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第74章


群蚨嗍薄?br /> 帖木儿灭里是花剌子模国军界中少壮派的典型代表,相貌英俊,爱国,尽职尽责、头脑清醒,能在战场复杂的形势下作出正确判断,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帖木儿灭里从蒙古帝国三个纵队开始发动进攻时就不停地搜索情报,这些情报让他惊呼:“蒙古人果然骁勇善战!能和这样的军队作战是我的荣幸。”他的指挥官们深为动容,全部义愤填膺,就是战到一兵一卒,也要誓死守卫忽毡城。
帖木儿灭里开始备战,先把全城百姓迁到内城,他则昼夜不停地大兴土木,在城北的锡尔河中间河水分流为两股的地方修筑了一座高大坚固的城堡。这是个非常高明的手段,由于城堡在高处,所以河边仰攻的弓弩和投石机无法对城堡造成伤害,但城堡中的弓弩和投石机射程却可以轻松地打击河边的敌人。
阿剌黑的前锋部队在河边就受到了乱箭的射击,伤亡惨重。阿剌黑发现不能马上组织进攻,因为他的人太少,而且他的炮灰哈沙儿也不多,所以他向成吉思汗请求援兵。
成吉思汗得到这个沮丧的情报后,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已结束了讹答剌城战斗的窝阔台和察合台的部队调到忽毡城。现在,阿剌黑得到庞大的两万人援军,同时来的还有讹答剌城的一万哈沙儿。他信心满满地下达了攻城的前奏,执行这个倒霉任务的自然是炮灰“哈沙儿”。至少有一万“哈沙儿”被蒙古军用武器驱赶着搬运石头想填平锡尔河边的浅滩,只要他们进入弓弩和投石机的射程内,就可发动山摇地动的攻击。
帖木儿灭里没有攻击“哈沙儿”,因为那些人都是他的同胞,况且,攻击他们没有多大用处,而且还消耗弹药。他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方式,命人把十二条战船覆盖湿毡,上面再涂抹浸过蜡的黏土,只留下几个窗口作窥视和放箭之用。
太阳初升时,他派出战船驶近岸边的蒙古人,向蒙古人射箭。蒙古人当然还击,但羽箭对他的装甲战船毫无用处。帖木儿灭里不但向蒙古人射箭,还把填入河中的石头搬走。于是就有下面的场景:夜晚时,蒙古人的“哈沙儿”拼命地向河里搬运石头,第二天早上,帖木儿灭里的战船又把石头清除,阿剌黑两眼直冒火,更让他气得死去活来的是,帖木儿灭里趁着“哈沙儿”搬运石头场面乱糟糟时,趁机发动了几次夜袭,蒙古军时时处于精神紧张中,疲惫不堪。
虽然帖木儿灭里的战术让蒙古人大为头痛,但他人数太少,船只也少,蒙古人每天搬运十块石头,他凌晨时分只能挪走一块,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头逐渐增多,填平了锡尔河沿岸,正继续向前伸展。帖木儿灭里知道,蒙古人接近他的堡垒只是时间问题了。他决定撤退,把伤员和辎重分载船上,他自己则率领一队士兵登上一只超级战舰,趁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燃起冲天的火把,闪电般地沿河而下。
阿剌黑下令追击,由于他们没有船只,所以只能沿河追赶。而每当大批蒙古兵出现在岸边时,帖木儿灭里就飞快地把船靠近岸边,用弓箭射他们,正如打野鸭子一样,箭不虚发。
蒙古军自诞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狼狈,帖木儿灭里居然就在沿岸两万多蒙古军的目送中一路推进到别纳客忒城。在这里,蒙古军为了阻挡帖木儿灭里的战舰,用铁链提前封锁了河道,大概是铁的质量不过关,帖木儿灭里居然神奇地把铁链砍断,冲杀了过去,一直冲杀到毡的城境内,蒙古军始终拿他没有办法。
这是一幅让人啼笑的画面,只有几百人的帖木儿灭里船队在如沙子般多的蒙古军的围攻下,从容自若地游走在河中,昂首独步,目空一切。
术赤当时正在锡尔河下游欣赏自己的战绩,听闻帖木儿灭里直奔他而来后,马上在锡尔河下游架设浮桥,准备弩炮,设置下重兵守株待兔。帖木儿灭里比他技高一筹,就在蒙古军设伏地点之前的一个地方舍船上岸,转向荒野继续行走。他让部队先行,自己殿后,蒙古军得知他上岸后,心花怒放,认为岸上就是他们蒙古人的地盘。一支小分队紧追不舍,帖木儿灭里掉转马头积极应战,双方一接触,蒙古军就知道自己想错了,这是个两栖动物,在陆地上的战力并不比他们蒙古军差,经过多次小规模的交战,由于帖木儿灭里的士兵的确太少,所以在持续不断的消耗战中,他只剩下了自己和三支箭,据说其中一支箭还是断箭。就在他仰天长叹“天亡我也”时,三个蒙古人悄悄地接近了他,他首先拔出那支断箭射瞎了一个人的眼睛,然后对另外二人说:“我还剩两支箭,刚够你们二人消受。你们如果强烈要求,我就成全你们,但我舍不得用,你们最好逃命去吧!”
