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心情,欲就此腾飞万里,报效祖国。
第5期考生许光达,在临行前作诗一首:“誓要去,上刀山……男儿气短,豪情无限”。虽说这诗叫《无题》,但能看得出许光达当时已经有了明确与坚定的人生选择。
当时人们把闪耀着黄埔革命精神的军校,看做是“漫漫长夜里的一个明星,一线曙光下的革命营寨”。正如后任军校教育长的张治中所说:“当时全国的青年有一个口号就是‘到黄埔去’。凡海内外的同胞,无论东西南北革命的青年,热血奔腾的时代青年,都喊出这一个口号,就是‘到黄埔去’。大家可以知道这个黄埔精神,当时表现在国内外是怎样的伟大,怎样的普遍。”因此,黄埔军校成了时代青年所向往的地方。“到黄埔去!”一时成了革命青年最热烈的向往、最执著的心声。可见黄埔军校,在当时给人印象之深,影响之大。
学生“人才链”的良性循环(2)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巴山蜀水、赣江南北、三晋大地、齐鲁故乡、荆州东西、陕北高原、黄河两岸、长江首尾、浙闽两广的文武俊秀纷纷云集广州。
在那个饿殍遍地、文盲充斥、文明程度还很落后的社会,黄埔军校规定的报考条件在当时是相当高的。1925年初,是黄埔军校成立后初见成效的“黄金时期”,现择取黄埔军校此时颁发的招生简章,原汁原味地开列于此,由此可见,能报考黄埔军校的青年,在那时也已算得上是社会精英分子。
(一)本校为养成革命军干部军官,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项目教育。
(二)入伍生期限6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1年毕业。
(三)投考者须于8月25日以前,持2寸半身相片3张,中学或与中学相当之学校毕业文凭,及党证或各地区党部之介绍书,分赴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校驻省办事处”,上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党证报名时验发还,文凭试毕发还)。
(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
A.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内。
B.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五)试验之种类
A.学历试验:按旧制中学修学之程度出题,求笔记之答案。
B.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
C.性格试验:用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
(六)在广州投考者,无论从何地来试,录取与否,均不发给川资;在上海、开封取录者,则给予川资来粤。
(七)入队后,服装、书籍、食费、零用,概由本校供给。
(八)本简章之外,关于试验手续、课目调制、成绩等,另有细则。
能通过军校的如上严格考试,的确很不容易,优中选优,先天条件就要出类拔萃。如此从社会精英中再选精英入军校深造,被录取者的基本素质也就当属上乘,再经过军校“大师”、“高手”们的调教、培育和引导,优中再汰劣,黄埔军校生毕业时的3大素质(身体、军事、政治)水准当远在同龄人之上。
在那个各种思潮奔涌、到处都在乱折腾的时代,青年人最羡慕4种人。这就是黄埔军校学生、新闻记者、土木工程师、外科医生。那时候,外科非靠西医不可,西医外科简直是神医;那时候,新闻记者穿长袍大褂,衣襟上插一支自来水钢笔,为民喉舌,见官大一级;那时候,皇权被废除,民国建立,国家建设刚刚开始,到处修桥铺路,盖大楼,修工厂,土木工程师吃香,下巴翘得很高;那时候,黄埔军校学生穿着呢子军服,披武装带,挂宝剑,天子门生,成功成仁,一半是人,一半是神。(王鼎钧《从八年抗战念黄埔先进》,2005年7月8日台湾《中央日报》)
真为书生必投笔,从来志士皆从戎。在报考黄埔军校的故事里,在许许多多决心以身许国的年轻人中,有这样一些人的名字,特别使今天的人们注目。他们是后世伟人的同胞兄弟,她们是不让须眉的巾帼,他们是支援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如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刘少奇的弟弟刘子奇,都跨进了黄埔大门。最终成为朝鲜人民军统帅之一的崔庸健元帅,还有日后成为惟一一位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衔的外国人、越南劳动党的最早党员洪水,也都是出自黄埔一门。引人注目的黄埔生,还有那些最初遭到拒绝,后来又在1926年进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女兵们。
学生“人才链”的良性循环(3)
还有不少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子孙后代,也奔黄埔军校的大门而来——
邓世昌(1855~1894)是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其精神熏陶下,邓氏后人继承先祖遗志,在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为救国而参军的不在少数。其中,在广州后人孙子辈中就有5人毕业于黄埔军校:邓世昌的侄孙邓尧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1期,邓渭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邓权民毕业于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导总队第1期,邓光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2分校第18期;侄孙女邓婉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3分校第16期,是为数不多的黄埔军校女学生之一。毕业后,邓氏兄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战中。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高官,曾任两江、直隶总督,著名的湘军统帅,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他的曾孙曾昭柯,即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5期,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外事局少校参谋等职。
