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一些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接受。这是因为,从总体说来,中国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科学知之甚少,懂得要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人更少;而主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如汪洋大海的国家(农民中的大多数也应该划归这一行列),小资产阶级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主观偏激,喜欢幻想,心态浮躁。他们不喜欢踏踏实实做事,总希望一镢头就挖出个金娃娃。过了多少年穷日子,急于改变一穷二白的生活现状,并没有什么不对,甚至应该说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常识范围内的事,常常被人们遗忘,甚至还被当作保守落后的“右倾思想”来批判,这就不是值得肯定的了。
毛泽东自己当时就犯了急躁冒进的毛病,经他一鼓吹,全国范围内就刮起了“大跃进”的狂风。一时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这一类唯意志论的“大话”就满处皆是,甚至被当作好的典型来提倡。毛泽东就十分欣赏“让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这样的“诗句”。曾说:“我看这个话很好。高山嘛,我们要你低头,你还敢不低头。河水嘛,我们要你让路,你还敢不让路。”
我们不需要在这里过多谈论“大跃进”本身,因为那并不是本书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在这里介绍了这些“大跃进”的情况,还是为了看到毛泽东和郭沫若在这一时期的关系和表现。
在这样的时代条件和背景下,郭沫若和毛泽东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思想认识和真情实感方面的相投相契。
这两个方面,一是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问题上的契合;另一就是关于“大跃进民歌”(简称“新民歌”)创作的看法。在这两方面,也可以说是在这两个问题上,郭沫若和毛泽东的观点和看法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和一致。(其中有郭沫若迎合毛泽东的一面,另一面,也和郭本人的诗人气质,喜爱夸张,从内心觉得正逢其时,正投所好,正是表现自己的时机有关)我们前已说到,毛泽东不但爱好诗歌,自己也作得一手好诗。因此,他也特别关心诗歌创作,并由此而及于整个文艺创作。
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诗歌创作问题时,主张诗歌的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他这样说,并不是一时对文学创作的即兴意见,而是有他浓厚的哲学基础的。纵观他一生革命经历,可以清楚看出他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直都看得很重,并不想偏执于哪一方面(当然,从总体上说,他对浪漫主义还是有较深的感情)。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时,就曾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可见他不但不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者对立起来,而且认为二者是应该并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毛泽东这一次关于诗歌创作的想法,周扬很快写了一篇谈新民歌的文章《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在这篇文章中,周扬进一步阐述和明确了毛泽东的观点,说:“毛泽东同志提倡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根据当前时代的特点和需要而提出来的一项十分正确的主张,应当成为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方向。”
周扬在文艺问题上善于领会和发挥毛泽东的观点,因而也一直受到毛泽东的青睐。
就在周扬发表这篇文章后不久,即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又再一次谈到“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应采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一次,话说得更加肯定,更加明确,对于全体文艺工作者来说,显然是一种导向。
毛泽东提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立刻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热烈讨论。许多人结合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及当时已大量涌现的“大跃进”民歌发表文章,进行讨论。《人民日报》还为此发表社论《争取文学艺术的更大跃进》,说:“我们的工人和农民正在抱着无限的壮志雄心,充满共产主义精神,排除一切困难,以国家生活主人公的姿态,从事着豪迈的建设事业,只有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表达出人民群众的这种英雄气概。”许多文章也说:我们是生活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生活本身就是长了翅膀的,只有用“两结合”创作方法创作出来的文艺,才能适应我们这个一日千里的时代。
对于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郭沫若打心眼里拥护和高兴。无论从严格的意义或宽泛的角度看,他本人就是一个浪漫主义文学家(他创作的诗不必说,他创作的历史剧以至小说也都如此)。毛泽东提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虽然也提出了现实主义,甚至从字面上看,现实主义还排在浪漫主义的前面,但事实上,或者说从总的精神看,显然是十分强调了浪漫主义的地位的。对此,郭沫若是当然更能体会到的。所以他听到毛泽东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便立刻明确表态,说:
在我个人特别感着心情舒畅的,是毛泽东同志诗词的发表把浪漫主义精神高度地鼓舞了起来,使浪漫主义恢复了名誉。比如我自己,在目前敢于坦白地承认: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了。这是三十多年从事文艺工作以来所没有的心情。
对于毛泽东提出的这样一个创作方法,郭沫若不仅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表态,而是结合毛泽东的诗词(特别是对于《蝶恋花·答李淑一》等浪漫主义十分明显的诗词)和自己的创作加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先后写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等文章阐明“文艺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精神实质上,有时是很难分别的,”说“古今来伟大的文艺作家,有时你实在是难于判定他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从而进一步指出毛泽东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具有深远意义。他说:
主席提出这个创作方法,纠正了过去对浪漫主义偏颇的看法。我们是既承认革命的现实主义,又承认革命的浪漫主义,同时希望两者能更好的结合。这样,就使得艺术大解放,作家的思想大解放,破除很多清规戒律,避免可能发生的流弊和偏向。这样,就大大的有利作家的创作活动。
应该说,郭沫若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宣传、阐述毛泽东的意见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当然,“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倡,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是当时的“大跃进”,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谈特谈革命的浪漫主义,而比较冷落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此同时,大家谈论革命的浪漫主义,又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脱离实际的夸大、幻想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合理想象混在一起,因而也就在客观上为虚假浮夸打开了绿灯,铺平了道路。对于“大跃进民歌”中一些消极成分的肯定和过高评价,就是证明。
“大跃进民歌”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的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其规模之大不但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恐怕以后也未必可能出现,完全称得上是“空前绝后”。在这次群众诗歌创作运动中,当然也出现了不少好的和比较好的诗歌作品,而且,从积极方面来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诚挚的愿望和高扬的热情,以文艺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的时代。但,毋庸讳言,这些民歌(包括这一次大的诗歌创作运动)也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点。而这些问题和缺点也正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问题和缺点。
“大跃进民歌”实际上是从1957冬到1958春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兴修水利时开始涌现的。当时各地农村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创造了过去农民小生产时意想不到的奇迹,使农民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从而在激发起他们向自然进军的热情的同时,也激发起了他们诗歌创作的热情。他们歌颂集体的劳动,歌颂劳动的集体,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制度。
小说推荐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121章
-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
- 最新章:第129章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 作者:未知 第一章 美丽的中南海(1 干涸的京城竟有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为什么人工湖泊要称为“海?历史向你细细道来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明明是湖嘛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 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
- 最新章:第26章
- 毛泽东传
- 《毛泽东传》作者:佚名第01节出乡关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
- 最新章:第201章
- 毛泽东诗词集
- ,毛泽东诗词集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
- 最新章: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