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之所以不上报朝廷,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对“调回边界”的理解。清廷的理解是清军调回边界地区,而不是中国境内,而法国人的理解则是要求清军撤出越南境内。正因为如此,李鸿章才把这事给瞒了下来,就是害怕清廷不同意,导致整个和谈功亏一篑。
对中国官场术语一无所知的福禄诺,把李鸿章的含糊其辞当成了明确的应允,于是他兴冲冲地通知在越南的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米乐说:“中国人答应限期撤军!”6月23日,法军就急吼吼地跑到谅山附近的北黎(观音桥)地区去“接防”,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上级让撤军的命令,听后觉得莫名其妙,便拒绝了法国人的要求,说要请示上级再作决定。
历史进程的发展有很大的偶然性。李鸿章的含糊其辞和福禄诺的急于求成,这样的外交纰漏在当时的环境下在所难免。而且,如果碰到是个冒失鲁莽之人去执行这样的任务的话,后来的事情往往会不可收拾。该死的是,法军的这个领队官杜森尼上校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连他们自己人都说此人“身高而瘦,面多血色而易动怒,毫无外交手段,但能事事破坏,甚至连自己亦有破坏的危险”。
这样的家伙当然干不出什么好事。双方在阵前谈判中相互指责,说着说着,这个杜森尼心头怒起,竟然将中方使者击毙,并命令法军立刻逼近清军阵地,结果导致武装冲突瞬间爆发。经过两日的交锋,法军的进攻受挫,死伤近百人,双方重新进入了战争状态。
“观音桥事件”发生后,双方相互指责对方破坏和约,但事件是因为杜森尼杀害了中国使者导致,其主要责任显然是在法国一边。但强蛮的法国人不这么认为,他们照会清政府,要求清军立刻撤退,还要讹诈军费25亿法郎(约合白银3800万两),如果不照办,法国就要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
这明显是无理勒索,但在7月下旬,清廷还是派了两江总督曾国荃到上海与法国人进行谈判,但由于法国人的要求太过分,谈判没有结果。法国随后便将战火扩大到了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进一步升级。
基隆退敌,马尾饮恨(1)
在中法两国谈判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法国决定对中国实行“踞地为质”的惩罚,让清廷在谈判桌上屈服于法国人的武力。没过几天,法国便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编成远东舰队,以远东扩张的积极鼓吹者孤拔为统帅,准备攻占福州和基隆,扣押为质,作为谈判的筹码。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英明,就在法国人组建远东舰队的同一天,也就是1884年6月26日,清廷为加强台湾的防卫,在曾国荃的推荐下,淮军将领刘铭传被派往台湾督办军务。
果不其然,8月5日,法国舰队便杀气腾腾地来到基隆,猛烈炮击后见清兵撤退,法国人以为清军不堪一击,便开始强行登陆,不料刘铭传早已派兵设下埋伏,等到法兵上岸后,清军突然三路杀出,把法兵打得晕头转向,吓得飞也似的向军舰跑去。但这时突然涨潮,下船容易上船难,在清军的追击下,不少法兵葬身大海,幸好有军舰炮火的掩护,不然法国人死得太难看了。
法国人本以为拿下基隆不过是闲庭信步,轻而易举,没想到反被打得狼狈逃窜,还损失了上百人,硬生生地吃了个大败仗。
法国人太小看中国这个对手了。负责守卫台湾的刘铭传乃李鸿章的老部下,原淮军主将之一。刘铭传也是合肥人,作为李鸿章的部下和老乡,两人关系相当不错。临行前,李鸿章还特意面授机宜,并拨给刘铭传3000洋枪,还有江南制造局造的30门大炮,以加强台湾的防卫。刘铭传到了台湾后,形势大不一样。
法国人并不甘心失败,8月16日,法国议会决定扩大战争,并拨出3800万法郎,专款专用,要用各种“必要方法”让中国屈服。更搞笑的是,法国的外交部门在谈判中也同步调整了要价,要求清廷赔偿因基隆战败导致的8000万法郎的军费。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战争为什么特别多,这个“赢者通吃、输者赔款”的国际惯例起了非常坏的作用。既然打赢了什么成本都没有,各国当然大搞军备竞赛,以打赢为目的,迫使他国割地赔款,战争就等于是一桩生意。
1884年7月14日,两艘法国军舰趁着中法还在议和之机,以“游历”为名,驶进福建闽江口。两天后,法国舰队司令孤拔也乘军舰到达,随后法国舰队居然陆陆续续地进入了福建水师的马尾军港。两个近乎交战国的舰队同处一港,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算奇事一件。
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等奇事,说来话长。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后,左宗棠在福州筹备创办福州船政局设厂造船,当时邀请的是两个法国人,江汉关税务司的日意格和退役军官德克碑,当时以这两个人为福州船政局的技术总监,来负责设址、建造和延请欧洲洋教习和洋匠(多为法国人)等事务。
后来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桢接手福州船政局,仍旧以法国人为主,开展了海事海军教学、建造兵船和训练福建水师三大事宜。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外国专家还算尽心尽力,譬如福建水师的很多战舰如旗舰扬武号等,就是在法国人日意格和安乐陶等人的监造下完成的。一直到1874年,福州船政局和这些洋人的5年合同期满,这些外国专家才陆续离开福州。
