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积德造命法》第22章


?br /> “保善天真”,“保”是保护,“善”是纯善。什么叫“天真”?心里面一念不生就是天真。天天在打妄想,天真就失掉了。天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心。
“如保赤子”,好像慈母照顾婴儿一样,要全心全力、全副精神去照顾起心动念。
“改造命运全权在己,不属造化”,改造命运之事完全在我自己,与诸佛菩萨与天地鬼神毫不相干。所以真正把这本小册子明了了,从今以后你也不要再去看相、算命、看风水,都用不着了。仔细反省一下自己的命运就知道了。怎样去改造,也晓得了,不会再受别人的欺骗了。
“即上文所谓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是也。”前面云谷禅师说,什么样的人叫“极善之人”?我们净宗讲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这个“上善之人”就是“极善之人”。那一类的人是“上善之人”呢?能够改过的人就是“上善之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天都反省、改过,一直到没有过可改了,那是成佛了。
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什么过失?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就是他的毛病,就是他的过失,他还要改过自新。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还要改过,何况我们!我们看到这里应该觉悟了,修行,修什么?就是改过。从现在起发心改过,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改过,过失都没有了,就成佛了。有过失就不能成佛,所以菩萨叫“觉有情”,菩萨是有情众生,不过他觉悟。觉悟,就是知过能改。我们凡夫有情不觉,不觉就是不知过、不会改,认为自己样样都是对的。想想自己有没有毛病?想了半天,一个毛病都没有。所以常说凡夫没有毛病,菩萨毛病很多。菩萨常常检点,知道自己毛病很多,不断在改,三大阿僧祇劫都还没改完。你想想看,这毛病多少?凡夫居然没毛病,这怎么得了!就是什么叫做“觉”,什么叫做“不觉”。知道自己一身毛病——这是觉悟的人,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菩萨;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就是佛家讲的凡夫。这很好懂,菩萨不是神,菩萨是一个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常常改过自新的人,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不但改过自新,又能发阿弥陀佛之愿,即是改造命运最殊胜的方法。我们天天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这只是初步功夫。第二步功夫就拿《无量寿经》当作一面镜子,每念一遍就是照一次,照一次就是对照一下,去寻找自己的毛病。我们照镜子晓得那个地方脏了,赶快把它洗净,洗净就是修正。心里面肮脏不能觉悟,要读经,经典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照一照,知道我们心里那些地方有毛病,赶紧把它改过来。所以第一步是念熟,第二步是依教奉行,就是依照《无量寿经》来修行。
修行第一要“发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我们要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心,咱们跟阿弥陀佛是同心同愿,真正的同志。同愿、同志就是一个人,换句话说,你也变成了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阿弥陀佛是榜样,我们要照这个样子来塑造自己,把自己改变成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心一样、愿一样。你想想,你怎么不能往生?决定往生!心愿相同。然后言阿弥陀佛之言。言语相同了。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劝人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言阿弥陀佛之言,行阿弥陀佛之行。
我们的身、语、意三业都像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这比‘义理再生之身’高明得多,这是即身成佛,成了阿弥陀佛了。把我们凡夫身摇身一变,成了阿弥陀佛再来。本来我们是业报身来投胎的,现在一变,变成了阿弥陀佛乘愿再来,这是改造命运最殊胜、最上乘的改法。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其实这里面的重点是讲妄念——妄想执着。身与数实在讲不相干,真正有关系的是心。身是受心的影响,主要的是心地。凡夫的心地,总而言之——自私自利。这是凡夫心,一定堕在数量里。如果拿佛法来讲,若用意识心,亦决定堕落在数量里,也就是用八识,八识是有为法。佛菩萨为什么能超越?因为他转八识成四智,他不用八识,所以不落在数里面。
‘义理之身’,自己觉悟之后,用的是觉心。前面‘血肉之身’用的是迷情,如果用的是觉智,‘岂不能格天’!
尤注说:“精诚所至,金石为裂,此至诚所以格天也。”这有一个典故。汉朝名将李广,有一次行军时,路边草很深,草里面有一块大石头,他看错了,以为是一只老虎。他拔弓箭射它,用的力很猛,箭射去插得很深。下马一看是一块石头,自己也很惊讶!想:“我的力量这么大,箭能插得这么深!”再射一次就射不进去了,才知是“精诚所至”。正像罗什大师七岁时举大铁钵一样,没有心、没有念头时把它举起来。再一想:“我人这么小怎么能举得动?”再举就举不动了。李广把石头当成一只老虎,不知道它是石头;知道以后箭再也射不进去了。这是比喻一个人以真诚之心,真诚没有妄念,所以金石为开。
由这两则小故事也能证实《华严经》讲的“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是心地清净到相当程度,才没有妨碍;如果心不清净,事事都有障碍,所以触事成障。心地清净就没有障碍了。
“至诚所以格天”,“格”当作感格、感应讲。儒家讲的格物,“格”是格斗,“物”是物欲。我们要舍弃欲望,不会被欲望所转,这叫“格物”。此地讲“格天”,“天”就是数,就是定数,也就是我们讲的命运;以至诚感格而改变了命运,转移了命运。至诚就是真心,至诚心就是《观无量寿经》讲的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时候的皇帝,在早年也是胡作妄为,以后得大贤伊尹的教导,他改过自新。这几句话是他改过自新之后,对于伊尹感谢的话。
‘天作孽,犹可违’,天命所做的不善是可以改变,我们修善积德就可以改变。“天”就是指天命,天命也就是“数”,我们一般讲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是这一生自己造作的不善。‘天作孽’是宿世的,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一世所得的不善果报可以改,这就是宿命可以改;现前造的罪业,那就没办法了。现前继续再造,你就不会改过。过去有恶因,现在再加恶缘,必定结恶果;过去有恶因,现在断恶缘,虽有恶因不结恶果,这是一定的道理。
改造命运的原理就在“缘”上——“因缘果报”,“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没有法子改变,能改变的在“缘”。譬如说我们种瓜种豆,瓜与豆的种子是因,不能把瓜子变成豆,也不能把豆子变成瓜;因是定数。我们今天想要瓜,还是想要豆,就在缘上加以决定。我们想要豆,把豆的种子种下去,瓜的种子收藏起来,它就不会结果。结果需要缘,缘有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缘都具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结果,虽然有因,只要把缘断了,譬如瓜子放在茶杯里,放一百年也不会长成瓜。为什么?它没有缘。
所以过去虽然造作恶因,这一生中不造恶业,断恶修善,恶的缘就没有了。过去生中总有善因,一个人那有一生做恶没有做善的?找不到!一生都行善,没有一点恶,这种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们所造的业都是善恶混杂,恶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恶做得多,善做得少。恶做得多不要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恶,恶缘断了,虽然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
‘自作孽’就是现在还继续不断去造恶业,恶的果报一定现前,所以‘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是过去生所做的,这是我们可以改造;现前再要不断的造作恶业,那就没法子改造了。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是《诗经》,五经与十三经里都有《诗经》。《诗经》里面有两句话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永’是永恒的意思;‘配命’就是“上合天心”。这两句话就是佛家早晚课诵真正的目的。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是检点,这样早晚课做得就有意义了。在佛陀的时代,早晚课的内容就是三归依。早晚课所念的词句是出自《华严经净行品》——“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早晚都一样。现在我们所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