两个蒙古人绕着他转了几圈,都因为畏惧他的箭法不敢上前,最终,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帖木儿灭里逃走。
他的英雄故事还将继续,然而那是以后的事。帖木儿灭里的逃走标志着阿剌黑成功地完成了正面攻击的任务,蒙古帝国军队现在完全突破锡尔河,正式进入河中,围攻花剌子模帝国首都的工作指日可待。
上帝之鞭
当蒙古兵团三路纵队在锡尔河正面发动进攻,吸引摩诃末的注意力时,成吉思汗带领主力悄无声息地越过“红沙漠”,于1220年三月初突然出现在摩诃末的身后。成吉思汗兵团首先抵达锡尔河左岸的赛尔奴克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为了展示神威,成吉思汗命令骑兵在马尾拴起树枝,就在郊区来回奔驰,卷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同时又命五万人马全部集结到赛尔奴克城正面,形成拥堵不堪的场面。赛尔奴克城守军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浑身发软,急忙扶住城墙。
成吉思汗按一贯做法,派一名伊斯兰教士进入该城劝降。这名伊斯兰教士一进城中就飞扬跋扈道:“放下武器,避免一场可怖的灾祸,你们明白吗?”
城中有强硬派,抽出阿拉伯弯刀就要给他开膛破肚。他急忙叫喊起来:“我是什么人?是一个穆斯林,而且是一个穆斯林的儿子。我奉成吉思汗之命来当使者,要把你们从毁灭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成吉思汗就在城外,战事迫在眉睫。如果你们敢反抗,哪怕是向蒙古军吐一口痰,你们的城池顷刻之间就会被夷为平地,你们自己会变成死尸,你们的老婆孩子会成为奴隶。如果你们听从我的劝告,恭顺地听从成吉思汗的指令,那么你们的生命财产将得到保护。”
赛尔奴克城守军和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长老们已被城外如沙子般的蒙古人吓傻了,只好同意投降。成吉思汗派人进入城中,免了所有人的死罪,然后命令城里所有人都到城外去,他毁掉那些讨厌的城墙,又把一批青壮年塞进哈沙儿队,这些人必是有去无还。可笑的是,有人居然把该城改为“忽都鲁八里”,意为“幸福之城”。
成吉思汗大军的先锋在花剌子模无数个热心带路党的带领下,抄近路迅速来到讷儿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努拉塔)下。在接近讷儿城时,有几座园林,为了迷惑守军,先锋官命士兵伐木为梯,在马队前面举着梯子缓慢地行进。讷儿城守军以为这是群贩卖梯子的商人,所以没有在意。当这群商人来到城下,扔掉梯子时,整个讷儿城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成吉思汗先锋官派人进城劝降,城里意料之中地分为两派,一派说应该投降,另一派则说,不能对不起摩诃末。最后,前一派占了上风,打开城门投降。他们提出的条件是,蒙古军不能进城,而他们则贡献粮草表示顺服。
成吉思汗先锋官同意了他们的投降条件,绕过城市继续进发。不久,成吉思汗也来到城下,讷儿城居民急忙跑出去迎接,成吉思汗问:“我的前锋已过去,为何你们未受涂炭?”
讷儿城居民回答:“因为我们识时务,而且和你们的先锋官有约定不进城,我们量自己之物力,讨大汗您的欢心。”
成吉思汗很高兴,也绕过城市,向布哈拉城进发。
1220年三月末,成吉思汗兵团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花剌子模布哈拉城下。“布哈拉”即学术中心之意,是伊斯兰世界的圣地之一,同时又在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和旧都玉龙杰赤中间,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城墙坚固,城有十二个门,分为内外二城,护城河有一人深。一支两万人的花剌子模精锐康里兵团目不转睛地守卫着它。
当成吉思汗出现在布哈拉城下的消息传至撒马尔罕时,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