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争;众人好高而恶下,水独处之,上善之人也常谦下;有这些德行,所以近似于道。
【漫谈】《孔子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而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居善地,意谓能自然而然,随遇而安;心善渊,意谓能心常湛静,虚怀若谷;与善仁,意谓能云行雨施,惠而不费;言善信,意谓能实事求是,至诚守信;政善治,意谓能应天顺民,无为为之;事善能,意谓能谨始虑终,统筹兼顾;动善时,意谓能审时度势,随时制宜。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尤:过失。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至今还存在着认为老子思想是反对仁义智慧、反对革命,主张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甘守懦弱、逆来顺受,是保守倒退的观点。历史教材是这么说的,哲学教材也经常这么讲。因此,在强调〃有为〃的社会里,很少有人去研读、读懂《道德经》。其实老子讲的〃道〃,只是客观存在的宇宙物理的基本法则,其法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循〃道〃而行,并非如某些人所讲,是〃有为不如无为,有用不如无用,活着不如死了〃,而只是不争。不争,是指不与事物的自性必然相争,也即是不与事物的当然之〃道〃相争。不争就是要依从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而不强行,不违反物性。道之当然而不可违,从道必吉,逆道必凶,如影如响。
意译
最高的德行若似水的品性。
水善于便利万物而又好让不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卑处,所以近似于道。
有最高德行的人:
居,能自然而然,随遇而安;
心,能恬淡宽厚,虚怀若谷;
施,能云行雨施,惠而不费;
言,能实事求是,至诚守信;
政,能循道顺民,无为而治;
事,能统筹兼顾,谨始虑终;
动,能审时度势,随时制宜。
正因为他不与客观当然之道相争,所以没有过失。
原二十二章 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
【注释】曲:偏曲,这里指若似偏曲或局部偏曲。全:周全。枉:屈枉,这里指若似屈枉或局部屈枉。
圣人行动必循其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其要点在于通而已。通,则物不迕;不迕,故能全。直而非理,则非直;循理虽枉,而可谓是天下之至直。故圣人裁理事物,犹如工匠之斲削凿枘,宰庖之切割分别,曲得其宜而不折伤。
【漫谈】《吕氏春秋》说:〃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以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曲则全〃的大道,是人生的最高艺术。如何做到〃曲则全〃的真正条件,那只有一个〃诚〃字才可以。然而绝对不能把〃曲则全〃当做手段,要把它当做道德,要真正诚心诚意地去做。如果知道〃曲则全〃的名言,却把它当成手段去做,那就〃不诚无物〃,完全不对了。
洼则盈,敝则新,
【注释】洼:低洼处。盈:充盈。敝:破旧。
事物内部固存的,矛盾对立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辩证法的核心。至长返短,至短返长,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所以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邓小平说:〃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少则得,多则惑
【注释】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曲思于细者必亡其大,锐精于繁者必略其要。目察秋豪之末,则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则不见太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
《易.系辞》云:〃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少则得,多则惑,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注释】抱一:一,谓〃道〃。抱一,意谓遵循〃道〃。式:法式,范式。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举一纲而万目张,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则其众理而万事应,此人君面南之术。《管子.心术篇》云:〃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孔子曰:〃予一以贯之。〃抱一,也即是《中庸》之用中,《大学》之诚意,此都是指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和处理一切事物。
【漫谈】王安石在《致一论》中说:“万物莫不有至理焉,能精其理则圣人也。精其理之道,在乎致其一而已。致其一,则天下之物可以不思而得也。”又说:“天下之理皆致乎一,则莫能以惑其心也。”王安石认为,万物各有其理,众人为万理之分殊所迷惑,而圣人则能从万理之中提炼出一个根本的东西,即“一”。这个“一”,就是“道”。韩非子也说过:“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也就是说,如果掌握了“道”理,则不必再从万物具体之理上去穷究,便可“抱一而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注释】不自见:不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不自是:不自以为是。彰:昭彰。伐:夸。自矜:也就是傲慢,骄傲。
目有所不见,智有所不通,力有所不及,事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人不可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执著于自己的主观成见,便如同佛家所说的〃所知障〃,反为自障了!因为自己有主观成见,也就不能正视和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所以,君子是聪明以智,守之以愚;博学审问,反听慎思;虚己应物,顺其当然;功盖天下,谦逊以让。故而能明、能彰、能有功、能德长。
