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架的凤凰》第79章


的猜忌心太重,对外臣的不信任,导致了袁崇焕遭到了和岳飞一样的下场,甚至比岳飞的死更悲惨,更令人唏嘘叹息。皇太极为了除掉忠心而又有军事天才的袁崇焕,便仿效《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模式,策划了针对除去袁崇焕的反间计。因为采取军事手段显然不会奏效,只能来阴的。当时,皇太极在率军围困京师的时候,曾俘虏了两个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故意让他们偷听到与“袁经略有密约”的对谈,再将他们放跑。两个太监逃回宫里,便向崇祯报告说:“皇太极的军队之所以能成功入关直逼京师,是袁崇焕放纵所致,后来皇太极主动撤回关内,也是与袁崇焕密谋的欲擒故纵之计,而此前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也是为了削弱明军在辽东的防御能力。袁崇焕已经向后金投降了!”崇祯帝竟信以为真,非常震惊。崇祯三年(1630)三月十六日,崇祯帝命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妻妾兄弟流放到 
福建。崇祯帝自毁 
长城,无疑使士庶寒心,军心离散,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袁崇焕一死,辽东的战局便无人能收拾了。因此,当崇祯三年(1630)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后,明王朝便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之中。但是,崇祯还不吸取教训,在崇祯十五年(1642),又密令孙传庭枉杀了大臣贺人龙。贺人龙是李自成的同乡,镇压农民起义不遗余力,是明朝难得的悍勇且有谋略的将领。贺人龙被杀后,起义军高兴得酌酒相庆:“贺疯子死,取关中如拾芥耳!”崇祯帝的多疑、擅杀,自以为是的性格,把帝国拖入了绝境。 
为了应对内外两场战争,崇祯帝不得不大幅增加赋税,名曰“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饷是夏秋两税征收之外的额外措施,带有强迫性和掠夺性。没有一定限制,唯依据军需而定。官吏贪暴,趁机中饱私囊,因此,数额直线上升,民间卖儿卖女也完不了这课税。史书记载:“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如此惨景,即使最善良的老百姓也要拿起武器,铤而走险,寻求生路,致使起义队伍日益壮大。 
崇祯做皇帝,比谁都努力,比谁都辛苦,但却面临着亡国之运,自己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个性,更何况明朝廷已如将倾大厦,社会的各种矛盾积重难返,已很难再扶立起来了。加之他的自相矛盾的性格的悲剧,他虽然倾尽全部力量,也不能让大明朝起死回生,而是加速了明朝这辆巨轮向更深的深渊滑去。
星走月中
崇祯帝除了勤政,尚可誉之外,其它方面不可恭维。出台的政策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而又不思检点,常委过于人。崇祯初年,他为了节省开支,下令大幅度地裁撤驿站。而裁撤的结果是导致全国一大批驿卒下岗,这些驿卒失去了生活来源,为求生存不得不加入起义队伍。后来闻名天下的李自成,就是这批裁减中的一名普通驿卒。可就是这名不起眼的驿卒,却成了明王朝的掘墓人。而崇祯帝裁撤驿站,据后人统计,也仅仅省下30万两银子,还不足皇宫一个月的支出呐!真是得不偿失。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崇祯帝向天问卜,得到的卦辞是:“星走月中,国破君亡”。果然,李自成在襄阳自称大顺皇帝的消息很快传来了。 
而国之将亡,妖孽频生。南京报称,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有不祥之兆发生:三更半夜,从孝陵深处,常有凄厉的哭声传出,吓得守陵军士逃之夭夭。 
正月,朱氏的祖籍凤阳发生 
地震;京城北京也出现了“星侵入月”的天象。 
接连不断出现的怪异现象,令崇祯恐惧万分,心力交瘁。而国库已经空乏,财政拮据,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崇祯在无可奈何之下,就想到向大臣们化缘,请求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踊跃捐出自己的家财银两,充作军费。 
其实,崇祯帝本身享有丰厚的内帑来源,这是不交国库的。这时候的情况是,皇帝富,国家穷,官吏富,民间穷。到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城的时候,国库已经是无钱可供军需了。在此江山存亡的关头,崇祯帝却和大臣一样叫穷,始终不肯把钱拿出来,犒赏将士,鼓舞士气。吝啬以致如此,古今罕有。试想,江山都没了,要钱何用;有了江山,还怕没钱吗?他却在那里坐而论道,要求大臣们廉洁、节俭,不要贪污。甚至要求他们毁家纾难,助饷募捐,保卫江山。大臣们肯定不服了,你自家的江山你都不上心,却让我们把保命钱拿出来,门儿都没有。 
结果,那些富得流油的贪官污吏们,个个叫苦连天,到处哭穷,末世的人心,末世的人情,人心之涣散,皇权之没落,由此可见一斑,大明朝已现出了覆亡的世情相了。悲夫! 
