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异又道:“天下有圣明的天子,才会东西降服,南北归仰。现在侯景来降,是北方归附的先兆,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谁还愿意前来归附?希望陛下圣心独断,不要以众议为虑,不要再迟疑了。”于是,梁武帝不顾群臣反对,决心接纳侯景,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令丁和带着饬令回去报告侯景。接着,梁武帝又派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带领三万人马奔赴悬觚,运送粮草接应侯景。
梁武帝的接纳,使侯景在同东魏高澄的斗争中得到了一个庇护所,得到了一条退路。而梁朝本身则不仅一无所得,而且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黄河以南的十三个州仍然为侯景管辖,但高澄攻打侯景时,梁朝却没有理由不给侯景以粮食、武器、兵力的支援。
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548年8月中旬,侯景在寿阳起兵反梁,以诛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麟、太子右卫率陆验为名。朱异等人蒙蔽梁武帝,贪赃枉法,罗置私党,扰乱朝政,为当时人所愤恨,称之为“三蠹”。侯景为邀买人心,所以以诛除他们的名义起兵。
梁武帝听到侯景起兵的消息,很不以为然。他笑着对左右说:“侯景数百叛虏,能成什么气候?我折根树枝便能打死他!”他命令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礼为西道都督、通直散骑常侍裴之高为东道都督,共同讨伐侯景。又命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邵陵王萧纶持节统率众军。梁武帝的这种布置,是想把侯景围困于寿阳地区,一举歼灭。
侯景听说梁兵前来进攻,便问计于王伟。王伟向他献策说:“如果坐待萧纶率军前来进攻,彼众我寡,必为萧纶所困。建康有萧正德为内应,不如抛弃淮南,轻兵直取建康。这样,萧正德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贵神速,宜快不宜慢。”侯景连称妙计。
9月25日这一天,侯景谎称游猎,离开寿阳。他扬言进攻合肥,军队却以最快的速度去攻打谯州(今安徽滁县)。谯州守将董绍先开城投降。接着,侯景又去进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太守庄铁也开城投降。王伟的策略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庄铁向侯景献计说:“国家已经很久没有打仗了,听说大王举兵,举国震骇。大王应该趁此机会直捣建康。这样,可以兵不血刃而成大功。如果进兵迟缓,使朝廷得以从容布置,要想取胜就很难了。假若朝廷派数千羸弱士卒防守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此地江面较窄,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大王纵有雄兵百万,也不能渡过长江。”侯景依计,引兵到达长江北岸的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面对江南的采石)。
都官尚书羊侃向梁武帝建议:以两千人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萧纶袭取寿阳,使侯景进不能前,退又失去巢穴,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梁武帝没有采纳。他听信了朱异的话,以为侯景并无渡江的意向,只派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三千巡江防守。更可悲的是,他起用了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驻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把保卫建康的大权,交给了这个内奸。
萧正德接到这个命令,喜出望外。他派出大船数十艘,谎称运送柴薪,到了采石对岸,准备接运侯景的军队过江。但此时侯景仍怕王质作梗,不敢轻易渡江。可笑的是,朝廷好像有意让侯景如愿似的,竟把王质调离采石,而接替他的云旗将军陈晰又迟迟没有到任。江防重地采石一时竟无人防守。侯景得知这一情况,大喜过望,马上命令部队上了萧正德派来的接应船只,横渡长江,在采石上岸,没有遇到一点阻力。此时,梁武帝还在梦中。
渡江后,侯景已有八千人马,很快打到姑孰(今安徽当涂)。这时,梁武帝才惊醒过来,命令太子萧纲指挥军队抵御侯景。可悲的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萧纲,也不识萧正德是内奸,把防守建康台城南面的朱雀门与宣阳门的重任托付给了他。
10月23日,侯景率军抵达板桥(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为探听建康城中虚实,他派谋士徐思玉前去求见梁武帝。梁武帝召见时,徐思玉诈称自己叛逃侯景,有机密事相告。梁武帝信以为真,想命令左右侍从退下,舍人高善宝说:“徐思玉从叛军中来,居心叵测,岂能让他独在殿上!”朱异在旁边说道:“徐思玉文质彬彬,岂能是刺客!”徐思玉并不理他,拿出侯景的书信呈给梁武帝,声称朱异等人弄权,欺罔君上,残害臣下,请求带甲士入朝,除君侧之恶。朱异自讨没趣,再不言语。
侯景信中又请求梁武帝派人前往自己军中谈判。梁武帝此时对侯景仍存有幻想,派遣中书舍人贺季和主书郭宝亮随同徐思玉前往板桥。侯景将二人迎入帐中。贺季问他:“皇上待大王不薄,大王无端起兵,究竟是为了什么?”侯景是个粗人,不知掩饰,便随口答道:“想当皇帝!”王伟在旁连忙说道:“奸臣朱异等人欺瞒君上,祸乱朝纲,举国上下,无不恨之入骨。侯王起兵,便是想诛除奸臣,以清君侧!”
侯景既已口出恶言,便不再顾忌,将贺季扣押,只把郭宝亮放回建康。次日,叛军抵达秦淮河南岸。秦淮河上有朱雀桥与建康正门朱雀门遥遥相望。朱雀桥是一座可以起落的活动桥,萧正德的军队正屯兵于此。当晚,萧正德的党羽沈子睦落下桥板,引导侯景的军队过了朱雀桥,进入朱雀门。这时,萧正德骑马赶来,带领侯景的军队进入宣武门。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兵临台城城下,将台城包围起来,阻绝了台城和石头城(西城)、东府城(东城)的联系。
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对于梁武帝来说,一是因为骄,以为侯景成不了气候;二是因为暗,以为萧正德是根可以托付重任的栋梁。然而,这还只是悲剧的开始。
据说,最后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皇宫里抓萧衍时,曾发生了这样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也看轻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但是,这个侯景毕竟是作乱打进都城的,他的军队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权,他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也很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限制他的供应。结果萧衍很快病了,后来不能起床,最后连饿带病加生气,闭眼西去。终年85岁。他的谥号是武帝,庙号是高祖。
·10·
“气管炎”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原为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公元541年,即西魏的大统七年,杨坚出生。和许多帝王一样,传说他出生时也有祥云出现。但他在青少年时期并不聪明,靠着贵族家庭的关系,他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读过书,但由于成绩不好,被讽刺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自嘲地说他“不晓书语”。
杨坚虽然读书不行,但因为有父亲的关系,他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官,应了那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杨氏是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在西
小说推荐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
- 最新章:第127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皇帝也疯狂
- 第1节“亡秦者胡”谶语的应验(1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纪念自己的不世功业,秦始皇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
- 最新章:第77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
- 记忆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审视历史中创造未来。记忆积淀下了太多太多悲壮的故事,以致误导后人以为唯惊天动地的豪杰才有权利走进历史,千万年来只默默走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于失意于命运的弱者,只能扮演历史过客的角色,他们的记忆惨遭遗忘。许多人活得就真似一只蝼蚁,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
- 最新章:第63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 作者: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作品相关 前叙·一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的疲惫地向我微笑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
- 最新章:第140章
- 帝国扩张征战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 帝国扩张征战: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作者:小学生阿萌前言“宇宙之王“马其顿雄狮“罗马无冕之王“大秦祖龙“大汉天子“上帝之鞭“信士的长官“不眠之帝“天可汗“欧洲之父“一代天骄…谁才是古代世界最雄武的铁血君王?他们是如何发动和进行那些古代史上惊心动魄的战争的?指挥各自的帝国大军东征西讨开疆拓土的他
- 最新章:第42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