马尾是闽江下游的天然良港,位于福州东南,当时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都在马尾港内。也许是有这一份师生情缘和故国友谊,或者是认为和议将成,所以法国军舰陆续闯入闽江口并进泊马尾港的时候,当时的钦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和福州将军穆图善等人,根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训令,对法国舰队的进入不但没有进行任何的拦阻,反而给予了热情款待。
由此,法舰在马尾港可以随意进出,而福建水师反处处受制,左右为难。就双方实力而言,根本就差了好几个档次,福建水师的战舰大都是法国人设计监造,由福州船政局自己生产,和强大的法国舰队相比,根本就是拳击赛中以轻量级对阵重量级,这仗没法打。
基隆退敌,马尾饮恨(2)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统计。当时泊于马尾的法国军舰有8艘,排水量为14500吨,重炮77门,官兵1800人。而福建水师虽有兵舰11艘,但排水量仅9900吨,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法国舰队另有鱼雷艇2艘,还有2艘军舰在金牌、琯头一带江面,防止清军塞江封口,保障后路的安全。
最为糟糕的是,法国舰队是铁甲船,而福建水师却都是些木肋兵船,正如张珮伦所言,“船略相等,而我小彼大,我脆彼坚”,如之奈何?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而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来看,法国舰队有着太过于明显的优势。
最大的失误在于不该让法国舰队轻易进入马尾港。本来闽江口外,满是岛屿礁沙,两岸山岭夹峙,地形险峻,而从闽江口至马尾港,水道极为狭窄,最窄处仅300米,没有熟悉的引水员,法国舰队很难在此航行,譬如他们有一艘炮艇就因此搁浅。沿途两岸都建有炮台,对于贸然进入的法国舰队可以形成很大的威胁,但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等人,担心阻止法舰进港会发生冲突,弄不好影响中法和谈,责任太大,于是便听之任之。
等到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后,问题就复杂了。当时有人建议对驶入马尾港的法舰进行武力驱逐,但敌强我弱,如何驱逐?清廷当时抱定“彼若不动,我亦不动”的妥协方针,恐怕也是无奈之举,而何璟和何如璋等人“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谈判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于8月22日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海军。孤拔准备妥当后,决定于次日下午开战。据说,当时法国人向福建水师的扬武管驾(舰长)张成递送战书,张成见后赶紧送到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手中,何如璋收到后,手足无措,竟然秘而不发。
第二天,马尾港内的各国领事和商人都赶忙下船,一副要开战的
小说推荐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
- 历史深处的忧虑
-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一封信 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
- 最新章:第63章
- 近距离看美国1-历史深处的忧虑
-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第一封信-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得如何;问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自由;这自由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问题实在不容易回答,这也是每次回信我常常绕开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
- 最新章:历史深处的忧虑-第63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1_历史深处的忧虑
- 作者:林达第一封信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得如何;问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自由;这自由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问题实在不容易回答,这也是每次回信我常常绕开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在这里生活的时间
- 最新章:第63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
- 《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作者:可可阿里01作品信息 他,家里才遭遇变故,大学刚毕业工作还没找到又被人陷害。倒霉吗?霉!一心想做好事呢却又在青天白日遭到雷劈,直到他恢复知觉后才发现自己被接引到了明代后期天启年间,恰逢遇上神秘莫测的大爆炸,居然看见了外星飞船在战斗 他到底是不幸呢还是不幸呢?不管你信不信
- 最新章:第345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