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21章


印K母鲆罢阶荻邮牵旱?纵队(第1、第2、第3旅),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第2纵队(第4、第5旅),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大民;第3纵队(第7、第8旅),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志民;第4纵队(第10、第11旅),司令员陈正湘,政治委员胡耀邦。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用于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兵力达18个旅约20万人。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晋察冀军区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以萧克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耿飓为参谋长,潘自力为政治部主任,辖4个野战纵队(领导人基本未变)约有5万人,连同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约有20。7万人。7月~1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迎击进犯之敌,保卫解放区,晋察冀军区部队先后举行大同、集宁(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进行)、张家口和平汉路北段等战役,共歼敌3万余人。12月3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为紧缩机构和把工作重点放在前线,报请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撤销了野战军指挥机构,其人员合并于晋察冀军区。前方的作战指挥,由军区临时组织的前线指挥所负责。与此同时,调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编入第2纵队,改为第6旅,察哈尔军区第11旅拨归第3纵队,改为第9旅;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拨归第4纵队,改为第12旅。至此,3个只有两个旅的纵队均扩编为3个旅。 12月中旬,第1纵队归还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该纵队司令员杨得志留在晋察冀军区,任第2纵队司令员。
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各野战纵队在晋察冀军区部队、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先后举行易(县)满(城)战役和保南战役,共歼敌1。7万余人。1947年4月9日,以3个纵队和地方武装一部发起正太战役,至5月上旬,连克数座县城,歼敌3。5万多人,控制正大铁路约300多华里,车站22座,从而打通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联系,孤立了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战略要点石家庄。
1947年5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分任第1和第2政治委员,耿贱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纵队(第4、第5、第6旅),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第7、第8、第9旅),郑维山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第10、第11、第12旅),曾思玉任司令员。王昭任政治委员。另成立一个骑兵旅。11月至12月间,又先后组建了第1纵队(第1、第2、第3旅,归北岳军区建制),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第16、第17、第18旅,归野战军建制),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第19、第20、第21旅,归冀中军区建制),孙毅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
1947年6月~9月,晋察冀野战部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连续举行青(县)沧(县)、保北和大清河北等战役,共歼敌2。2万余人。10月,举行清风店战役,活捉敌军长罗历戎。是役连同保北阻击战,共歼敌2。1万多人。11月,又举行石家庄战役,攻克石家庄,全歼守敌2。4万余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完全联成一片,为尔后更大规模地歼灭敌人,解放华北全境奠定了基础。
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决定,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萧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北岳、冀中6个军区(同年7月,晋中战役后又成立晋中军区),共有部队(含地方武装)18。4万余人。同时,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军区所属的野战部队编成两个野战兵团。第1野战兵团,由徐向前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纵队(第22、第23、第24旅),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3纵队(第37、第38、第39旅),司令员暂缺,徐子荣任政治委员;第14纵队(第41、第42旅),韦杰任司令员,甘渭汉任政治委员。第2野战兵团,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分任第一和第二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纵队(第4、第5、第6旅),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第7、第8、第9旅),郑维山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第10、第11、第12旅),曾思玉任司令员,王昭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第16、第17、第18旅),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
另外,第1纵队仍归北岳军区建制,第7纵队仍归冀中军区建制。至此,华北军区部队共有42万余人。
1948年下半年,华北军区将所属野战部队调整为三个兵团。第1兵团,徐向前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周士第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为参谋长,胡耀邦为政治部主任。辖第8纵队,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3纵队,韦杰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第14纵队调至豫北地区,归军区直接指挥,另将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第15纵队(第43、第44、第45旅)调归第1兵团建制,刘忠任司令员,袁子钦任政治委员。第2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3纵队,郑维山任司令员,王宗槐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曾思玉任司令员,王昭任政治委员。另于同年11月组成第8纵队(第22、第23、第24旅),司令员邱蔚,政治委员王道邦。第3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1纵队(第1、第2、第3旅),唐延杰任司令员,旷伏兆任政治委员;第2纵队(第5、第6旅),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第16、第17、第18旅),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
1948年3月至10月下旬,华北军区野战兵团连续举行察南绥东、冀热察、晋中、察绥等战役,歼敌约17万人。其中,晋中战役歼敌近10万人,为我军攻占太原、解放山西全境创造了条件。10月初,华北军区第1兵团和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及晋中地方武装共17个旅发起太原战役,战斗两个月,歼敌5万余人,形成对太原城垣的包围。 1949年3月17 日,中央军委决定组织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党的总前委,徐向前为书记,统一指挥第18、第19、第20兵团(即原华北军区第1、第2、第3兵团)等部。4月20 日,我军对太原发起总攻,至24 日攻占该城。太原战役共歼敌13。5万余人,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近40年的反动统治。
在这之前,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主力会同东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0 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前线党的总前委,实施对平津战役的统一指挥。战役从1948年11月29 日开始,至1949年1月下旬胜利结束,共歼灭和改编傅作义集团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结束后,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和命令,华北军区第1、第2、第3野战兵团,于1949年2月依次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纵队改为军,旅改为师。第18兵团,徐向前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参谋长,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3日,徐向前司令员因病休养,由周士第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5月8日以王新亭、陈漫远任副司令员)。辖第60军(第178、第179、第180师),王新亭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第61军(第181、第182、第183师),韦杰任军长,徐子荣任政治委员;第62军(第184、第185、第186师),刘忠任军长,袁子钦任政治委员。第19 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63 军(第187 、第188 、第189 师),郑维山任军长,王宗槐任政治委员;第64 军(第190 、第191 、第192 师),曾思玉任军长,王昭任政治委员;第65 军(第193 、第194 、第195 师),邱蔚任军民,王道邦任政治委员。第20 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66 军(第196 、第197 、第198 师),萧新槐任军长,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