在近代中国,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其原因多半与曾国藩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在黄埔军校中,就以湖南的同学数量最多。仅以军校第1至第5期为例,毕业学生总人数为7383人,而湘籍学生达到2189人,占近30%,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黄埔第1期湘籍学生达197人,竟占本期总人数的32。5%。1985年,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湖南的黄埔同学有1万人之多,登记入会的会员达5000多人。2005年校庆80周年时,湖南黄埔同学尚健在的会员近3000人,仍为全国之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时,湖南共产党人即特别认识到培养军政人才对于革命发展的重要。那时,湖南共产党有“三剑客”:毛泽东搞农民运动,夏曦搞学生运动,郭亮搞工人运动。他们3个人是有分工有合作。毛泽东曾委托何叔衡在湖南安排党员和进步青年投考;毛泽东本人更在上海亲自主持复试,为湖南向军校选送了较多的优秀青年。二是原经党内选送到广州湘军陆军讲武堂的党员和进步青年共100余人,在共产党员陈赓领头推动下,并经陈赓直接找军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批准后,全部转入了军校。
湘籍青年有志之士大量涌入黄埔军校,充分反映出湘籍青年爱国心强、革命性烈的气质,也显现了“惟楚有材”的盛况。据统计,军校第1至第5期的师生被列为国共两党名将的总数为313人,其中湘籍名将达81人,占25。87%。包括共产党内的毛泽覃、左权、黄公略、陈赓、陶铸、李富春、鲁易、王尔琢、蒋先云、段德昌、夏曦、张平化等,国民党阵营内则有邓文仪、刘戡、李文、李默庵、张镇、郑洞国、贺衷寒、袁朴、黄杰、文强、廖耀湘等。因此,在黄埔军校中,众多的湘籍师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黄埔军校也是“无湘不成军”。
据湖南省档案馆所收藏的《黄埔同学总名册》,黄埔军校第1至第5期学生籍贯分布如下:
籍贯〖〗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合计河北〖〗4〖〗2〖〗3〖〗48〖〗11〖〗68山东〖〗11〖〗6〖〗26〖〗58〖〗17〖〗118山西〖〗10〖〗2〖〗12〖〗105〖〗9〖〗138河南〖〗10〖〗〖〗10〖〗152〖〗33〖〗205陕西〖〗57〖〗4〖〗7〖〗149〖〗29〖〗246甘肃〖〗3〖〗〖〗〖〗3〖〗〖〗6江苏〖〗24〖〗10〖〗100〖〗78〖〗53〖〗265浙江〖〗37〖〗66
小说推荐
- 中国黄埔军校
- 作品:中国黄埔军校 作者:陈宇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陈宇,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事思想专业导师,大校。曾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机关、中央军委办公厅各级单位,数次参加南疆边境作战。首届全军历史系本科毕业生,首批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军事历史》杂志主编。出版专著30余部,红军长征系列有《草地龙虎《血火煮
- 最新章:第148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作者:洪兵、汪徐和 编著引言:西北军魂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绥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阶段、西北野战军阶
- 最新章:中国五大野战军-第372章
- [军文]上校
- 《上校(军文》作者:青色羽翼文艺版文案身在异国的神秘东方男子方迟,因为一次意外被有奇特兴趣的军部上校布莱安看中,将其纳入军籍。两个孤单之人,能否突破一切障碍,闯出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现实版文案:布莱安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对方迟伸出脚说“想离开军队吗?那就舔我的靴子”方迟弯下身子低下头—然后以迅雷不
- 最新章:第72章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作者:张明金等本书简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的辉煌历史,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参加过的重大战役、战斗,曾经出现过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等。这是一部全面了解我军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作品 目录 概述序言再版说明第一章 军委总部机关一、中央军事委员会二、总参谋部三、总政治部四、总后勤部第二章 野战军一、第
- 最新章:第55章
- [军婚]中校的下等小妻
- 书名:中校的下等小妻作者:冰彬儿内容介绍:他,毕启胜,29岁,S市最年轻的中校参谋长,军政世家眼中的良婿人选。她,何心心,22岁,服刑两年刚刚释放,是社会上最下等的“三无女。出狱的第一天,男人强行的掳她上车。并在三天后强行把自己的姓氏,冠在她名字的前面。盛世婚礼上,面对外界的纷纷质疑,和母亲的强烈反
- 最新章:第124章
- 中国文脉
- 作者:余秋雨第一章 中国文脉一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因为太重要
- 最新章:第79章