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20章


澜绲哪谠谛浴?br /> 一方面,认识取决于实在世界本身;另一方面,认识取决于思维。因为任何内在性都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是隐含联系在现象中。发现便是发现者对现象思维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认为:“发现就是发现者的发现”。
生活中,人们往往以为,一个人的发现同时就是另一个人的发现,就是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的发现。其实,除了发现者以外,其所发现的内容及其意义未必能为别人所真正了解;越是深刻的发现,越是如此。例如,马克思发现并建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不可否认,发现决不会永远停留于发现者那里。但是,从个人的发现变为众人的发现,乃至成为全社会、全人类的发现,这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则:法则,这里意谓取法。贵:难能可贵。被褐:穿着粗布衣裳。玉:宝玉,这里是指精神意识上的宝物。
了解我的人少,取法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圣人好似外面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宝玉。
意译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
 可是天下竟无人能理解,无人能实行。
 言论皆有其宗由,指事皆有其迹据。
 正因为人们不理解这道理,所以才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少,取法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因此,圣人好似外面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宝玉。
  原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民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且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注释】肖:象,相似。细:渺小。
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审一时者,不可与言大。因为大道渊深,非常人所能透澈把握;大道富有,各家只能得其一隅。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越具普遍性的原则,能清楚地把握它的人就越少。因为普通学科只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或一个层次,而道是宇宙万物的共性,是事物的普遍法规,所以它的形象不是那么具体。如果它象任何器物,它早就显露出渺小来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注释】三宝:即是三条原则。执持而宝之:珍惜之义。
无论是宗教或是哲学,都应给予别人以安身立命与立身处世的正确目标。老子所谓的三宝,即是向我们指出的修身处事应当遵循的三条原则。第一条是慈,即仁慈。爱人之心,恻隐之心,皆慈之德。吾之心慈爱素具,可由爱亲推致而爱人爱物。对别人心地善良,自己也会百倍地得到报偿。第二条是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物品和欲望。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第三条是不敢为天下先,即为人处事皆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虚静谦让,冲气为和;而不是师心自用,贪施妄为。
【漫谈】什么是慈?慈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年的组织部长胡耀邦对中组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志鼓劲说:“我们辛苦些,紧张些,哪怕政策落实得只快一天,就等于被落实政策的同志和他们的亲属少过‘一年’的苦日子;因为忍冤受苦的人都是“度日如年’啊!俗话说人人都应该将心比心。我们当年在干校是啥滋味?”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民器长。
【注释】慈:慈爱、宽容。俭:节啬、省俭,意谓不肆意妄为。器长:万物的首长。器:指物。
利他为慈。慈爱,所以能勇于行道。慈亲爱人惜物,以致于天下人无弃人,物无弃物;节俭,故能不暴殄天物,而使天下不尚奢侈,家给人足,以致能扩广博爱;常谦下,不妄生事,不敢主观任意于天下人物之先,而常虚应,人自尊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的首长。
【漫谈】慈,不但是人而且也是动物的一种利他性行为。鸟在看到鹰飞近时会发出〃警告声〃,鸟群一听到这种〃警告〃,就采取适当的逃避行动。而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
人和动物“慈性”最明显的例子,是父母,尤其母亲,对其子女所表现的利他性行为。它们或在巢内,或在体内孕育这些小动物,付出巨大代价去喂养它们,冒很大风险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之害。举个具体例子,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如狐狸等接近时,会上演一出〃调虎离山计〃。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象已经折断。抽食者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卧其中的鸟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一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但它自己却甘冒如此大的风险。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注释】舍:舍弃。且:取,求。 
现在舍弃广慈博爱而为私欲好勇斗狠,舍弃恬淡节俭而尚好奢侈铺张,舍弃虚静谦让而任由意气争先,乃是自寻死路!。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且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慈:慈爱,慈善。谓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固:牢固,稳固。
既然是慈人爱物,则无论是战是守,必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两兵交战的结果,必定是慈善者胜利,必定是忧患哀伤者胜利。因为慈善者是爱国爱民的,哀伤者是因为国家被人侵略而感到哀伤,有这样思想感情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必然会不怕牺牲,拼死奋战,所以必然会取得胜利。不但是战争,无论何事,只要是不为贪欲而是不得已所为之事,往往少有差误和失败。
韩非子说:〃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故临兵而慈于士吏,则战胜敌;慈于器械,则城坚固。故曰: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漫谈】托克维尔说:“一个国家一旦有了自己孤僻的观点、信仰、法律和习惯,它便会以整个人类自居,只关心本国人民的疾苦,对于别的国家一概无动于衷。如果两个持有这种态度的国家交战,战况一定十分残酷。反之,随着各国人民的日益接近,彼此逐渐相似,他们便将更加互相同情对方的不幸,国际公法也将愈加宽容。”
意译

 天下人都认为我说的道太空泛广大,不象任何器物。正因为它太广大,所以不象任何器物。如果它象任何器物,它早就显露出渺小来了。
 我这道有三个特点,常做为法宝来保持:第一是广慈博爱,第二是恬淡节俭,第三是顺应自然,不敢主观任意于天下人物之先。
 慈爱,所以能勇于行道;节俭,所以能扩广博爱;不敢主观任意于天下人物之先,所以能成为天下的首长。
 现在舍弃广慈博爱而为私欲好勇斗狠,舍弃恬淡节俭而尚好奢侈铺张,舍弃顺应自然而任由主观意气争先,乃是自寻死路!
 慈爱,用于战斗则能胜利,用于守卫则能坚固。天道若救助谁,将会让谁用自身的慈爱来卫护自已。

(第一节)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原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注释】辙迹:车行时留下的痕迹。瑕谪:偏差,疵病。筹策:古时计算用的竹制筹码。关楗:门上的栓梢。绳约:绳索,意谓约束。
善于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无主观妄为之迹;善于言辞者,正心诚意,言事中节,无有疵漏偏差;善于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码算具;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善于束结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