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对王莽怀有怨恨。王莽此时已经准备多年,岂能让他平安长大而接过政权?这年冬天,王莽就在平帝的酒中下了慢性毒药。平帝饮后,顿时疼痛难熬,卧床不起。而王莽呢,一面欢喜,一面装作愁眉苦脸,并且始终不忘记他是周公再世,学了周公为成王祷告的榜样,教人写了—篇文章,表示自己愿意代平帝去死。祷告完毕,将祷文装在—个金盒子里,放在平帝皇宫的前殿。他还特意谕示几个主要大臣:这事切不可说出去。大臣哪里会误解他的意思?于是到处传扬,说王莽真是和周公—模一样,皇帝病重,他忧心如焚,特意向天帝祷告,恳请以身代死,这种忠心,真是少有!
到底,毒药比祷文有用。平帝苦撑了几天,终于—命归天。这就又要立新皇帝。王莽挑了谁呢?是宣帝的玄孙刘婴,在可选的人员中年纪最小,才两岁。
就在这时,有官员向王莽报告,说是武功县的孟通在掏井时,挖到—块白石头,上有朱红文字,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接着,类似的符命不断在全国各地出现,都是命王莽做真皇帝,其实这全是一些拍马屁的官员伪造的,造符命成了一帮无赖升官发财的捷径。“天命”不可违呀,王莽只好称帝了。
王莽即帝位前,派王舜到太后那里去要御玺。老太太王政君这时才大梦初醒,大骂王舜说:“你们父子宗族蒙受汉恩,累世富贵,已经无法报答,怎敢趁人之危,夺取汉家的天下!你们这对兄弟,真是猪狗不食!况且既然是受天命改立新朝,就该自造新玺,又何必讨这不祥的亡国之物!我是汉家老寡妇,要带着这颗御玺一同下棺材,决不会给你!”王舜见姑妈如此发怒,跪下哀求说:“王莽一定要得到这颗御玺,太后难道能够真的始终不给吗?”老太太想想,也知道这事没有办法,取出御玺,往地上一扔。幸好她年老力衰,只摔坏了一只角。
王莽拿了这御玺,做了十五年皇帝。
王莽的为人,实际很早就是令人怀疑的。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封建道德,具有否定正常人性的倾向,所以越是在道德上表现得超乎常人、令常人仰望不及的人,就越是背离正常的人性,因而其内心中越有可能隐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这就是大善大伪。
开局之需仁义道德也是做局的资本(3)
吴起吃了名声不好的亏
有很多人,头脑足够聪明,也足够厚黑,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最终难于成就事业。其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搞坏了自己的名声。因为,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不喜欢和阴险毒辣的人交往。所以,在做局的时候,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胜算,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战神吴起正是因为名声不好的原因,遭到了很多次的失败。吴起与孙子齐名,他的武功战略那是不用多说的,特别的是,他不仅精通军事,还是颇有治国才能的全才。他无论流落到哪个国家,只要被委以重任,那个国家就不可思议地强盛起来。
如此才智卓绝的吴起,一生却受尽挫折,遭遇了无数的失败,最后的下场也非常的凄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事实分析,不难发现,他的“声名狼藉”使他屡屡不得君主的信任。
他原本是卫国人,为了成就事业,求学于鲁国名人曾参门下。曾参问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是权位金钱美女,一心崇尚礼仪教化的曾参自然是不爱听。吴起虽然没有丝毫的道德意识,但的确才华出众。曾子的学生们很嫉妒他,一齐在曾子面前告状,说吴起当初离家求学的时候,他母亲苦留,他却走得义无返顾,还许下宏愿,生平不做到宰相,就决不踏入家门半步。不久前,他母亲去世,他行止如常,谈笑风生,连半点回家看看的意思都没有。这一把算是击中了要害,曾参可是一位因事母至孝而名动天下的大孝子,当即气得脸色发青,二话不说,将吴起赶走。
离开老师,吴起投靠了鲁王。其时齐国大举伐鲁,举国上下无不惊惶失措,因为鲁国的国力根本无法与强齐相提并论。吴起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自己将兵,可保万全。鲁王被他鼓动得热血沸腾之时,将军们却一起向鲁王进谗言,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他本人又是卫国人,怎么可能专心帮着鲁国对付齐国?消息传到吴起的耳朵里,他马上砍死心爱的夫人,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到鲁王面前表忠心。
得胜还朝之后,那些将军们又一次在鲁王面前构陷说,吴起向来寡恩刻薄,无情无义,老母死了不回家吊孝,恩师受不了他撵他出门,现在更是闹到了杀妻求将,很难讲他以后会对您有多忠心。鲁王虽然很欣赏吴起的干才,但是仍然心有芥蒂。这种情况下,吴起只好仓惶出逃到魏国。
魏国的大臣也恨透了这个名声极臭的吴起。宰相公叔一直想离间吴起,可是武侯却对吴起青眼有加,居然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起。公叔也是驸马爷,但是他的才能比起吴起天差地远,吴起要是也当了驸马,自己的相位只怕不稳。于是就设计了一个圈套让吴起自行跳入。一次他在魏王面前说,吴起此人反复无常,不知他到底对魏国的忠心如何,不妨试他一试。魏王也一直有些隐忧,忙问如何试。公叔进言,您不是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吗,明天召他进宫,直接问他愿不愿意做我们魏国的驸马。吴起此人向来趋炎附势,您也清楚。如果他对魏国真心的话,肯定满口答应,如果他借口推辞,那就是不忠。魏王同意了。
