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历史误读》第10章


首先是用利益拢络人,把皇帝赐给的封邑和钱财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属员。同时,他的节俭也让时尚震惊:他母亲病了,公卿列侯都各自派夫人去看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衣服的长度还拖不到地上(那时的讲究是衣拖地),外衣的长度刚刚遮到膝盖;起初,贵夫人们还以为王莽大失礼貌,“怎么会让一个仆人去来迎接我们呢?”一问才知这就是大司马(相当于三军总司令)的夫人。那帮贵夫人当然大为惊讶了。
为了把自己制造成更合乎标准的“舜”,王莽经历了一次失败(免去大司马职务)后,隐忍了近十年。十年后,他又行大义灭亲之举。他的儿子王宇反对他因政治见解断绝与皇帝的舅族卫氏的来往,还私下与平帝的舅舅之一卫宝保持通信联系,并教皇帝的生母卫后上书,请求到京师团圆。王莽力拒,儿子则与老师吴章串通起来,用鬼事来下王莽--指使人去王莽门上泼血,不幸事情败露。王莽毫不手软,下令把亲生儿子且是长子王宇投入监狱,让他服毒而死,把卫后一家也全杀了。那个可怜的老师也被处以腰斩。
不用说,这几个小爬虫级的内部的对手,就是在此十几年前压抑王莽的淳于长也不被他整死了吗?
淳于长何许人也?乃王莽的姑家表弟,其姨妈是汉元帝后、成帝的母亲太后王政君。依靠母族势力,淳于长很快爬过好几个台阶,升任卫尉之职。卫尉为九卿之一,掌握皇宫的禁卫。淳于长善于投机,在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一事上,帮了表兄汉成弟大忙--在姨妈面前说赵飞燕的好话【注3】。淳于长得到成帝的宠信后,权势熏天,让后起之秀表弟王莽嫉恨得要死。
有趣的是,两人都是因为侍侯病人得的势。淳于长侍侯舅父王凤得信的。王凤见外甥比儿子还孝顺自己,决定给机会,利用自己的地位向太后和成帝吹风。淳于长果然好风凭借力,仕途上一帆风顺。王莽在尽心侍侯得病的伯父王根时,也是尽了比儿子还尽的孝;并且向王根派报每日政情。汇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
自己的表哥淳于长如何虚言为已废的许后谋求复位以诈钱财之事,并且还与许后的寡居姐姐通奸,云云。
其实,淳于长与许废后的姐姐通奸的目的并不在于性快乐,而是让她给废后代话,告诉她:淳于长正设法劝成帝立废后为“左皇后”。许废后的要求并不高,最初想立成婕妤就行了。在淳于长的刺激下,做起了“左皇后梦”,不惜把积蓄源源不断地送给淳于长。
王根听了侄子的汇报,决计处分外甥。此时的王根已大权在握,继哥哥王凤之后任大司马(三军总司令)。王根将情况向姐姐也就是太后汇报后,太后大怒,传话皇帝,处分淳于长。成帝无奈,免了表弟的官,让他去了封国【注4】
【注3】王政君不同意将赵飞燕立为(儿子)成帝皇后的原因是嫌赵出身微贱。
【注4】后来淳于长贿赂另一位舅舅王立,王立为其说情。因二人原来有隙,说情之举让成帝生疑,下诏穷究淳于长旧罪,并将其杀于狱中。
但王莽的对手变成皇帝时,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尽管皇帝已经是他的表侄哀帝刘欣
了!更令人受不了的是,刘欣竟然想把皇位让给侍中【注5】董贤。
王莽忍过了哀帝的六年。
他越来越觉得面对的汉家皇帝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不是理想中的尧,至少不是儒家经典中的尧。皇帝不想平白无故地把位子让给王莽,并且在他的脑子中,王莽根本不是舜,只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野心家,他只好一步步地让利:给你财富,给你荣耀,至于皇位还是不谈为好。
不交权,并不意味着不夺权。在所有的德性积累不管用后,王莽终于忍耐不住了:先是毒杀了皇帝,当上代皇帝(名为“摄皇帝”),经过短短的三年干脆代也不代了,废掉了孺子婴。随之问题也来了,王莽从社会道德形象的最高代表变成十恶不赦的篡位者。由于无形资产的丧失,也由于治能的低下,更由于民间野心家的兴起,他的王朝很快陷入混乱之中,以致于最后乱兵中被杀的下场。
《汉书·王莽传》评价(赞曰)王莽说(今译):
