一般,顿时懵住,木然趴伏在地,任由两个黄门拽住自己双臂,倒拖着扯出殿门,交给卫卒,押出宫门,解往牢狱。
在宫门外,他听到卫真在一旁大叫“主公”,他犹在震惊,扭过头望着卫真,恍如梦中,竟像是不认得一般。直到走近牢狱圜墙'圜墙:圜(yuan)同“圆”。汉代拘押官员的牢狱围墙为圆形环围。《释名·释宫室》:“狱……又谓之圜土。土筑表墙形,形圜也。”',看见黝黑大门敞开,他被推进去时,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被下了狱。
他慌乱起来,想挣开,狱吏却扭住他,拖扯到前厅,在他背上重重一摁,他没有防备,一下跪倒在地。抬头一看,正中案前端坐一人,面目森冷,看冠戴,是狱令。旁边另有一人,展卷执笔,应是狱史。
狱史冷喝道:“报上姓名!”
司马迁一愣,一时间竟想不起自己名字来。
“叫什么名字!”狱史猛地提高声音。
司马迁一惊,才忽然记起,低声道:“司马迁。”
狱史提笔记下,又问:“现居何职?”
“太史令。”
“犯了何罪?”
“不知。”
狱令一直漠然看着他,听到这句,忽然咧嘴而笑,笑声阴恻尖利,其他人也陪着笑起来。
司马迁这时才忽然觉到冤屈愤怒,却说不话,浑身颤抖。
狱令歇住笑,懒懒道:“押进去。”
狱吏揪起司马迁,推搡着走进旁边一扇门,刚进门,一股霉气恶臭扑鼻而来,里面幽暗阴湿。司马迁顿时恐慌起来,略一迟疑,背上又被重重一推,一个踉跄,几乎跌倒。站稳一看,房间狭长,一条甬道,旁边是一排木栏隔开的囚室,里面隐隐挤满囚犯。
一个狱吏迎上来,手里抱着一套赭色囚衣,冷冷道:“把冠袍脱掉!”
司马迁仍像身在梦中,犹疑了一下,慢慢伸手摘下冠帽,放到身边一个木架上。而后去解绶带,手抖个不停,半晌才解开。又脱掉衣袍,只剩下亵衣。
“脱光。”狱吏将囚衣扔到司马迁脚边。
司马迁心中悲郁,抬头望向狱吏,狱吏也盯着他,目光寒铁一般,冷森森不可逼视。
想到自身处境,司马迁顿时黯然自失,不敢争辩,只得转过身,面对着墙壁,迟疑了一会儿,才慢慢解开亵衣,脱得赤条条。只觉得后背狱吏目光冷冰冰如刀一般,心中羞愤欲死,忙抓起地上囚衣套在身上。
狱吏从旁边取过一副木枷铁锁,锁住司马迁手足,套上木枷,而后吩咐道:“跟我走。”说着转身向甬道里面走去。
司马迁跟着狱吏慢慢挪步,脚上铁链沉重,哐啷作响。他转头一看,身旁每间囚室,都挤满囚犯。长安城中原本只有几处牢狱,但这些年来,政苛令繁,囚犯猛增,牢狱也不断增加,已增至二十多座'《续汉书·百官志二》:“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那些囚犯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扒着木栏瞪着他,全都蓬头垢面、身形枯瘦。
走到甬道尽头,狱吏取下腰间挂的钥匙,打开旁边一间囚室,转头道:“进去。”
司马迁向里一望,阴暗中,小小囚室竟堆了十几个囚犯,呻吟、咳嗽声此起彼伏。走到门边,司马迁心里有些怕,才一犹豫,身后挨了重重一脚,被狱吏踹了进去。里面囚犯忙往墙边躲靠,空出一块地。
司马迁生平第一次被人踢,又惊又怒,不由得回头瞪向那狱吏,想要骂,气怒之下,竟张口结舌,一个字骂不出。
“瞪什么?”那狱吏两步冲进来,抬腿朝司马迁狠狠踢过来。
司马迁从没和人动过手脚,哪里知道避让?被狱吏一脚踢中腹部,一阵剧痛,顿时跌倒在地,撞到身后一个囚犯,那囚犯慌忙躲开。那狱吏却不停脚,一边骂一边狠踢。司马迁头上、背上、腰间,一处接一处被踢中,手足被铐,无法躲避,忍不住叫起来:“住手!我是朝中官员!”
狱吏停住脚,忽然笑起来:“你也算官员?这间囚室里,光两千石的官儿就有三四个,你问问他们,敢不敢在我面前自称官员?”
另一个狱吏也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根木锤,怪笑道:“他可是堂堂太史令,六百石的大大官儿!”
司马迁又痛又怒又羞又怕,趴在地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狱吏又笑道:“在这里,这木锤是丞相,笞板是御史,今天就让木锤丞相教导教导你,打出你的屎来,让你做个太屎令!”
说着,木锤劈头盖脸、冰雹一般向司马迁砸落……
御史府,院落深阔,楼宇轩昂。
硃安世和郭公仲两人在黑暗中,寻着灯光,透过窗户,一间一间房子找。
到一间大房外时,郭公仲低声道:“这里!”
硃安世凑近一看,窗内灯烛明亮,有两人踞席对
小说推荐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
- 书名: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作者:大碗小米粥文案梵猫:我不接受圣上做主役攻圣上:对,因为我们有一些私♂人问题=纸浆:嘤嘤婴圣上我是你的脑残粉圣上:给脑残粉么么哒^_=林梵:你干嘛,我们是情敌!盛上:白痴,我们是情人^_^总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却仍在温水煮青蛙最后抱得美人归的网配大神攻X死认为两人是情敌
- 最新章:第39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