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学问》第49章


饣氨涣杭教耍趾抻峙拢醯萌绻弥实鄢ご罅耍亲约悍且话芡康夭豢伞S谑牵杭搅钊税讯鞠略谥实垡缘拿姹校实鄢粤嗣姹固勰涯停腥烁峡齑呃罟探V实鄱岳罟趟担骸拔页粤硕颈固勰讶蹋绻芎鹊剿箍苫蠲!崩罟陶ト∷杭皆谂员咚担骸安荒芎人攘怂嵬拢 庇谑牵挥幸桓鋈烁胰ツ盟实劬驼庋涣杭蕉舅懒恕?br />
李固等人觉得不能再立幼帝,拿国家社稷的命运作儿戏,就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大臣写了一封信送给梁冀,大意是说汉廷一年之中连失三帝,实非正常,如今又当立帝,此乃万事当中的头等大事,要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选立贤明之君。梁冀接信之后,虽是极不高兴,也得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朝廷中的三公、中二千石、列侯等聚集一堂,李固等人认为清河王刘蒜贤明年长,声望较大,又是皇室中地位最尊贵、血缘最亲近的后裔,应立为君。但梁冀所思正好相反,他想立的是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而且刘志聘定了他的妹子,一旦立刘志为君,自己便是国舅。只是李固等人拥立刘蒜的理由十分充分,一时不易驳回,梁冀只好暂时宣布罢议。
到了晚上,曹腾来见梁冀。曹腾是中常侍,最会见风使舵,在审时度势上极会掌握分寸。他对梁冀说:“梁将军累世是皇室的姻亲,长期掌握朝政,手下又宾客众多,难免有管束不到的地方,以至有差错甚而犯罪之事。清河王刘蒜素以严明著称,如果他做了皇帝,将军岂不是十分危险了吗?只有立刘志,才能长保富贵!”这一番话,正说到梁冀的心里去。第二天,梁冀复召诸大臣会集,商议立君事宜,李固等人还在坚持,可梁冀作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谁不同意立刘志,他就要杀谁。毕竟正义拗不过武力,大家无奈,只好同意立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
梁冀立刻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免去太尉李固的职务,削夺其议政之权。至此,梁冀还不放心,必欲置李固等人于死地而后快。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桓帝刚立,许多人不服,于是,南郡的刘鲔、甘陵的刘文等人联合起来,打算拥立刘蒜为皇帝。梁冀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派人镇压。梁冀的奸诈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灵机一动,趁势诬告李固、杜乔等人参与“谋立”刘蒜,把李固、杜乔逮捕入狱。
但梁冀越迫害李固,李固的声望就越高。李固入狱之后,李固的学生渤海王刘调戴着木枷前去上书,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到宫门外请愿,其他的民众也在准备活动。梁太后听说以后,怕新君乍立,闹出事情,就下令放了李固。长安的百姓听说了,都觉得欣喜若狂。但不久李固、杜乔还是以“谋立”刘蒜的罪名被杀害了。
梁冀拥立刘志有功,刘志当然对他极为感激和倚重,对他的赏赐,也超过了以前对任何功臣的赏赐。梁冀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却是丝毫不懂谦让修身,只知一味地屠杀镇压,在东汉专权的外戚之中,梁冀在这方面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当时,人们见了梁冀无不“侧目切齿”,对有谏者梁冀采取的态度是非杀即逐。例如,他在做河南尹时,崔琦看不惯他横行霸道,作《外戚箴》献给他,以资规劝,梁冀当时尚未掌大权,也就未对崔琦采取措施。等梁冀入朝廷,做了大将军,掌了生杀予夺大权以后,崔琦又献《白鹄赋》去讥讽他。梁冀这次再不容忍,质问崔琦说:“朝廷上下,官员众多,难道只有我是最可恨的吗?为什么你老是这样激烈地谴责我、讽刺我呢?”崔琦毫不畏惧地回答说:“管仲相齐,爱听不同的意见,萧何辅佐刘邦,鼓励人们进言。如今,将军以累代辅佐君主,实在是担负着伊尹、周公的责任,而又不修德政,不用贤良,不开言路,乃至颠倒黑白,蒙蔽皇上,其实就如赵高的指鹿为马!”梁冀听了,气得浑身发抖,却也无言以对。
