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傻子、色情狂: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第39章


鹘淘谀诘?80 人被送上了火刑柱。
格列高利九世死于1241年。没过多久,他的继承人英诺森四世为宗教审判所书写下了绚丽的一笔——酷刑拷打。现在,就算是意志再坚定的异教徒也会招供了。证人们也得受刑,不过14岁以下的男孩和12岁以下的女孩可以免刑。英诺森四世还大发慈悲地要求审判官在用刑期间不许让受刑者残废或死去,但是这样的错误一直无法避免。他还规定每个人只能受一次刑,但这就是条款解释的问题了——有时候一次刑讯能持续好几个星期。
后来还出版了一本审判官手册,大家都管它叫《亡者之书》(Book of the Dead)。这可不是法学著作:接受审问之人若自行招供则可裁定为有罪。若拒不招供,但有他人证词证明其有罪,也要裁定为有罪。如果该人承认了针对他的所有指控,那么他绝对犯下了所有罪状,但是如果他只承认了一部分罪行,他也仍然应该被判定犯有所有罪状,因为他招供的部分证明他有能力犯下所有罪状。
肉体刑罚是已知最有益且最有效的令人忏悔的办法。因此,宗教裁判所的法官有权根据受审之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决定采取何种刑讯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如果那无耻的罪人在受过所有刑罚之后仍然否认他的罪过,那么他就是魔鬼的牺牲品。这样的人不配受到上帝仆人的同情,也不配受到神圣教廷的怜悯与宽容——他是地狱的子民,就让他和那些永世不得翻身的罪人一起腐烂吧。
第七章 盛气凌人
红衣主教本尼迪克特·加塔尼(Benedict Gaetani)并不是虔诚的信徒,但是心诚与否并非是当教皇的必要条件,而且这个人一心想爬到那个位子上。教皇席位在这个世界上最为显赫,而且加塔尼也特别想占有这个席位带来的权力和财富。1292年,教皇尼古拉四世去世,加塔尼看到了一线希望。
当时,罗马的两大望族——奥尔西尼家族和科隆纳家族正在进行激烈的争斗,他们两家尖锐的矛盾直接反映在选举下一任教皇的主教团的意见中。一半成员希望下一任教皇出自奥尔西尼家族,而另一半成员则希望科隆纳家族胜出。选举陷入了无望打破的僵局。好几个月过去了,人们仍然看不到新教皇的影子。
本尼迪克特·加塔尼既不拥护奥尔西尼家族,也不拥护科隆纳家族,而且对于任何一方而言,他的表现都是特立独行的。选举团的主教们无休止地争吵时,他在一旁伺机观望,并认为他们最后会选自己作为折中方案的。但下面发生的事情给了他不小的打击。选举团里的一个主教可能是打趣地提议他们不如结束对峙,选“摩罗尼的彼得”这位知名的隐士当教皇算了。其他的主教们不顾这个提议是否只是个玩笑,一致同意这个建议,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互相看看就想吐了。于是他们长途跋涉地来到了彼得在山中修行的岩洞,宣布他这个迷惑不解的隐士成为教皇。
长期以来,世间的教皇全是从罗马的富豪之家里选拔出来的,所以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质朴纯洁的人能够当选一定是圣灵插手的结果。但本尼迪克特·加塔尼并不这么认为。他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上了天,而正在上演的这出滑稽剧令他羞愤不已。虽然他必须得接受这个结果,但他的心里早就有了一番盘算。
“摩罗尼的彼得”现在是教皇切莱斯廷五世,世俗的教皇政务令他这个外行头晕脑涨。他习惯于在深山老林里修行,而不是统治整个天主教世界。疑惑重重的教皇便把加塔尼当做专职顾问来咨询,而加塔尼正挖空心思地想把教皇领下台呢。据记载,加塔尼在切莱斯廷五世的房间里安了一根管子。每天晚上教皇就寝的时候,他就在管子那端低声呢喃道:“切莱斯廷,切莱斯廷,放下你的政务吧。对你来说这件事太大了。”切莱斯廷五世认为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于是欢天喜地地辞职了,本尼迪克特·加塔尼旋即当选为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在安心享受权力之前,卜尼法斯八世先得除掉自己的前任。