【漫谈】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自己认为的知,可能是不知,认识到自己认为的是,可能是不是。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注释】不争:意谓不与事物的客观当然之道相争。
大道无心而随物化,圣人则天而行,故而能忘怀随顺,虚己应物。圣人治国,不主观臆断,不动辙发号施令,而是以百姓心为心,自觉服从人民群众的意愿。虚怀若谷者,谁能与之争?舜嘱禹道:〃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诚:真实无欺,守信无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诚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成全事物的保障。曲能友诚。己诚之曲,彼亦诚至,则全于诚!常言道:〃至诚如神〃。《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其生物不测。〃不贰即是诚。天地以至诚不移之德生物,人能法天至诚,则行主忠信,天且助顺,人且助信,故诚者,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成己而又成物,故全而归之。若夫罔者,专务自欺以欺人,所谓〃自作孽,不可活〃,非有上罚,必有天殃。
意译
曲己从道则全,枉意从理则直;低洼则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执一纲则能得其目,迷于繁琐则惑其根本。
因此,圣人遵循道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
不固执己见,方能全面明察;
不自以为是,方能是非昭彰;
不自我夸耀,方能显现功绩;
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长进。
正因为他不与当然之道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
前人所谓曲己从道则全的话,岂是空话吗?
为人处事能出于至诚,圆满周全的结果将可得而归之。
原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小说推荐
- 王道诠释者
- 《王道诠释者》作者:冷墨逸凉墨逸,出生大剑士之家,天赋异禀。在黑暗的时代,一点点的光芒都一览无遗。整个世界都是黑暗,岂容你散发一点点的光。就这样,他亲眼看着他的双亲死在他的面前,他的脸沾满了他们的血,他澄澈的目光变得黯淡,他为父母的死感到自责,害死双亲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那么点可笑的天赋。人生总是由
- 最新章:第197章
- 樱花草诠释的爱
- !第一章 遇见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呈现着游戏的打斗场面。随着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一个个对手被迅速击倒。不一会,全屏便显示着绚丽多彩的优胜画面:玩家通关!丢开鼠标,少年悠闲地靠在椅背上,无趣地垂下浓密的长睫毛,俊美的脸上表情散漫而清冷。这时,一个高挑少女推门而入,她一头时尚优雅的卷发,皮肤白
- 最新章:第22章
- 道德经
- 作者:老子道德经注释前 言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
- 最新章:第34章
- 道德经新解
- ,01章 论道/小/说/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 最新章:第35章
- 穿入异世的道德经
- 简介: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倒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题下道德经一篇就此飘然而去两千五百年后一青年顾一凌穿越至天玄大陆附身在一丹田破碎的少年身上于仙墟之中获得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本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你修阴阳我修道德经你找机缘我修道德经你嗑丹药我修道德经你作弊开挂我还是修道德经一生万物圣魔亘古不恒大道至简万变不出
- 最新章:第113章
- 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
- 文案书灵界《论语》和《道德经》是逼格十足的大佬21世纪,孔论和李道却摇身一变,成了啥都不懂的小可怜为了重拾尊严,跟上时代的脚步,享受现代的便利,两人决定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数月后孔论换上一身潮牌,短发墨镜,模仿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看手机,结果技艺不精来了个平地摔李道犯懒,把自己原来的那身古装改了改,
- 最新章:第77章
- 道德经 全文及译文
- ,前 言 生小 说+网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
- 最新章:第37章
-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 目录序言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山海经卷三 北山经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山海经卷十五
- 最新章:第52章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 作者:赵文竹】自序 文竹见仓颉那天,文竹在逍遥谷大青石上闲坐,忽见山外来一染金发着洋装的黑眼睛黄皮肤青年,此人来到文竹面前说“马上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你的过境派司准备好了吗”文竹不解“什么派司”来人道“真是孤陋寡闻,有道是山中数日,世上千年。全球一体化洪流一日千里,二十一世纪是电脑网络时代,过境的
- 最新章: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