当晚公叔就请吴起做客。吴起席间发现身为相国的公叔居然恭敬地站在一旁,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不由得大吃一惊。散席后公叔拉着吴起入内室,向他大吐苦水,极言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自然,这是公叔和公主联手演的好戏。第二日,魏武侯问他是否有意迎娶公主,吴起婉言谢绝。魏武侯登时神色不善,知道相国所说不假。吴起察言观色,明白自己已经得罪了魏王,只得再次出逃。
的确,有些人,往往因为过于看重成功,而不择手段,忽视了自己的名声。这其实是非常不理智的短期行为。人在世上要立足,名声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好的名声,才能得到信任和帮助。名声不好,即使非常有才干,也容易遭到排斥。
表表高姿态来赚取名声
做局是运用谋略来获取利益的过程,无论如何都会惹一些人的非议,甚至坏了自己的名声,而在社会上立足,名声是很重要的。所以,有时还是应该表表高姿态来维护名声赚取荣誉为好。冯玉祥与张作霖就演了这样一场戏。
北洋政府时期,拥有军事优势的冯玉祥与张作霖共同推举段祺瑞为中华民国总执政,执行政府职权。但是,冯玉祥与张作霖不约而同地合演了一幕辞职的喜剧。
1924年冬,冯玉祥突然通电辞职出洋,各方面的人听到消息后,不禁咄咄称奇,刚刚冒险起兵推翻直系的政府,现在功成名就了却提出辞职,如果这样,那又何必当初呢?
不管众人怎么想,冯玉祥还是表现出“坚决”的辞意。并且,冯玉祥还亲自拜访对手张作霖,竭力解释说本人辞职具有决心。而张作霖也装作关切的样子,极力挽留,冯玉祥则用抑己扬人之法,大加赞赏了一番张作霖的才能,说:“大帅功高盖世,经验丰富,区区小事,凭你的才力就完全能够处理好,何用劳我呢?况且我的辞职能为你提供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这样你支配眼前的局势更容易得心应手了。所以大帅不必劝阻我了,你的好意我领了。”说完冯玉祥就告辞回家了。
一向处事慎重的张作霖,在冯玉祥走后,仔细地琢磨着冯玉祥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但最终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有一点他始终认为冯的举动很反常,其中定有原因。于是,他把冯玉祥的来访详情及其困惑告诉了段祺瑞。段于是11月26日又派吴光然、梁鸿志到旃檀尊寺挽留冯玉祥,到那里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心想冯玉祥可真是说到做到啊,只见一片“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景象,陆军检阅使署已经停止办公,冯玉祥也已到西山休养去了。
张作霖听说后感到奇怪极了,他闯荡了半辈子,还没有碰到过这样一位“功成不居,急流勇退”的对手。他在与手下商议了几天后,也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在12月2日,出人意外地从北京赶回天津,把开进北京的奉军全都撤走,并且宣称关
小说推荐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潜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简历文/吴思吴思,男,1957年5月生于北京。出生时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杂志编辑。1968年随母亲去河北省文安县商业部五七干校
- 最新章: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第39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自序“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我的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有一封来信说
- 最新章:第40章
- 中国历史的b面
- 作者 王长华序言权力主宰者的活法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有四种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掌握着各色人等的生杀予夺。四种人里的第一档人物无疑是帝王君主,其他三种人则分别是御前的臣相、后宫的嫔妃,以及那追随君主帝王如影随形、不男不女的宦官阉人。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构成的内在逻辑:国是家的放大,宗法血缘
- 最新章:第60章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孔子“修《春秋,创造“春秋笔法,使乱臣贼子惧,是中国历史篡改史的开端。宗周内乱,周室典籍被人携出后杳无下落,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秦始皇并六国,焚书坑儒,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此三劫过后,兵燹,水淹,火焚…天灾比不上人祸,历朝历代的独裁者们,或出于政治合法性的延续,或出于对末日的莫名恐惧,纷纷操纵刀
- 最新章: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