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注释】能自足,虽贫可谓富;不知足,虽富可谓贫。强行,是谓自立更生,奋发奋图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人有修,乃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天助自助,自强者可谓是与天合其德。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定不拔之志。”
不失其所者久。
【注释】不失其所者久,是说不丧失立身之本者乃可长久。庄子说:〃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不见其诚而发,每发而不当;行为不失其德性之本者,方能平安长久。《淮南子》曰:〃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发,祸由己生。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漫谈】万物顺应自然而各自形成的天性为德,而遵道保德乃为万物立身之本。能保持这种立身之本者,可谓是不失其所,而不失其所者,可以平安久长。例如,昆虫为逃避捕食者的注意,常常将自身伪装成一种非生命物质,而那些对于鸟来说味道不好的昆虫,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具备了非常漂亮的警戒色,以防被偶然抓住。科学家贝茨还发现了另一种模仿,一种可食的昆虫,模仿了另一种不可食昆虫的形态。自然选择是解释这些昆虫具有特异性颜色的最合理观点。因为昆虫不能控制它们翅的颜色,而自然选择肯定会照顾那些偶然以这种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得以保护的个体:它们会生活的更长久,繁衍更多的后代,基因的遗传最终使整个物种都具有了这种保护色。
人类天性的形成,也有类似的状况。例如,老子所谓人性中的〃慈〃,也就是利他性,也可谓是协作性,同样也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因为自然选择的竞争与祛除,增强了人对于协作斗争的依赖,那些彼此合作的人通常能够更成功地生存下去,协作成了人群生存繁衍的驱动力,基因遗传从而使这种性格与生物进化联系了起来。这样,人类就强化了这种天性,并将其成为了进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人性中利他行为,也就是〃慈〃的存在,并不违背自然法则,而是自然法则在推动生命某一种成分的发展中决定了我们人类的这种天性。
死而不亡者寿。
【漫谈】《春秋·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故而,人能树立崇高的道德规范,成为人们普遍的学习榜样,以至能够改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那将是不朽的精神的价值。王弼说:〃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范应元说:〃其形虽死,其神不亡,如此者,方为寿也。〃
【漫谈】我们死后可以遗留给后代的东西有两种:基因和文明。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存在的,我们与生俱来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基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但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功绩隔了三代就被人忘怀。你的儿女,甚至你的孙子或孙女可能和你相象,也许在脸部特征方面,在音乐才能方面,在头发的颜色方面等等。但每过一代,你传给后代的基因要减少一半。这样下去,不消多久,它们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直至达到无足轻重的程度。我们的基因可能是不朽的,但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基因集体迟早要消亡。
但如果你能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如果你有一个精辟的见解或作了一个曲子,发明了一个火花塞,写了一首诗,所有这些都能完整无损地流传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库里全部分解后,这些东西仍能长久存在,永不湮灭。苏格拉底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能还有一两个活着的基因,也可能早就没有了,但苏格拉底、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等人创建的文明在今天仍盛行于世,历久而弥坚。
意译
能知人者可谓智慧,能自知者可谓高明。
能战胜别人可谓有力,能战胜自我可谓刚强。
知道满足者可谓富有,自强不息者可谓有志。
不丧失立身之本者,乃可平安长久。
身死而精神不朽者,可谓是长寿。
原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之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注释】人出世为生,去世为死。韩非子说:〃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谓之出,卒为之入,故曰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之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注释】徒:属,类。生之徒:属于平安享寿者。死之徒:属于夭亡者。
高延第说:〃生之徒,谓得天厚者,可以久生;死之徒,谓得天薄者,中道而夭;动之死地者,谓得天本厚,可以久生,而不自保持,自蹈死地。盖天地之大,人物之蕃,生死纷纭,总不出此三者。生生之厚,谓富贵之人厚自奉养,服食药饵以求长生,适自蹈于死地,此即动之死地者之一端。缘世人但知戕贼为伤生,而以厚自奉养者为能养生,不知其取同也,故申言之。夫天下之人以十分为率,夭死者居其三,自蹈于死者居其三,幸而得遂其生死之常者,仅居十之三耳。〃
王弼说:〃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不疾去之,则志气日耗。夫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夫惟无以生为者,即所以得长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注释】摄:调摄、养护。兕虎:类似犀牛的独角兽。被:遭受。甲兵:意指杀伤。
