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第162章


?br /> 正当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美英苏三国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私下里与斯大林签署了有损中国主权的秘密协定。罗斯福去世后,继任的杜鲁门总统仍坚持此协定有效。
蒋介石是事后才了解到这一切的,当时,为了继续得到美国的援助,他只好忍气吞声予以承认,并于此后不久派他的儿子蒋经国赴苏联进行谈判。
有人形容蒋经国在大陆时期,不过是他父亲蒋介石身边的一根“手杖”,但这不仅是支撑走路的一根“手杖”,而且是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作用的一根指挥棒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是一位秉承“父皇”意旨办事的“钦差大臣”。蒋介石首次使用这根指挥棒,是在蒋太子任赣南行政督察专员的后期,把他派到西北的“国防前哨”去作所谓的“西北之旅”。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蒋经国又一次充当他“父皇”的“钦差大臣”外交部东北特派员去苏联完成一项外交使命。蒋经国、宋子文等人多次出关,往返苏联与中国间,与斯大林谈判。
蒋介石之所以让儿子蒋经国随首席代表宋子文赴苏谈判自有他的考虑:其一,对斯大林作出一种亲善的姿态;其二,蒋经国有过10余年的留苏经历,了解俄情,通晓俄文,并与斯大林有过数面之缘,加之蒋经国返国以后的抗战8年间,从地方到中央,从三青团到青年军,经过多方锻炼,业已开始羽翼丰满且锋芒毕露,这样可借蒋经国之长补团长宋子文之不足。另外,中国东北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地理位置重要,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在这块中外瞩目的政治舞台上,在政坛上不甘寂寞的蒋经国当然想经营自己的地盘,以为日后进入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再捞一份丰厚的政治资本。然而,由于蒋氏父子坚持的反苏反共立场与斯大林在中国东北的企图发生矛盾。同时,抗战一结束,中共中央就审时度势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先行控制了东北要地。所以,蒋经国的这次东北之行无论是与苏联交涉,抑或是同中共争锋都像肥皂泡样地破灭了。无怪江南用“忍辱负重”这四个字为蒋经国所负的这次使命作了一个总结。
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签字,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两国在对日战争中彼此给予援助和支持;战后共同防止日本重新侵略;双方友好合作,并互相提供可能的经济援助。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日,100余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使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至此,日本的崩溃已成定局。8月10日晚7时50分,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收听到日本东京发出的英语国际广播: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就此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
我们的抗战,在今天获得了胜利。正义战胜强权,在这里得到了最后的证明……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和我国的同胞,相信这个战争是世界上文明国家所参加的最后一次战争。我们所受到的凌辱和耻辱,非笔墨和语言能述。但是,如果这个战争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后战争,那么对于凌辱和耻辱的代价的大小和收获的迟早,是无须加以计较的……
我相信今后地无分东西,人不论肤色,所有的人们都一定像一家人一样亲密地携手合作。这个战争的结束,必然会使人类发扬互谅互敬的精神,树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中国同胞们须知,‘不念旧恶’和‘与人为善’是我们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到今天一贯地认识的日本军阀为敌,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
我们更不可以对敌国的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的被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拔干错误和罪恶。我们必须切记,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将成为冤冤相报,永无终止。决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蒋介石平时文章、讲稿等,都是由陈布雷代笔。这一次的广播稿却是亲自执笔的,可见对于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抗战胜利,蒋介石也是兴奋难抑的。这一天深夜,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惟有虔诚感谢上帝赐给我的伟大恩典和智慧。”
就在全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刻,蒋介石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独吞抗日的胜利果实,并准备打内战了。
早在8月11日,蒋介石得知日本政府已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即下达命令:一,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要他的嫡亲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要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抵抗人民军队受降。12日,美国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政府和中国战区的日军发布命令,要他们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及其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缴械。由此,蒋介石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阴谋消灭人民武装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了。正如朱德和彭德怀联名致电蒋介石所说,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国的汉奸们。”其实,在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说:“我们胜利愈接近,今后的险阻必愈纷至沓来,我们必须要有极大的信心和耐心,发挥我们总理垂训的大无畏精神,在任何危疑震撼的环境之中,坚忍奋斗,不撼不摇,遵循我们主义与政纲所指示的坦途而迈进。”而且叫嚷:“三民主义战胜一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呜呼!抗战胜利,而革命并未成功;第三国际政策未败,共匪未清,则革命不能日成也。勉乎哉!”9月29日,蒋介石写了一篇《自记“中共”历年之罪行》,捏造了所谓中共十条“罪恶”,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仇恨之心和盘托出。
1945年11月11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名义上是整军会议,实际上是积极备战,准备全面进犯解放区的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先后两次讲话,含沙射影地大骂中国共产党是“反动派”,甚至说:“我们今天要惩办汉奸,就不应该放过破坏抗战最大的汉奸,要惩办在抗战期间勾通敌人、袭击国军、出卖民族、叛国内乱的汉奸。对于这些汉奸们的惩办,应该不亚于伪组织下的汉奸。”16日,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会议上,作了题为《剿匪战术之研究与高级将领应有之认识》的报告。在这个报告里,蒋介石把他要打内战的方针和盘托出。他以东北战场在漳河以北马头镇的失败为例,重弹他的《剿匪手本》,叫嚷要“建立必胜信心,完成革命使命”,“我们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12月底,蒋介石电令王耀武到济南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赴任前,蒋介石对王说:“我主张军队国家化,使国家彻底统一。但共产党不肯将他的部队变成国家的军队,他们也就不会放弃消灭国民党及颠覆国家的企图。和平解决国事,没有希望。”又对王说:“山东在地理上很重要,况共军在该省已有基础,我们必须加强力量占领山东。控制山东可以支授华北及东北,而非李延年所能担任。我想将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调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将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及直属部队改为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及直属部队,以你任司令官,司令部驻济南。”王耀武见了蒋介石之后,又去见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想摸摸蒋介石的整个方针。俞对王耀武直言不讳地说:“委员长一向视共产党为心腹之患,是劲敌,不消灭他们,他是不甘心的。现在我们不断地向华东、东北调动部队,还发了《剿匪手本》,把对日作战的军事指挥机构名称,改为对内作战的军事指挥名称,这些措施都是准备与共产党打的。我看国共两党的问题,最后还是以武力来解决,和谈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俞又对王说:“你准备作战吧!”“ 1946年1月下旬,王耀武再一次见蒋介石时,向蒋介石提议,因军风太坏要整顿,老百姓非常厌战加上共产党不肯放弃根据地,“如能争取到二年以上的和平环境,积极整理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