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虽然读书不行,但因为有父亲的关系,他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官,应了那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杨氏是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在西魏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便和独孤信一起投靠了权臣宇文泰,此后,杨忠因为屡建功勋,而且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所以,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随字后来才改成了隋)。北周建立时,因为父亲杨忠功劳卓著,杨坚借光升为骠骑大将军。后来,又封为大兴郡公。到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时,不满二十岁的杨坚已做了随州刺史。六年后,当朝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出了杨坚的前程远大,就把刚十四岁的女儿许给了杨坚,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独孤皇后。
因为独孤家族比杨氏家族的势力要强大得多,加上独孤皇后的个性,杨坚算得上是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了,据说因为和皇后吵架,杨坚曾出走到深山中,几天后才回来。
杨坚的地位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有的想借机除掉杨坚,但杨氏家族以及独孤家族的势力也对他起了保护作用,加上杨坚的长女又是北周武帝太子的王妃,所以,虽有危险,但终究没有对杨坚构成致命威胁。
扫除障碍建隋朝
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
杨坚的行动多少让小皇帝有所察觉,但没有真凭实据,他也没法处罚杨坚,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更难下决心做事。杨坚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就想到地方上去任职,也为将来有变时能利用实力争夺皇位。于是,他便把这种愿望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内史上大夫郑译。
到了公元580年,机会来了,皇帝决定出兵南伐。郑译便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皇帝对郑译原来就很信任,于是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但是,还没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在郑译的参与和其他关西士族的支持下,杨坚他们做了一个假诏书,以宣帝遗诏的名义宣布:杨坚以外戚身份入宫辅助政,任宰相,总揽大权,进封为隋王,辅佐刚八岁的周静帝宇文衍。
宣帝死后,杨坚等人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以及京城部队的指挥权,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稳定政局,并宣布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深得人心。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
刚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在朝廷中和杨坚的地位不相上下,是杨坚秉政的一大障碍。杨坚便派人对他说,你不必再这样劳累地参与政事。以后的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只管回家等着就行了。宇文赞一来年轻,二来也没什么谋略,就相信了。
没了身边的对手,杨坚又向其他的王下手了。已经成年而且在地方有些势力的是五个王,如果他们联合起兵,杨坚还很难对付。所以,在他们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到长安,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五个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便秘密联系在外的另一个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五王只好寻机下手。一次,他们设下鸿门宴,请杨坚去,幸亏随从的人有所察觉,拉他借口跑出来。然后,杨坚便以谋反罪杀掉了主谋的两个王,其他三个不久也被除掉。宗室势力被消除后,杨坚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许多。
解除了中央的威胁后,地方势力也开始反对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起兵。经过打与拉两手策略的较量,杨坚在半年后,终于平定了三地的军事力量,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做皇帝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了。
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杨坚走了一个前人使用过的体面形式——禅让。他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禅让诏书,然后送到他的王府。杨坚假意推辞,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意思,穿上皇帝服装,登上心仪已久的宝座。这时的杨坚刚四十岁。
因为杨坚是继承的父亲的爵位随国公,后来又进封为随王,因此把新王朝定名为“随”,但又觉得这个字有个和“走”同义的偏旁,于是,把这个不太吉利的偏旁去掉,成了“隋”。年号也按照惯例改了,定为“开皇”。但都城没有变动,仍是长安。杨坚虽然改了随字,但隋朝还是没有逃脱短命的命运,仅仅三十年便灭了。说来也是巧合,当初杨坚夺取的是宇文氏的帝位,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也是命丧宇文氏之手。
政绩卓著
文帝代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担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每日晨起听朝,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
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总结了两条经验:第一条是节俭。在历代封建皇帝中,隋文帝是特别重视节俭者之一。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他称帝后,更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斥责。《资治通鉴》中称他:“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竟然都找不到。还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如此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条经验是大杀贪官污吏,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
文帝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多造宫室,大怒,下令将杨浚抓起来,大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文帝说:“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如果不这样,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文帝的这一措施,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行为大为减少,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
文帝能知过即改,有一次,臣子辛擅做了一条绯(红色)裤穿,说穿了此裤能官运亨通。文帝认为他是以妖法惑众,十分生气,下令将他处死。司法大臣赵绰据理顶撞说:“依据法律,辛擅不足以定死罪,臣不敢奉旨。”文帝大怒说:“我看你是只顾怜惜他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将赵绰和辛擅一并处斩。临刑前,文帝问赵绰还有何话要说。赵绰答道:“臣一心执法,不敢惜死,只是陛下宁可杀我,决不可枉杀辛擅。”文帝气得拂袖而去。但他转而一想,终于明白赵绰以死护法,正直可嘉,立刻下令释放赵绰,辛擅免死,次日还嘉奖了赵绰。
杨坚在称帝之后,先是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到各地去驻守,同时掌管当地及周围的军事。这是吸收了北周被自己灭掉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杨坚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
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加上对江南的统一。他的一大历史贡献就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以考试取士。所以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还算得上是一个有功绩的皇帝,他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是个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唐朝的体制基本上是隋朝时的翻版,一般我们对唐朝的评价很高,但是,唐朝的很多的制度却是在杨坚的时候确定的,所以,我们在高度评价唐朝的唐太宗以及盛唐风范的时候,还是应该把功劳分给杨坚一点公平些。这就像?
小说推荐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
- 最新章:第127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皇帝也疯狂
- 第1节“亡秦者胡”谶语的应验(1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纪念自己的不世功业,秦始皇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
- 最新章:第77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
- 记忆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审视历史中创造未来。记忆积淀下了太多太多悲壮的故事,以致误导后人以为唯惊天动地的豪杰才有权利走进历史,千万年来只默默走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于失意于命运的弱者,只能扮演历史过客的角色,他们的记忆惨遭遗忘。许多人活得就真似一只蝼蚁,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
- 最新章:第63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 作者: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作品相关 前叙·一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的疲惫地向我微笑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
- 最新章:第140章
- 帝国扩张征战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 帝国扩张征战: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作者:小学生阿萌前言“宇宙之王“马其顿雄狮“罗马无冕之王“大秦祖龙“大汉天子“上帝之鞭“信士的长官“不眠之帝“天可汗“欧洲之父“一代天骄…谁才是古代世界最雄武的铁血君王?他们是如何发动和进行那些古代史上惊心动魄的战争的?指挥各自的帝国大军东征西讨开疆拓土的他
- 最新章:第42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