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22章


握挝保钐旎廊胃闭挝奔嬲尾恐魅巍O降?6 军(第196 、第197 、第198 师),萧新槐任军长,王紫峰任政治委员;第67 军(第199 、第200 师),韩伟任军长,旷伏兆任政治委员;第68 军(第202 、第203 、第204 师),文年生任军长,向仲华任政治委员。
3 个兵团整编后,约有27。2 万余人,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1949 年4月下旬,第18 、第19 两兵团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同年年底,第18 兵团又调归第二野战军建制,协同第一、第二野战军执行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战略任务。 
一、第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
第1军所属部队创建于1927年至1928年。部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一部分是两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 1930年7月,红4军和红6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货龙任总指挥,周逸群、邓中夏先后任党代表,下辖红2军(原红4军)和红6军。
1931年3月,红2军团奉命改为红3军。 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3军被迫退出洪湖苏区,于1934年7月在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一带创建了黔东根据地。 1934年10月,红3军与从湘赣苏区西征到贵州的红6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会师。此时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粥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1934年底,开创湘鄂川黔苏区。
1935年11月,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将台堡会师。
1937年8月,红2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卢冬生、张宗逊先后任旅长,李井泉、张平化先后任政治委员,整编后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华北敌后坚持了八年抗战,参加开辟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参加百团大战,坚持晋西北根据地的斗争,保卫陕甘宁边区。部队先后扩编了张(宗逊)第358旅,彭(绍辉)第358旅,独立第1、第2旅。抗战胜利后,部队于1945年9月由山西中部北上绥远,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先后在厂汗营、凉城、卓资山、归绥(呼和浩特)、察素旗、包头等地,给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军以有力的打击,收复了绥东广大地区。1946年1月为维护停战协定,在卓资山地区再次给进犯我绥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以歼灭性打击。6月,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部队在绥远、山西等地先后进行了大同、卓资山,集宁、聚乐堡、丰镇、原平、平社、晋北等战斗,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1946年11月,在山西省岚县地区,以晋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一部及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独立第1旅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共8300人。张宗逊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王绍南任参谋长,洗恒汉任政治部主任。纵队成立后,即西调延安附近集结,担负保卫陕甘宁解放区的任务。 1947年2月至8月中旬,编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先后参加西华池、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俘整编第31旅旅长李纪云。7月31日,编人西北野战军。8月下旬至11月底,随西北野战军转入内线反攻,参加沙家店、关庄岔口、延清和第二次攻打榆林等战役战斗。 12月,晋绥军区在山西晋中地区组成的独立第7旅,拨归第1纵队建制,仍留晋中地区作战,先后参加临汾、晋中、太原战役。 12月至1948年2月,第1纵队在陕北清涧地区进行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政治觉悟,增强了战斗力。2月下旬,参加宜川战役,担任围歼增援之敌任务,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受到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通电嘉勉。3月初,向黄龙山区进攻,解放宜君、黄陵,巩固扩大了解放区。4月中旬,挺进西府、陇东,相继攻克栒邑(今旬邑)、邠县(今彬县)、麟游、凤翔,26日会同第2纵队攻占宝鸡,尔后转战陇东,主动抗击国民党军进攻,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继又参加澄邵、荔北和冬季战役。在荔北战役中,第1纵队楔入敌防御纵深,大胆穿插分割,以突然迅猛动作歼灭国民党军第48旅旅部,俘其旅长、参谋长,对战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受到两北野战军的通令嘉奖。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陈外欧任参谋长,洗恒汉任政治部主任,夏耀堂任后勤部部长。第358旅改称第1师,黄新廷任师长,余秋里任政治委员,独立第1旅改称第2师,王尚荣任师长,颜金生任政治委员;独立第7旅改称第3师,傅传作任师长,曹光琳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2万余人。
5月中旬,参加陕中战役,在凤翔东北姚家沟口会同第4军歼国民党军第57军及第30师。6月中旬转至户县地区,留在晋中地区的第3师(原第1纵队独立第7旅)归建。6月17日,编人第1兵团。7月中旬,参加挟眉战役,会同第2军歼灭国民党军第90军第24师及第61师一部。下旬,参加陇东追击战,攻克陇县、固关镇,会同第7军歼灭国民党军骑兵1个旅。8月初,解放秦安,中旬开始进军青海, 23日进抵临夏,策应兰州战役。后经永靖渡过黄河,于9月5日解放西宁。10月1日,第1军兼青海省军区。至1950年,担负剿匪,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等任务。
1952年6月,再次进行整编,第3军所属各师编入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第9师合编为第7师。黄新廷任军长,梁仁芥任政治委员。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1、第7师在临津江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2师配属第64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1953年6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
停战后,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1958年10月回国。
第1军在战争年代,共涌现9个战斗模范营、 10个战斗模范连和刘四虎、周黑子、朱庆涛、王福、苟福荣、赵继华等许多战斗英雄。 
二、第2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东独立第1师,红军长征时期为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
1930年9月,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前夕,由莲花、万载、浏阳、茶陵、醴陵、萍乡等县游击队组成的湘东独立第1师,在湘赣苏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萍乡县大安里诞生,共800余人。刘沛云任师长,谭思聪任政治委员。
1932年11月,湘东独立第1市在江西永新划入红8军序列,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第22师。
1933年6月15 日,红8军于江西永新县列宁场改编为红军第17师,下辖第49、第50、第51、第52团。6月,奉中革军委命令,湘赣苏区的红军组成红6军团。8月12 日,红6军团在湖南省桂东县正式成立。任弼时任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24日,红6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粥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并以红2军团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2军团和红6军团。1936年7月5日,红2、红6军团及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红6军团和红32军改编为第359旅。陈伯钩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刘子奇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17、第718团。9月3日,第359旅以第718团留陕甘宁边区,旅部率第717团由流曲镇出发,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1939年8月,第359旅奉命返回陕甘宁边区。担任守备河防、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从1940年开始,第359旅开展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7月,中共中央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