善摄生之人,避害远祸如若不及;其陆行,不至兕虎出没之处,故决不为兕虎所遇;其入军,不至敌人戒线之内,故决不为甲兵所加。惟其敬畏客观自然,而无所贪欲,故不授物以可乘之衅。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无死地:顺应自然,而不涉及死地。
仁人之所以长寿者,是因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心常平和而不失其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而咎徵不至而休嘉集之,此乃长寿之术。
陈柱说:〃去其生生之厚,则与物无夺,而能去所厚者以养人,是顺物之性而不逆也。孰从而害之哉?夫生生之厚,死地也。无生生之厚,故无死地。〃此正俗语所谓,〃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意译
人出世为生,去世为死。
长寿者,占十分之三;夭亡者,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为生,却因自己的妄为而致死亡者,也占十分之三。
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贪欲生活丰厚的缘故。
听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陆行不会逢遇凶恶的犀牛和猛虎,战乱时不会遭受杀伤;牛无处用它的角,虎无处用它的爪,刀无处用它的刃。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他顺应自然,不为贪欲而自蹈死地。
(第三节) 谦虚柔和是为人处事之则
原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注释】善为道者: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微妙玄通:见解精微,奥妙通达。
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因为他们能理解、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行动与客观自然完全相通,所以能无往而不利,这样就使得他们的学识似乎深奥得令人难以认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注释】正因为其学识深奥,难以认识,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一些他们为人处事的一些态度概貌。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注释】豫:迟疑犹豫,意谓谨慎小心。犹:慎惧的样子。
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其探索、遵循客观规律来处理事物时,始终都不敢有一点放肆,唯恐出现差错。其谨慎小心就象
小说推荐
- 王道诠释者
- 《王道诠释者》作者:冷墨逸凉墨逸,出生大剑士之家,天赋异禀。在黑暗的时代,一点点的光芒都一览无遗。整个世界都是黑暗,岂容你散发一点点的光。就这样,他亲眼看着他的双亲死在他的面前,他的脸沾满了他们的血,他澄澈的目光变得黯淡,他为父母的死感到自责,害死双亲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那么点可笑的天赋。人生总是由
- 最新章:第197章
- 樱花草诠释的爱
- !第一章 遇见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呈现着游戏的打斗场面。随着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一个个对手被迅速击倒。不一会,全屏便显示着绚丽多彩的优胜画面:玩家通关!丢开鼠标,少年悠闲地靠在椅背上,无趣地垂下浓密的长睫毛,俊美的脸上表情散漫而清冷。这时,一个高挑少女推门而入,她一头时尚优雅的卷发,皮肤白
- 最新章:第22章
- 道德经
- 作者:老子道德经注释前 言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
- 最新章:第34章
- 道德经新解
- ,01章 论道/小/说/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 最新章:第35章
- 穿入异世的道德经
- 简介: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倒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题下道德经一篇就此飘然而去两千五百年后一青年顾一凌穿越至天玄大陆附身在一丹田破碎的少年身上于仙墟之中获得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本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你修阴阳我修道德经你找机缘我修道德经你嗑丹药我修道德经你作弊开挂我还是修道德经一生万物圣魔亘古不恒大道至简万变不出
- 最新章:第113章
- 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
- 文案书灵界《论语》和《道德经》是逼格十足的大佬21世纪,孔论和李道却摇身一变,成了啥都不懂的小可怜为了重拾尊严,跟上时代的脚步,享受现代的便利,两人决定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数月后孔论换上一身潮牌,短发墨镜,模仿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看手机,结果技艺不精来了个平地摔李道犯懒,把自己原来的那身古装改了改,
- 最新章:第77章
- 道德经 全文及译文
- ,前 言 生小 说+网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
- 最新章:第37章
-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 目录序言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山海经卷三 北山经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山海经卷十五
- 最新章:第52章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 作者:赵文竹】自序 文竹见仓颉那天,文竹在逍遥谷大青石上闲坐,忽见山外来一染金发着洋装的黑眼睛黄皮肤青年,此人来到文竹面前说“马上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你的过境派司准备好了吗”文竹不解“什么派司”来人道“真是孤陋寡闻,有道是山中数日,世上千年。全球一体化洪流一日千里,二十一世纪是电脑网络时代,过境的
- 最新章: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