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69章


瓦利蒙特:在同一地带他还准备部署第100 步兵师,这个帅本来应调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去,可由于铁路阻塞,行动十分缓慢。这个师也应调到这里,以便在需要时,占领阿尔巴尼亚海岸。
元首:它不可能做到。
瓦利蒙特:这主要关系到发罗拉和都拉斯两个基地,我的元首。整个“康斯坦丁”计划必须建立在占领这两个基地的基础上。这样,至少主要港口可以掌握在德军手里,而不需要从东线调其他部队。
元首:但它们并没有安全保障。
瓦利蒙特:基地力量太弱。
元首:魏克斯什么时候到?
凯特尔:他明天到。今晚从纽伦堡出发,明早到这儿
隆美尔:魏克斯?也许来了吧?
元首:您有顾虑吗?
隆美尔:不,。。
元首:我不清楚魏克斯的健康情况如何,他是文质彬彬的人。
凯特尔:我已和他谈过,他随时准备完成各项任务。
元首:那实际上他肯定是个出色的军官。
凯特尔:魏克斯本来是个山民。
瓦利蒙特:东南线总司令的其他建议认为。。现有的师应调到靠近海岸的地方,第1 装甲师应在科林斯地峡做好准备,以便也能在北方投入战斗。
元首:除了第1 装甲师,反正只还有1 个师。这个师必须留在前线。
瓦利蒙特:还有4 个要塞营。
元首:除了这个帅,就只有一个了。
瓦利蒙特:他要把第117 师调到西海岸和南海岸附近。第104 师和第1山地师也担负同样的任务。然后,“勃兰登堡”团的另1 个营开过来,并参加围剿行动。其中1 个帅已进入贝尔格莱德城区,另1 个师几天后到达。
元首:警察团什么时候到达?
瓦利蒙特:芬兰的吗?——他们必须于8 月1 日从但泽出发,到达这里需14 天。
希姆莱:该到了。
瓦利蒙特:第18 警察团应该到这个区域。
元首:“欧根王子”师呢?
瓦利蒙特:本来应该来。不过,它如果没有力量,就不得不留在这儿,因为这里还有占领海岸某地的任务。第114 步乓师也执行这项任务。第297师还在贝尔格莱德周围。。这个师还有战斗力。
元首:这儿的行动必须快些。。
瓦利蒙特:如果元首您同意的话,第100 步兵师应开往克里特岛,而不到这里来。这样,我们至少能占领这两个主要基地。
元首:隆美尔,您认为怎样?
隆美尔:这2 个师。。处境并不很妙,南部的1 个师昨天失去了联系。。正向海峡撤退。。已经被封锁了,现在只能从水上得到补给,被困在了水上。这个师根本没到海岸,只能保住海峡。巴伐利亚师的情况也很槽,也被困在水上。。直到现在也没有向海岸突击。根本不能指望意大利人。
元首:现在他们反正也完了。
戈林:这么说,我的元首,也许应该发个命令,立即解除那里现有师的武装,反正他们也要把他们的武器卖掉。
希姆莱:昨天我已对意大利人采取了行动。
瓦利蒙特:东南线总司令已下令,只要意大利军队在目前部署中开始骚乱,就立即收缴他们的全部武器。
元首:他们竟敢卖掉武器!
戈林:为了英磅,他们最后连裤子扣都卖了。
瓦利蒙特:他还询问,是否用保加利亚的增援军队。。以防备另外的帅发动进攻。当初和国王约定。。现在在这种局势下也应该遵守。
元首:那必须看一看。
瓦利蒙特:最后他问,如果意大利人投降,阜姆一的里雅斯特地区是否能马上由他控制。
元首:勒尔?我想象得出来!这一地区必须交给隆美尔,它属于意大利。
瓦利蒙特:属于意大利,是这样!
元首:凭他的力量,他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瓦利蒙特:第92 闭提出的类似建议能否实施?
