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军队和国民自卫军已经非常强大。10月间的秋分暴风,使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海波涛汹涌,危险莫测。以前我引以为慰的种种论据,都一一证实,更加可信了。在远东,日本宣战的危险似乎已经减轻。他们曾经等着要瞧一瞧德国入侵我本土的情形,但是德国没有入侵。日本军阀要想寻求万全之策。但是在战争中万全之策是很少有的。如果说他们在7月间认为不值得对我们发动战争,那么,现在当大英帝国的光辉更加灿烂、世界局势对日本更加不利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向我们发动战争呢?在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期满后,我们觉得有足够的力量重新予以开放。日本人对于海战富有经验,他们对于海战的看法也许同英国海军部的方针是一致的,但是,当我们采取重开滇缅公路、使物资流入中国这一决策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一点忧虑也没有的。在这次对未知之数的普遍衡量中,业经证明我们的判断并没有错误。
我想向总统拍发电报,把我认为可以使他和美国人民感到高兴的消息告诉他。
前海军人员致罗斯福总统 1940年10月4日
滇缅公路为期三个月的封锁将于10月17日满期,我们就各项有关问题进行长期考虑之后,今天已决定重新予以开放。外交大臣和我将于星期二,即8日,对议会宣布此事。我准备说,我们所抱的日本和中国之间达成公正解决的希望业已落空,三国公约恢复了1939年的《反共产国际公约》,并具有针对美国的显然标志。我知道,让你发表任何声明,从而使美国在太平洋承担义务,采取假定的行动方针是多么困难,但是,我要冒昧提出:目前,采取一个简单的行动难道不比说空话好些?难道你不能派遣一支美国舰队越大越好前往新加坡作一次友好访问吗?新加坡方面将以完全正规的适当方式欢迎他们。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利用这次访问的机会,对于新加坡和菲律宾水域的海、陆军问题进行技术上的商讨,并可邀请荷兰人参加。在这方面,只要稍有举动,就足以对日本产生威慑的效果,使它不敢因重开滇缅公路而对我们宣战。如果你在这几方面考虑采取行动,我将不胜感激,因为这对防止战火的蔓延将起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们在达喀尔全盘失败,但是维希政府仍在设法同我们建立关系,这足以表明法国国内的趋势,说明他们已经感觉到德国的压力,已经见到我们能够保卫我们自己。
我们在空中的地位虽然在实际力量和与敌人的对比上都在步步加强,但是对飞机的需要依然迫切。有几处重要的工厂曾遭受重创,生产率也因空袭警报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我驾驶人员的伤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多,因为,在我们自己国土的上空作战,很大一部分都安然降落或者仅仅受到微伤。
当你派来的官员在此间访问时,我们曾着重谈到驾驶员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认为,就最近的将来而论,飞机才是使我们受到限制的因素。
我不能认为入侵的危险已经过去。那位绅士已脱去衣服,穿上浴衣,可惜水越来越冷,而且空中也有秋季的寒风。我们保持着最高的警惕。
※ ※ ※
在世界的另一端发生的这些令人兴奋的事,为我们在中东采取更加强硬的行动扫清了道路。我们要集中全部精力来对付意大利,他们的行动比我所预料的迟缓。强大的援军已到达韦维尔将军处。两个坦克团已到达沙漠。统率现在被称为〃尼罗河集团军〃的梅特兰·威尔逊将军,对于〃马蒂尔达〃部队给步兵坦克即〃I〃式坦克所起的别名的潜力评价颇高。这时,我们在马特鲁港的防御阵地已大为巩固(这一点,我当时还不知道),中东司令部中的参谋和计划人员已开始在酝酿一些新的打算了。显然,我们下一步重要的任务是从英国和印度加强我们在中东的部队,尤其是西非沙漠的部队。
关于试图使军事运输舰队取道地中海的问题,我还在和海军部争论。我说,〃你们现在看清楚了吧,我们当时应该试一试。〃而他们却说,〃用不着那么急嘛。〃我对中东现有部队的部署,非常不满,而且,在我看来,给养供应与战斗力之间的悬殊也非常大。我对于马耳他岛极为忧虑。关于这些问题,我直接而且还间接通过参谋长委员会催促韦维尔将军和陆军大臣。我给艾登先生写了一封信:
首相致陆军大臣 1940年9月24日
我们在原则上并无分歧;但是在原则的应用上却产生了许多细节上的争论,这一点特别表现在目前入侵的威胁迫在眉睫之际,还要抽调我本土的防御部队。同时,参谋部不断要求从中东抽调军队,如把澳大利亚第七师调去驻防马来半岛。目前拟将那两个印度旅调往这些热带丛林,以防可能发生的对日战争,以及可能性更小的日本之对新加坡进行包围。
昨晚,我曾和参谋长们一起对有关印度增援部队的文件进行了研究。你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一个师要派往马来亚,另一个师派往巴斯拉,一个军派往伊拉克,这样一来,就把1941年所能抽调的印度增援部队全部用光。我军这种地理上的部署或分散表明了目前的主导思想,这种思想从战略的意义上说是完全错误的,然而他们向我解释说,虽然曾指定这些部队要用于特定的战场,但如有必要,也可全部调往中东。因此,我同意在该文件中增添字句说明这一点。虽然如此,但在抽调这些师的那一节里却只字不提战争的需要,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到:在肯尼亚对军队的浪费愈来愈大,在巴勒斯坦的浪费也在继续。这种情况,在巴勒斯坦已略有好转,但在肯尼亚,情形却相反,又调了一个山地炮队去,而不把该炮队调到苏丹。我担心史末资将军到那里去时,会受当地情况的影响。不过,我打算用电报同他联系。
最后还有:对英国正规军的浪费也很惊人,他们在苏伊士运河区、开罗和亚历山大,仅仅用来执行警察任务,中东司令部在集中最大力量于战争以及缩小给养供应与战斗力之间的差距方面,也进行得松松垮垮,很不得力。我曾索取有关这一问题的数字,迄今尚未接获任何答复。
我的想法与你一致,即于最近数月内在中东集结最强大的军队,我在其他文件中也曾指出我希望能在那里集结的师数,但是,我认为,首先,陆军部和埃及统帅部应最妥善地利用他们已有的大批部队,我们为这些部队已经付出浩大的开支。
此外,我对马耳他的情况也深感不安。现在大家已经同意派遣两营援军;但是却一再瞻前顾后,讨价还价,而且找了许多借口,说什么该岛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多比将军对当地的情况有一个估计,他报告说,他手下的各营,每一个都要据守长达十五哩的防线,所有的后备队都派去保卫机场,一个也不剩,他的报告你见到了吗?我们在马耳他岛并没有掌握制海权,意大利可随时以两三万人的远征军,在意大利海军的支援下,进攻马耳他岛,你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尽管我们控制了大西洋,敌人无法进攻弗里敦,但是还要建议把这两个营调到那里,去补充当地的一个旅。我深信,你会原谅我向你提出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所表明的一些倾向同你心中的作战计划大不相称。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 1940年10月6日
