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曾纪泽,算是出过洋见过世面的洋务派专家了,在完全不了解中法海军实力对比的情况下贸然提出,出动海军“示形慑敌”。而清流派代表人物张珮伦,干脆就提出中国出兵攻取越南,“夫我不取越,越终折入于法,不如暂取而还封之”。
很多人以为对外妥协的一定是无耻投降卖国的,有汉奸的嫌疑,比如李鸿章,就背了这么多年的骂名;而只要是主张强硬抵抗的,那一定是热血爱国,即使失败了,那也是悲情英雄,值得称颂的。
但笔者却认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坏就坏在那些高调分子手中,譬如如今网上之愤(粪)青,往往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脾气远胜于知识,名为爱国,实则误国,这愤青之流,古而有之。
话说法国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后,中国即成为了法国“保护”越南的唯一障碍。为了消除这一障碍,法国人于1883年9月提出谈判,要求清廷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要求中国撤出驻越军队。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谈判了无进展。
鉴于越南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屏护作用,加上左宗棠、张之洞等主战派的高声疾呼,清廷这次也一改以往的消极态度,在敦促李鸿章加强和法国谈判的时候,也把军队派出镇南关,表示不惜一战的决心。但是,清廷知道自己实力不济,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出击,不要轻易启衅。
“和战”政策需要相当高的水平,清廷对国际实务难说了解,加之实力不济,也是底气不足。清政府中法战争“和战”政策的失败,关键还在于重心的失误上。
所谓“和战”,重点是战,重心应该放在备战上,哪怕外交做得再漂亮,甚至不放一枪一弹,问题全在谈判桌上搞定,但胜利者最后依仗的,其实还在于其军事实力。
备战,不等于要开战,但是,至少要保证随时可以开战并战而胜之。这样的霸气,才是外交谈判最有力的武器。而当时的清廷,却反其道而行之,军队出关是虚张声势,不想流血牺牲,也不去认真备战,反而左右约束,一心指望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战守皆失。
反观法国的部署,见谈判讹诈不行,就坚决使用武力。1883年10月底,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被任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中旬,越南北部的法军人数已经增加到九千多人,并决定向红河三角洲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
首鼠两端,战不胜,和不成(2)
战争爆发了。
当时的形势,黑旗军驻扎在河内以西的山西(越南地名),清军主力驻扎在河内以东的北宁。法国的行动计划,是利用黑旗军和清军的隔阂,先攻击驻扎在山西的黑旗军。他们认为,如果先攻击北宁的话,黑旗军一定会乘虚攻击河内或者分兵驰援北宁;但攻击山西的话,清军未必会援助黑旗军。
法国人的判断是对的。清军果然坐视不救,最后黑旗军孤军难支,只得放弃山西,撤往兴化城。山西的失守,使得黑旗军和清军东西两线互相倚靠并钳制法军的态势顿失,法军反而掌握了主动。1884年2月,米乐接替孤拔为法军统帅,法军兵力增至16万人,图谋攻占北宁,把中国军队彻底赶出越南。
当时清军本在北宁驻军四十营,但统帅徐延旭年老昏聩,还是个鸦片鬼,对热兵器时代的现代战争知之甚少,却又刚愎自用。
主将黄桂兰,虽说是行伍出身,但其部队装备不行,大量使用当时已经被淘汰的后膛枪而不自知。更为要命的是,黄桂兰也被上面的政策搞昏了头,以为驻军只是摆摆样子,结果在临战之前,还大肆召来越南土妓娱乐自己,黄桂兰最后兵败自杀时,帐帷中还有土妓十余名。
1884年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在法军的猛烈炮火下,清军抵挡不住,北宁失守;7天后,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清军全线溃败,退到了中越边境的保胜、河口一带。至此,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法军就基本控制了越南北部的整个红河三角洲。
山西、北宁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满朝文武大为震惊。主要责任人前军主帅徐延旭被革职拿问,始判斩监候,后发配新疆。为了重整旗鼓,鼓舞士气,清廷又任命潘鼎新为广西巡抚,张凯嵩为云南巡抚,立刻赶往出事现场,进行善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事还没这么快完结,接下来倒霉的是军机处。当年为慈禧太后夺权立下汗马功劳的恭亲王奕被黜退,他的同事们,宝洌А⒗詈柙濉⒕傲⑽掏槪桓乓浴拔弑H伲焓虏涣Α钡淖锩恢鸪鼍Α?br />
新的权力班子,以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左侍郎孙毓汶五人为军机大臣,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没两天,慈禧太后又下谕:“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着会同醇亲王奕商办。”一时间,醇亲王奕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醇亲王奕
清廷这次的重大人事异动,历史上称“甲申易枢之变”,也叫“甲申政潮”。这套新班子,比奕那届政府班子差得太远,譬如代替奕地位的醇亲王奕(奕的七弟),此人能力和城府远不如老哥,只是因为他的老婆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儿子又被慈禧太后抢去作了皇上(光绪帝),才得此重任。奕本身并无什么大的才能,遇事也总是畏畏缩缩,不敢当头。而新班子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孙毓汶,则是慈禧太后的铁杆心腹,拍马屁的功夫那是一流。