崇祯帝只得亲自出面,找到皇亲武清侯李国瑞谈话,因为谁都知道李国瑞富甲一方。崇祯要他拿出40万两银子助饷。李国瑞死活不肯拿出,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没钱,居然别出心裁地将自家的房屋标价出售,家里的一应器皿什物,也都拉到大街上,公开叫卖,以示一无所有,也出了崇祯帝的洋相。崇祯帝自然是怒不可遏,将李国瑞下狱,削爵,后死于狱中。如此一来,外戚哗然,群议汹汹,纷纷上书,指责崇祯帝妄顾恩情,联合起来抵制募捐。崇祯帝见众怒难犯,暂时搁置了这一议题。但军情紧急,人无利不往。民间已被搜刮一空,军费只能从这些贪官污吏手中出了。为了树立榜样,崇祯帝派太监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国丈、嘉定伯周奎,让他带头捐献10万两。崇祯帝想,周奎是国丈,与皇家的利益休戚与共。没想到周奎一听说此事,就哭得如丧考妣,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勉强允下一万两,崇祯帝认为太少,最低不能低于两万。周奎便进宫去向女儿求援。周皇后帮他出了五千,并劝他要深明大义,为大臣们作出表率。 
但出自内府的这5000两银子,周奎到手后,也只捐了3000两,剩下的2000两银子,周奎雁过拔毛,入了自己的私囊。周奎尚且如此,那些富可敌国的大臣们,更是想出各种办法拖欠、推诿,实在抗不过去了,就装模作样的拿出百金应付。已经致仕的内政首辅陈演则,并为此亲自入宫自白,自己在任职期间如何清如镜、廉如水的。官员则是向李国瑞学习,纷纷在自家门上写着:“此房急售。”京城 
房价一时大跌。 
后来闯王入京,崇祯内帑尽为义军所有。刘宗敏日夜拷打明朝的大臣,收获无算。周奎被严刑拷打,交出现银60万两,家中的奇珍异宝、绫罗绸缎就拉了几十车。这真是搜刮来搜刮去,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钱财身外物,淡定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苦命的崇祯皇帝就这样在内外交困中最终做了亡国之君。
后宫风云
崇祯的母亲身遭不幸,这段记忆对崇祯的人生影响很大,因此,崇祯很重视家庭生活,嫔妃也有限,他和子女妻妾的关系也很融洽。但因为身处末世,其宫廷生活也具有了末世才有的某种悲凉的气息。 
崇祯的皇后周氏,是前面提到的周奎的女儿,苏州人,后徙居大兴。明熹宗天启年间,选入信王府邸,封为王妃。崇祯继位后,便立周氏为皇后,同时册封田氏、袁氏为贵妃。 
田妃是陕西人,后随父亲田弘遇移居扬州。田弘遇是个商人,喜冶游,蓄歌妓,纵情声色。扬州乃风月之地,歌妓众多,一个个都是花容月貌,身怀绝技,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田妃浸淫其间,得到熏陶,田弘遇有意培养女儿的艺术才情,请来当时江南有名的艺师和歌妓,教授田妃各种技艺。田妃不但生得国色天香,而且聪明伶俐,凡所教习,一学就会,无不精进。十二三岁时,琴棋书画、刺绣女工,已是名重一时;吟诗作赋,立马可成,市井之人,无不重金求购,争相传诵。尤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像她这样娉婷的女子,还善于骑射技术,飞马挽弓能射中靶心,而且箭箭中的,连发不虚。 
及笈后,她嫁给了信王朱由检,因为她姿色绝伦,妙解音律,大受宠幸。崇祯即位后册封田氏为妃,不久又进封为皇贵妃。田妃的容貌和才艺在后宫,无人能及,她也常以此自矜,素面朝天。少了脂粉之气,多了天然的韵味,使得崇祯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