无论舰队在什么时候由亚历山大开往地中海中部,均应将增援部队运往马耳他,我认为,该岛目前正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这些增援部队可以从驻防运河区的军队中抽调几个营,所遗防务由目前驻扎在巴勒斯坦不乘马的义勇骑兵队或澳大利亚分遣队接替,再不然由即将自肯尼亚调出的南非部队接替。务请就这几方面向我提出建议,并且在下一次至少要派一个营前往马耳他。我们不能把正规营浪费于埃及的内部治安。如果需要他们充当野战军,当然就无法调动,但是他们目前并没有用于野战。
※ ※ ※
我同陆军大臣的意见是如此一致,并且深深感觉到,应当把我们的意见拿到当地去说,而不必通过没完没了的电报,因此,我当时问他是否愿往中东一行,亲自视察一下。他非常愿意,并且立即动身。他普遍地视察了整个战区。在他出差期间,由我兼管陆军部。
这时,我也就我所见到的情形,向三军参谋长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整个军事形?
小说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 吴万沈 译第四卷序 命运的关键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日本的猛攻(1942年1月—7月)第01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第02章 沙漠上的挫折第03章 马来亚的惩罚第04章 信任投票第05章 内阁的变动第06章 新加坡的沦陷第07章 潜艇的乐园第08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第09章 进犯缅甸第10章 锡兰和孟
- 最新章:第20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 吴万沈 译伟大的同盟目 录本卷的主题英国人怎样历尽艰辛继续作战,直到苏联和美国参加这场大战。第三卷 序 伟大的同盟志谢序言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第01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第02章 战火蔓延第03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第04章 地中海战争第05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第06章 援
- 最新章:第19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吴万沈 译风云紧急目 录中译本序志谢序言一序言二本卷的主题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第一卷 序 风云紧急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
- 最新章:第16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 吴万沈 译紧缩包围圈目 录本卷的主题纳粹德国是怎样被孤立和围攻的第五卷 序 紧缩包围圈志谢序言上部 战胜意大利(1943年6月—10月)第01章 制海权 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第02章 攻克西西里岛第03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第04章 向西去啊!人造港第05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第06章 意大利:停战
- 最新章:第155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吴万沈 译胜利与悲剧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胜利的浪潮(1944年6月—12月底)第01章 D日第02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第03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第04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第05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第06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第07章 罗马、希腊问题第08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第09章
- 最新章:第159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英 李德·哈特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正文 出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
- 最新章:第141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作者[德 汉斯·雅各布森 英文版引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遭遇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德国不仅在其东西两部分之间出观了一种严峻的政治分裂,而且大量最重要的军事文件还从西德转移到了美国,一小部分转移到了英国。还有为数可观的文件,尽管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肯定也在最后时刻不
- 最新章:第109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 书香.o 请访问≡o《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完结)作者:李巨廉、金重远 等编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31001【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涉及国家之多,战役、战斗规模之大,军事科学技术之广泛应用,为历史战争所无法比拟。战后世界各国竞相研究,我国学者也非常重
- 最新章:第394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