在满清皇族里,恭亲王奕算是能力突出的,自从协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权后,一直以议政王名义任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总理衙门,总揽清廷内政外交大权,和慈禧太后形成了权力平衡,在他和其他洋务派的努力下,垂死的帝国似乎焕发了第二春,时称“同治中兴”。但没有了恭亲王奕的牵制,慈禧太后凡事自作主张,由此变得专制,朝廷里那就乱象丛生了。
再说那法国人,虽说在越南战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法国人在全球的野心太大,战线拉得过长,此刻又在埃及和英国人较劲,这时见中国军队快被赶出了越南,便也想鸣金收兵,把胜利成果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1884年4月,法国海军中校福禄诺通过粤海关总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向李鸿章提出谈判。福禄诺给李鸿章捎了封信,说如果中国承认越南和法国的保护协定,并允许法国人在西南地区通商的话,可以在措辞上顾及大清帝国的颜面,并且可以在军费赔偿上做出让步,但要是不答应的话,法国就要再派舰队扩大战争。
首鼠两端,战不胜,和不成(3)
这封信,可谓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要求中国承认现状是实,保持面子是虚;赔偿军费是虚,扩大权益是实。另外,福禄诺还要求中国驻法公使曾纪泽调离法国,因为小曾的主战言论让法国人很不爽,差点就把小曾宣布为最不受欢迎的人给驱逐出境了。
李鸿章对这个战争本就没什么兴趣,便派李凤苞代替曾纪泽为驻法公使。经过短暂的谈判,李鸿章与福禄诺于1884年5月11日在天津签订了《中法简明和约》(又称《李福协定》)。
《李福协定》主要有五款内容:中国承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条约和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与越南修约时,不出现有损中国体面的字样;中国驻越清军调回境内;法国不索赔款,中国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三个月后,双方派遣全权大臣,制定详细办法。
《李福协定》只是初步协定,具体条款还需要进一步议定。5月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但在中国军队撤军接防问题上,福禄诺自说自话,单方面规定了中国军队在越南北部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
要命的是,李鸿章这次对“接防”这个事情居然不置可否,不说同意,也不提出反对,这样的态度被法国人认为是默认,结果在后面引发了大麻烦。就这件事而言,李鸿章的责任不可推卸——他当时就应该提出异议,何况,这事还被他给瞒了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李鸿章之所以不上报朝廷,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对“调回边界”的理解。清廷的理解是清军调回边界地区,而不是中国境内,而法国人的理解则是要求清军撤出越
小说推荐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
- 历史深处的忧虑
-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一封信 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
- 最新章:第63章
- 近距离看美国1-历史深处的忧虑
-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第一封信-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得如何;问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自由;这自由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问题实在不容易回答,这也是每次回信我常常绕开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
- 最新章:历史深处的忧虑-第63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1_历史深处的忧虑
- 作者:林达第一封信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得如何;问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自由;这自由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问题实在不容易回答,这也是每次回信我常常绕开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在这里生活的时间
- 最新章:第63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
- 《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作者:可可阿里01作品信息 他,家里才遭遇变故,大学刚毕业工作还没找到又被人陷害。倒霉吗?霉!一心想做好事呢却又在青天白日遭到雷劈,直到他恢复知觉后才发现自己被接引到了明代后期天启年间,恰逢遇上神秘莫测的大爆炸,居然看见了外星飞船在战斗 他到底是不幸呢还是不幸呢?不管你信不信
- 最新章:第345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