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第30章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
如。
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风吟月归去
休!
这四首《渔父词》里,充满了管仲姬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苦忆故乡的
情怀。她把这四首《渔父词》慢慢地读给赵孟俯听,赵孟俯静静地听着,脸
上也流露出一种对落拓不羁的生活的向往。他毕竟也是个艺术家、诗人一类
的人物。但他终究默默地不发一言,默默地踱进房内,久久地看着他的官服。
也想着他另一层不便言说的秘密。
那天,他上朝回家,因为心中烦闷,特地没有坐轿,想走一走、散散
心。正步行着,突然听到有个悦耳的女声在喊他,他抬头一看,只觉眼前一
亮,轿帘挑起,轿内坐着一位丽人:上身穿一件粉红色绣花罗衫,下着翡翠
绿湖绉裙;白嫩的脸儿淡抹胭脂,两腮象桃花似的娇红;眉毛簇黑弯长,似
画非画;一双流盼生光的眼睛,荡漾着令人沉醉的风情神韵;乌黑的秀发,
梳成芙蓉归云结,云鬓边插着一朵绢花,越发使她显得艳丽、妩媚。
他如痴似呆地望着,一时想不起这美丽女子是谁?
倒是那轿中的女子先介绍起来,说是五年前的一次歌宴上,她唱错了
一支曲子,主人要将她拉出去责打。是他为她说情,解救了她,并当即为她
谱一曲新词,赢得满堂喝彩。
他想起来了,这个女子是个歌姬,叫崔云英。
那女子邀他有空去她那坐坐、聊聊天,他答应了。在又一个百无聊赖
的日子,他迈步走进她的家门。她打扮得非常素净,上身穿一件雪白薄翼纱
衫儿,系一条淡绿绸裙,逶迤垂地,叫万条的身材平添了几分袅娜,飘逸的
风姿。蓬松的乌发随意地梳了个如意髻,只绾了一根翡翠簪子,不插珠花、
不戴钗环、不抹脂粉,越发显得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在谈话的当中,她总有
些不好意思,总是娇羞地一笑,粉红的脸颊士顿时现出一对酒涡。在歌姬女
伶的眼中,不论什么时候,他从来就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云英非要他
填一首词,他推却不过她的情意,为她写道:
一枝仙桂,香生玉蒲,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如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自此,他们的交往日益增多。那天他又一次来到她家时,她略备了些
酒菜,两个人对月饮酒,有些醉了,她问道:“赵先生,我能做你的知音人
吗?”他答道:“你不仅是我的知音,而且是我风尘中相识的知己。”她更大
胆地问:“只能是风尘中的知己吗?”她那醉红的粉颊,微微张开的朱唇,
火热的目光,那一片痴心,无限深情。使他心荡魂消。顿时失去了控制,感
情的波涛终于冲决了堤防。。
月光移开窗口.只留下一片清辉。她为了赏月,就已经把灯吹灭了。
房间里变得昏暗、朦胧、迷离。他向她走近,已经闻到醉人的香味,已经看
见粉颈卜露出的一抹酥胸,已经感到她身上的热气,听到心胸有跳动和急促
的呼吸声。。。
他自己张开了情网.却坠入情网而不得解脱。
管仲姬走了进来,轻轻地喊了他一声,把他从冥想中拉回现实生活。
他忍了忍,终于还是试探性地问管仲姬,他能不能纳一个妾?
管仲姬已经四十岁了,自然不再青春美貌。她乍然听到丈夫的话,愣
了一愣,在内心深处,她对这件事是感到非常痛心的,但她并没有立即表示
出来,她希望仍能保持住自己的荣誉地位。她决定只要自己活在世上一天,
她就要把头抬得高高的,她不能让别人把自己的丈夫抢走,抢走了他,就抢
走了一切。几天后,两人闲坐着,她对赵孟俯吟道: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
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咱俩一齐打破;重新加水,再搅再揉再调和;再捏一
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得一个衾,死同一
个椁!