元首:其他的他可以先带来。我认为这里需要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
瓦利蒙特:无论如何必须在萨罗尼卡做好运输准备。。
元首:另外,在这里我们也是凭装甲师作战。
戈林:对。但是它证明——
凯特尔:我们已经推进到伯罗奔尼撒半岛了。
戈林:与此相反,陆军师。。
凯特尔:那时,译普·迪特里希带领他的师很快就通过了。
戈林:只需定下决心。在这儿,不用再躲开他。。
隆美尔:必须把这条巨大防线向前推进,使他们无法通过。这样,他们就无后顾之忧了。
瓦利蒙特:7 月23 日,由能干的米哈伊洛维奇的人在巴尔干地举行了一次会谈。要点是:立即加强破坏活动。。停止针对铁托的敌对行动,并根据南斯拉夫国王的命令与其进行合作。。此外,罗斯福和丘吉尔已对国家的重建作出保证。斯大林宣布对此不感兴趣。准备空降2 万名伞兵——这与然娃巴尔干方面的夸张——投入塞尔维亚的国家警卫队、边防卫队和志愿军。为将来着想,应禁止与这些军队发生战斗。此外,还作了其他一些规定。
仅从这些记录稿的主要部分可以使我们看到德国最高指挥层在克服的最初的混乱状态之后所要达到的目的:
竭尽全力在意大利实施“阿拉利希”计划,坚守阿尔卑斯山口,同时不给罗马以最后解除与德国结盟的借口。因此,也不让隆美尔元帅停止在慕尼黑的准备工作;
准备从几个大岛上撤出所有德国部队;将以后的防御限制在亚平宁山脉北段。因此今后新增援的德国部队不得越过这一地段向南推进;
开始在法国的地中海沿岸和整个巴尔干——在“康斯坦丁”计划的基础上——接收所有意军占领的地段。
肩负这些任务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因此进入了它整个存在时期中负担最重要的时期。另一方面,希特勒仍然继续推行颠覆罗马政府和包括救出墨索里尼在内的重建法西斯独裁政府的计划。那么,如何把这些冒险意图同暂时还继续的德,意共同作战的路线保持一致呢?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对此捉摸不透,更何况它没有参与这些特别计划的制定。
“轴心”的崩溃
从1943 年7 月底到9 月8 日意大利最终背叛的若干周里,德国大本营明显处于分裂和丧失理智的状态中。两场战争接踵而至,一场在东线,另一场在南线。在此期间,各司令部无暇他顾,几乎无法得到关于另一方的确切消息。譬如,约德尔对于秋季兵力部署的建议,轻率地忽略了东线的形势——当时俄国正以优势兵力对奥廖尔突出部发动进攻——而另一方面,蔡茨勒却不顾南线已经出现的极其危险的形势,一直坚持要把唯一的装甲步兵师——党卫队“近卫”师投入使用。两线与指挥参谋部之间的联系也中断了:只有希特勒独断一切。
在地中海地区与敌人在埃特纳狭窄的桥头堡的战斗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一方面在完成这项份内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在忙于强迫自己的盟友顺从希特勒的意图,并设法对付罗马的反措施。这项既对内又对外的双重任务,使紧张关系日趋明显,甚至在德国自己阵营内部,关于对意大利人所欲达目的的看法上也产生了严重分歧。只有希特勒,以及与希特勒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戈林坚信这是“背叛”’。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一直认为,还是要尽力鼓励意大利人坚持下去,因为他期待着救出墨索里尼的行动会带来局势的转折。
在希特勒的亲信当中,除了约德尔之外,邓尼茨海军元帅是最经常出入大本营的人。他们出于纯军事考虑,倾向于同一个即便是非法西斯的意大利也保持结盟关系。他们知道,他们的这种观点同凯塞林和在罗马的林特伦是一致的。这两个人主张,对新政府的合法性不要产生任何怀疑。他们的观点同隆美尔元师和龙德施泰特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尽管程度上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在竭力澄清这种捉摸不请的关系。在是否从西西里岛撤军的问题上,他们也与希特勒意见不一,他们一贯主张从西西里撤军。以便不给意大利人以任何背叛的借口。这一点恰恰与邓尼茨的主张不约而同,当然邓尼茨是从其海军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首要任务就是使“阿拉利希”计划和“康斯坦丁”计划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这两个计划在7 月的最后几天里,根据局势的变化进行补充完善之后,合而为一,统将意大利、巴尔干和西线都包括在内,取名“轴心”计划。当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