梁冀自然不会放过崔琦。一怒之下,本想杀死崔琦,后又觉得未免过于露骨,就改为遣送回家。过了一段,仍觉不解气,想把他处死而后快,为了做得不过于明显,就先升崔琦为山东地方的临济县令长。崔琦也是明白人,知道梁冀对他没安好心,就没去做官,找了个地方隐居起来了。梁冀知道后,还不罢休,又派刺客前往寻找。等刺客找到崔琦,却见他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刺客觉得他是个贤士,不忍刺杀他,便告诉了他实情,并说自己也该逃走了。崔琦听了刺客的话,立刻逃走,但因梁冀党羽密集,崔琦还是被杀死了。
袁著是一个十九岁的郎中小官,他实在看不惯梁冀的飞扬跋扈,竟斗胆给皇帝上书,指出朝廷已“势分权臣”,大权旁落,这还罢了,又建议梁冀最好“功成身退”,回家养神,“以全其身”,否则,难逃覆灭的下场。此外,袁著还要皇上“除诽谤之罪,以开天下之口”等等,不一而足。梁冀听说这样一个小人物上书辱骂自己,又惊又怒,立即派人捉拿袁著。袁著听说后,变名逃走,又托病假死,把蒲草装在棺内下葬,但还是逃不过梁冀的耳目,最终被抓住杀死。
不仅如此,袁著的好友,当时的名士刘常、胡武、郝絜等人都遭连累。尤其是郝絜之死,很具戏剧性,他起初想逃生,但无论逃到哪里,都有梁冀的爪牙,后来发现实在无法逃脱,就干脆抬着棺材,在大将军梁冀的家门口服毒身亡,以保全一家的性命。胡武一家,被株连杀害的竟达六十余人。上一书而株及如此之多的朋友,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梁冀权倾朝野,以至到了天下只知有大将军,不知有汉天子的程度。梁冀可谓是个权力狂,不论大小权力,他都希望抓到手里。他派人监视皇帝,皇帝的一举一动他全部知道,至于大臣的动静,更是逃不过他亲信的眼睛。朝廷里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对于官吏的升迁降谪,他更是亲手办理,以便借此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凡是升迁的官员,临行之时必先到他那里去辞行,凡有得罪他的,他一个也不予放过。
有一个名叫吴树的苑县县令,梁冀曾当面告诉他要他照顾自己在宛县的宾客,吴树当场予以拒绝,并痛斥梁冀专门结党营私,根本不重用贤能之士。到了宛县,吴树果然按律处死了十几个梁冀的宾客。梁冀对他恨之入骨,便以提升他为荆州知府为名,召他到自己家里饯行,置毒酒中,将其毒死。
梁冀横行霸道,专权二十年,几乎未做什么好事,罪行却是累累难计,所以他的行为激起了普遍的公愤。梁冀的私生活,也是丑闻百出,令人啼笑皆非。据记载,梁冀的妻子孙寿是个十分奇怪的女人,她长得很难描述,眉毛细而曲折,满口黄牙,一笑如同要把脸上的肌肉撕裂,走起路来摇摆不定,有点东倒西歪的样子。她爱在眼下涂上红脂,仿佛刚刚哭过一般,把头发盘在一侧,好像头上长出了个大疙瘩。不过,这孙寿长相作派虽然怪诞,倒极有降人的手段,竟把梁冀弄得既爱她又怕她,处处听她的话。孙寿不仅培植自己的势力,还与梁冀所爱的“监奴”秦宫私通,并不顾自己的名声,前往梁冀的外室捉奸。弄得城里一片沸沸扬扬,真是群魔乱舞。
梁冀当权,汉朝实是梁氏的天下。梁冀一门,前后出了七个侯爵,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夫人、女儿封邑册君者有七人,取公主为妻者三人,校以上将官五十七人。梁冀多行不义必自毙,其末日已为时不远矣。
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皇后及另一梁氏妃子先后病死,此时的桓帝已经二十八岁,他时刻担心自己会遭到以前皇帝的命运,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梁冀毒死。在梁氏皇后死后,他加紧行动,打算除掉梁氏一家。
可除了太监以外,他又能去找谁呢?一次,他在上厕所的时候,看看周围无人,便把亲信太监唐衡叫过来问道:“你知道太监中还有谁同梁家合不来?”唐衡说:“单超、左倌两人曾到梁冀的弟弟家里去过一次,因为没行大礼,他俩的兄弟就被送进了监狱,差点死在那里,他俩送礼道歉,才救出了他们的兄弟。他俩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是恨外戚专权的。”
桓帝又悄悄地把单超、左倌叫进室内,低声对他们说:“大将军把持朝政,我现在想把他杀掉,可朝廷上的官员都看大将军的脸色行事,该怎么办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