王莽这个人是以外戚身份起家的,他在他实际掌握国家权力以前,保持了绝对的低资态,从事政务十分尽力。这些作为,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名誉。他达到了目的。王氏宗族称他孝敬长辈,老师和朋友推崇他为仁人。在他到达辅政的高位时,正值成帝、哀帝的衰败之际,他不畏艰难,勤于国事并以正直见称。这一切的一切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在家必闻、在国必闻”的行道,但是人们似乎忘了一句话:“色取仁而行违”。
王莽这个人实有不仁之心,又有邪才,便利用家族中四位叔辈的权力基础,趁汉家中道衰微而大肆行篡权盗国的勾当。促成王莽篡盗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皇太后的长寿,即皇太后出自王氏,成为王氏执政的基本依据。汉家依靠外戚,历来如此。依命理而言,这也是天时所致,不是人力所及的。
曹操为什么比王莽更聪明
到了他终于篡位之后,情形就与以前大不同了。他所占据的位置,没有合法性根据,颠覆性局面比夏末、商末的桀、纣二君所面临的更严峻。但是,这家伙没有一丁点儿的反省能力,还以为自己是黄帝轩辕氏或虞舜的复出。
由于不自觉而狂妄起来,用尽自己的威风与诈力,暴虐地对待百姓,达到了穷凶极恶的程度。不仅使华夏大地受到了祸害,而且还使周边的异族国家即汉的
附属国受到了震荡。既便内外交困,他也不悔改,还认为自己的政策目标受到了严重阻碍,非得再推下去不行。
所以,国内的人民丧失了安居乐业的信心,一时间国内外怨恨并生。政治秩序也猝然崩溃,没人守城池,国家的命令体系也失灵了,到处是废弃的市镇,到处是人民掘盗坟墓的残迹。他的毒害不仅使生民受害,既使坟中白骨也不得安宁。自有史书记载以来,至我班固写书的今天,所有的乱臣贼子和无道德之人的恶劣行迹没有超过王莽的。秦王朝烧书以把言论控制为他家的私物,王莽呢,推行六艺为他理论的推行开路,两者尽管形式上不同,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所谓殊途同归,便是这种现象。同样,他们都经过短暂的暴烈之后,归于《易》上的断言:亢龙有悔。王莽的那一套,显示出他非命即不正的特点,就象岁之余分闰一样,总会被后来者驱除。
光武帝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兴起除灭了王莽恶劣与暴虐。
王莽身死功灭,他还没来得及反省检视自己的历史中毒状态。如果说他夺权的方法尚在可取之列,那么他掌权的技术就太差劲了。他顽固地以新政复古法,搞得人民无所适从。篡权自然遭到刘姓贵族的反对,而乱改田制(恢复了周朝的井田制)、币制,则扰民生怨。
《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中》说:“当时老百姓用惯了汉家的五铢钱,不习惯王莽的
【注5】只作为加官,得此加官,可入侍天子,出入禁中,分掌天子乘舆服物,或顾问应对,谏议政事。
新钱。它有大小两种,不易换算,又多次变更版面与币值,私下里还用五珠钱。还有人造出舆论,说大钱很快要废除。王莽便发布命令:凡有身带旧汉五铢钱的、说大钱要废的,比照诽谤井田制予以治罪,流放到边远地区。一时间,农民办公助商人都失了业,国家税收受到影响。因为犯了用钱法律,人们变卖田地、住房、奴婢,从贵族、高官到一般百姓,被判罪的人不可胜数。”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莽还在追寻着他的复古之梦,在历史中毒状态下加速度下滑,让十名高级官吏到各地向天下人颁布(宣讲)《符命》四十二篇。出行宣讲的人,也完全古装化,这些人好像从历史深处走来--“乘乾文车,驾坤六马,背负雉鸟之毛,服饰甚伟。”
要到这个程度就算了,扰民毕竟只是内政。要命的是,外交关系也受到了严重损害。宣讲《符命》文件的人到了匈奴,发给单于新印,印名不再叫“玺”了,而是叫“章”。单于一看其中苗头不对,想要还旧印,但宣讲官已把旧印给砸了。单于大怒。随后,先于单于受到新朝损害的句町(由王贬为侯)、西域(也被改王为侯),也背叛了与中国的传统关系。《汉书》给的他评价很到位:“颠覆之势险予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