前教皇切莱斯廷五世虽然变回了“摩罗尼的彼得”,但是他退位以后仍然有很多人拥戴他。卜尼法斯八世不能容忍前教皇切莱斯廷五世成为民众忠心的焦点。尽管彼得不求别的,只求回到山洞里继续平静地祈祷,但他仍遭到了逮捕和拘禁。几个月以后,他死在了污秽的囚洞里。mpanel(1);
虽然彼得在肮脏的监狱里渐渐腐烂,但他的追随者们仍然认为“他放下了教皇的头衔,像神灵一样休憩在缀满紫色和金色饰物的躺椅上”。彼得在被捕以后给卜尼法斯八世下了一条非常准确的预言:“你像狐狸一样溜了进来,你将像狮子一样统治,并像狗一样死去。”
卜尼法斯八世对他的预言充耳不闻。新教皇的对手不在了,这下他要好好地享受世界上最伟大的统治权了。他穿上了最华丽的紫色长袍,并在罗马各地都竖起了自己的雕像,显然他深谙此道。他睥睨一切,并把所有和他交往的人都拒之门外。阿拉贡国王的使节杰拉尔德·阿尔巴拉托写道:“主教们全都盼他早点儿死,他们无法继续忍受他的残暴。红衣主教兰布尔夫说,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还不如死了的好。他巧舌如簧而且眼观六路,但是他身体的其他部位全都烂透了,所以他也活不了多久。”
卜尼法斯八世与中世纪最后几任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英诺森三世等人一脉相承,他也公开宣称教皇的最高权力,其声势之大简直盖过了他的前辈们。“罗马教皇就是法律,”他号令天下,“只有不加思考地服从于罗马教廷才是得到救赎的基本要素。”虽然卜尼法斯八世既缺乏对宗教的虔诚态度,又没有道德准则,但他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们声明、宣布并阐述我们的一贯立场——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得到救赎就必须臣服于罗马教皇。”
而他在私下里说的话和他的公开言论就差之千里。
“怎么啦,和女人、男孩子上床就与搓搓手一样简单。”这是他对性道德的看法,而且如果他不是教皇的话,他对灵魂不朽的看法也会让他上火刑柱的:“希望死后永生的人和餐桌上那只烤鸡没什么差别。”
卜尼法斯八世的议事日程上没有精神救赎那一项,只有聚敛钱财的计划。一位西班牙外交官给他下了个不错的结论:“这位教皇只关心3 件事:长命百岁、荣华富贵以及家底雄厚。”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至少是最后两个目的,卜尼法斯八世利用教廷的财产在罗马周边地区不断攫取土地和城池,他想建立起可以匹敌罗马所有望族的加塔尼王朝。然而,加塔尼家族的扩张却损害了科隆纳家族对财产和继承的特权。他们之间必然的冲突最终导致卜尼法斯八世不光丢了面子,还丢了教皇的统治权。
一切始自一次大胆的抢劫。科隆纳家族的年轻成员斯蒂芬·科隆纳(StephenCo1onna )劫掠了一辆马车,那辆车上装着教皇打算用来买地的黄金。科隆纳家族的两个主教听说这个后果严重的冒犯之后,主动找到教皇恳求他恕罪。卜尼法斯的答复是只要他们把劫走的东西还回来就可以了,这听上去合理得近乎虚假。
但是他进一步要求教皇的军队要进驻科隆纳家族在罗马周围的领地,这一点对科隆纳家族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侮辱。
科隆纳家族不但没有服从这个命令,反而揭竿而起。他们在罗马散发传单,质疑卜尼法斯八世的合法性,并指控他从“隐士教皇”切莱斯廷五世手中窃取了皇位。于是教皇奋起迎战,他把整个科隆纳家族都逐出了教会,“甚至第4 代也未能幸免”。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武器,因为被逐出教会就意味着这个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杀掉他或是夺走他的财产,而且这么做还是值得称道的。
卜尼法斯八世继续得寸进尺。他召集了十字军攻打科隆纳家族。虽然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让教皇自己捞好处而加入军队,但支持摧毁该家族的人也足够了。最后,战败的科隆纳家族成员聚集到了仅剩的领地——古城帕莱斯特里纳中。帕莱斯特里纳的城墙固若金汤,他们还可以阻挡一阵,但是卜尼法斯八世的军队完全有能力攻进去。他骗取了科隆纳家族的信任,让他们认为只要放弃城市并向他屈服便可解决所有问题。
科隆纳家族全体成员都在教皇面前跪了下来,族长们亲吻着教皇的双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