闻弦歌而知雅意,管仲姬这一首《你侬我侬》的词,以委婉的譬喻,
流露出浓浓的情,蜜蜜的意。赵孟俯深为妻子的柔情蜜意所感动,放弃了纳
妾的念头,放弃了他那浪漫的遐想。赵孟俯很久没有到崔仁英那里去了,崔
云英望穿秋水,将一首“有所思”寄给赵孟俯:
思与君别后,几见芙蓉花;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之涯。欲涉不得去,
茫茫是烟雾;汀洲多芳草,何必踩蘅杜。
赵孟俯读后,感到有些愧疚。可世间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他万般无奈,
回道:
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赵孟俯是痛苦的,管仲姬也是痛苦的,赵孟俯后来还免不了别的风流
韵事,每次都使管仲姬伤心欲绝。
元仁宗的时候,入冬以后,赵孟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朝。仁宗问
近臣是什么缘故,答道:“因年老畏寒。”于是元仁宗勒御府赐貂衣给他们夫
妇。仁宗延佑六年,他们夫妇终于辞官,由京城大都双双南归,船行到临清,
管仲姬竟以脚气病复发而死。这年她五十八岁,赵孟俯颤巍巍地扶柩南返湖
州。故居门前梅开胜雪,但管仲姬已无缘重睹故居的梅花盛景。
张丽容千古奇情
紧邻苏州的松江府,有一处张氏园林,花木扶疏,住在这里的也算是
书香门第。男主人早已谢世,留下母女两人相依为命,那女孩子人如其名,
容颜艳丽。更有一奇特的地方,是双眉入鬓,翠似柳叶。加上幼承庭训,家
学渊源,更显出她那兰蕙资质。与其比邻而居的便是松江的首富李家。
元世祖至至十六年初春,南宋丞相张世杰兵败崖山,陆秀夫誓不投降,
背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柄沉海自尽。蒙古人成为统治全中国的主人。
开始汉族士大夫出于“夷夏之防”,反对蒙古人入主中原。蒙古人也以
高压手段对抗汉族读书人,后来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采纳善言,置
招贤馆,开经史科,不惜优给廪饩以培养人才。文人无行,本固坚守信义而
过着凄惶日子的知识分子,抛弃了满嘴的道义,又热热闹闹地奔走在功名之
中。纷纷收拾起心猿意马,埋首窗下,皓首穷经。松江首富李家的公子李玉
郎,自然是不能免俗。
这李玉郎虽生于富贵之家,学习还算刻苦,弱冠之年,文名就已远近
闻名,夏天他来到城南的别墅避暑,仍不辍学业。这里地旷风清、楼高宜人,
凭栏远眺,不远处人烟辐辏的地方就是青楼云集的地方,丝竹之音随风隐约
传来,间有脂粉香息飘入窗棂。李玉郎耳闻鼻嗅,久而久之,也不以为异了。
一日,同窗好友数人来访,对于不远处随风飘送过来的音韵及香息特
别敏感,不觉中开起玩笑来,笑问李玉郎:“但闻声息,不见其形,难免不
想入非非吧。”李玉郎笑道:“若见其形,则不赏其声息矣。”就这样一问一
答,撩起了无限的暇思冥想,于是议定每人作诗一首聊以佐酒。李玉郎才思
敏捷,一挥而就,众人立即传观。正在兴头,忽报老师来到,慌得众人连忙
下楼迎接,李玉郎深恐诗稿被老师觉察,赶紧纳入怀中,想想还是不妥,干
脆揉成一团,凭栏抛向墙外。好风凭借力,那纸团眼看着悠悠地落到张氏园
林。
此时的张丽容年已及笄,久居雅舍,春花秋月,倍感寂寥。夏日乘凉
绿荫深处,隔墙听到笑语声喧,常常为此心往神驰。这天正在云里雾里地遐
想之际,忽见一团彩笺凌空跌落,毫不犹豫地拿起就读,一看是:
曲栏深处一枝花,浓艳何曾识露华;
素质白攒千瓣玉,香肌红映六铢纱。
金铃有意频相护,绣帏无情苦见遮;
凭仗东皇须着力,向人开处莫教差。
张丽容当然知道这是隔壁李家公子的诗。这些描写青楼妓女的诗句,
自然是若隐若现,不庄之处在所难免,张丽容不明就里,反而误认是隔壁李
家儿郎给自己写的情诗,并想入非非地认为这是李郎苦无沟通的管道,只有
隔壁一掷。也真难为了他。想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内心窃喜,立即根据
原诗原韵,和诗一首:
深谢韶光染色浓,吹开准拟倩东风;
生愁夕露凝珠泪,最怕春寒损玉容。
嫩蕊折时飘蝶粉,芳心破处点猩红;
金盘华屋如堪荐,早人雕栏十二重。
张丽容怀着忐忑的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